摘 要 四川省位于亞熱帶氣候區內,是洪澇災害的多發區,每年的4~10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澇發生,但主要集中在7、8月。根據洪澇災害的嚴重程度,把它分為嚴重和一般兩類,一般洪澇遍及全省,災情較重,嚴重洪澇出現在四川盆地,災情重。四川洪澇災害的特點:降水強度大且集中;災害突發性強、來勢兇猛、危害大、災情重;發生頻率高且地理分布不均;開始和結束期地理分布不均;有持續性和階段性等。嚴重洪澇除了與一般洪澇有相同的特點外,還有其獨有的特點。全省一般洪澇災害的多發地區是雅礱江中游岸兩岸、阿壩藏族自治州中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西南部。嚴重洪澇出現最多的地區是盆地西北部。
未來趨勢預測:從現在到2010年,四川的降水量比20世紀90年代多,洪澇災害比90年代重。1999~2003年,是洪澇由少到多的時期,洪澇重,2004~2007年洪澇較輕,2008~2010年洪澇重。
關鍵詞:四川 洪澇災害 特征 趨于預測 建筑論文投稿
一、前言
四川省包括四川盆地(以下簡稱盆地)和川西高原。每年的4~10月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發生,這是我省主要的、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生命財產危害嚴重的一種氣象災害。四川省的洪澇分為嚴重洪澇和一般洪澇,嚴重洪澇只發生在四川盆地,但它包含在一般洪澇中, 一般洪澇遍及全省。過去,有很多人研究過四川盆地的洪澇災害,但沒有人研究四川全省的洪澇災害,四川洪澇災害的基本情況如何?還不太清楚,為防治和減輕洪澇災害的危害提供依據,我們對四川洪澇災害的若干特征進行了分析,并預測了1999~2010年洪澇災害的發生趨勢。本文統計洪澇災害的降水資料是四川各氣象站1951~1999年的降水資料,劃分洪澇災害的標準,是甘孜和阿壩兩州(以下簡稱甘阿地區)、盆地、攀枝花市及涼山州(以下簡稱攀西地區)用于日常業務的洪澇標準。
二、洪澇災害的標準
四川的洪澇災害主要由暴雨和大暴雨引起的,它是其成災的形式,其次是地形復雜,植被覆蓋率低。因為四川的地形復雜,各地暴雨的標準和成災的降水量不同,所以不同地區洪澇災害的標準也不同。
(一)一般洪澇災害的標準
盆地和攀西地區:單站任意連續三天的總降水量≥150.0mm為一次洪災。
甘阿地區:單站任意連續3天的總降水量≥50.0mm,或者日降水量≥30.0mm
算一次洪澇災害。
(二)四川盆地嚴重洪澇災害的標準
四川盆地內,一次嚴重洪澇災害的標準是:在5~9月,5月有連成一片的2個及以上的站,6~9月有連成一片的3個以上的站,它們在相同的連續3日
內,每個站3天的總降水量都≥150.0mm。
三、四川洪澇災害的若干特征
四川洪澇災害的特征,分為一般洪澇的特征,它包括了四川盆地嚴重洪澇與一般洪澇相同的特征;嚴重洪澇獨有的特征。
(一)一般洪澇的特征和四川盆地嚴重洪澇與一般洪澇相同的特征
1.一次澇洪災害發生時,降水強度大,降水量多且集中。
盆地和攀西地區,單站連續3日總降水量,最小為150.0mm, 最大在150.0mm以上,盆西、盆北和盆東山區普遍在200.0mm以上,有的站在300.0mm以上。甘阿地區,單站日降水量的最小值為30.0mm,最大值≥35.0mm。
2.洪澇災害突發性強,來勢猛,危害大,災情重,不但危害源地還波及下游。
洪澇災害有很強的突發性,不象旱災那樣由輕到重,它來勢兇猛,往往使人來不及預防和躲避,所以災情嚴重。它導致山洪爆發,河水陡漲、破壞植被、沖毀和淹沒良田、建筑物和交通設施,淹死人、畜,如1981年7月9~14日,盆地西部和中部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災區內有43個縣連續3天的總降水量超150.0mm,暴雨中心內有7個縣連續三天的總降水量超過300.0mm;這次洪災,使許多河流出現了歷史最高水位,其中四川盆地內長江段水位居200年來的第三位,出現了100年一遇洪峰,有119個縣(市)受災,受災人口1,500多萬,工農業經濟損失達25億元左右。
在山區,特別是甘阿地區和攀西地區,洪澇災害還引發泥石流,對農田和房屋、交通等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洪澇災害不但危害源地,還波及下游。 如1981年7月9~14日,盆地西部和中部發生的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盆地西部和中部是洪澇災害源地,受到危害,它還波及到下游的長江沿岸,造成長江上、中游的大洪水。
3.發生頻繁,年平均發生次數分布不均,甘阿大部和盆西邊緣多,其余地區少。重災年多。
洪澇災害發生頻繁,全省年平均發生次數為0.3~3.1次,其中甘阿地區0.5~3.1次,攀西地區0.2次以下,盆地0.3~1.7次,多為0.5~1.7次。最大值出現在高原上雅礱江中游兩岸,年平均發生次數2.0~3.1,次大值在大渡河和岷江上游之間地區,年平均發生次數1.3~2.2次。全省年平均最大值3.1次,出現在九龍,最小值0.3次,出現在古藺。
重災年多,1951~1999年,四川出現的重洪災年有以下14年:1955、1959、1961、1968、1973、1974、1975、1978、1980、1981、1982、1983、1984、`1989
年,占總年數的26%。
4.各月發生頻率地理分布不均,甘阿大部和盆地西部邊緣多,其余地區少。
四川的洪澇災害發生在4~10月,主要在7~8月,各月的地理分布不均,但6—9月分布趨勢的特點相同,①高頻率出現地區:高原上雅礱江中游和阿壩州中部,盆地區在盆西邊緣的北川—安縣—江油一帶和雅安—樂山一帶;②5、10月分布趨勢相同,高頻率區在甘阿地區,為5~20%,盆地區和攀西地區大部無洪澇災害,出現洪澇災害的地區,發生頻率低,為2~3%。③4月僅個別站有洪澇發生,頻率也低。
各月洪澇災害的最高頻率都在甘孜州南部的雅礱中游江兩岸。
5.洪澇災害開始時間(月)地理分布不均
洪澇災害開始期,全省為4~8月。甘阿地區為4~6月,大部5~6月,分布呈區域性,但錯落有序;攀西地區6~7月,大部在6月;盆地區在4~8月,大部在5~6月,其中盆地北部和渠江下游東岸以5月為主,出現在8月的僅古藺一縣,除此以外的其余地區多在6月。
6.洪澇災害結束期(月)地理分布不均
全省洪澇災害結束期為7~10月,大部在9、10月。甘阿地區在8~10月,大部在9、10月,其分布是:石渠在8月,雅礱江以東的地區主要是10月,以西地區是9月。盆地區為7~10月,大部在9、10月,其中敘永在7月,岷江、沱江中游之間的地區和宜賓、瀘州南部及廣安地區在8月,南江到蓬溪一線以東的地區在10月,除此以外的其余地區在9月。攀西地區在7~9月。 從表1可知,在洪澇期內,各代表站各月洪澇災害發生頻率的差異很大,基本呈正態分布。最高頻率出現月,盆地在7、8月,多在8月;攀西地區出現在8月;甘阿地區主要在7、9月。
7.在洪澇期內,各地各月發生洪澇災害的頻率差異很大,洪澇災害的高峰時間主要7、8月。
從表1可知,在洪澇期內,各代表站各月洪澇災害發生頻率的差異很大,基本呈正態分布。最高頻率出現月,盆地在7、8月,多在8月;攀西地區出現在8月;甘阿地區主要在7、9月。
表1 1951—1999年四川各代表站4~10月中各月洪澇災害出現頻率(%)
站 月
名 3 4 5 6 7 8 9 10 11
成 都 0 0 0 4 15 15 0 0 0
雅 安 0 0 4 7 50 61 17 0 0
廣 元 0 0 4 9 30 11 11 0 0
綿 陽 0 0 0 9 21 21 12 0 0
北 川 0 0 3 13 79 53 26 0 0
樂 山 0 0 11 9 33 35 9 0 0
自 貢 0 0 0 5 12 14 2 0 0
內 江 0 0 4 7 15 11 4 0 0
宜 賓 0 0 0 7 11 9 2 0 0
達 川 0 0 2 4 9 4 7 2 0
南 充 0 0 0 7 11 7 0 0 0
西 昌 0 0 0 0 0 22 2 0 0
甘 孜 0 0 2 15 13 7 9 2 0
理 塘 0 0 1 18 45 29 10 1 0
馬爾康 0 0 16 55 36 23 39 2 0
阿 壩 2 5 14 26 49 26 19 2 0
黑 水 0 2 12 68 63 20 46 7 0
8.洪澇災害有階段性和持續性
洪澇災害的階段性,是指全省和其中的一個地區的洪澇災害在一段時間(連續數年)發生次數多,一段時間(連續數年)發生次數少(見表2)。
表2 四川各地1951—1999年各時段洪澇次數
站 名
1951~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馬爾康 8 15 14 24 16
松 潘 5 10 9 14 12
廣 元 5 3 7 11 6
綿 陽 6 5 6 9 3
遂 寧 3 0 3 4 2
樂 山 8 9 8 10 7
雅 安 14 18 12 11 9
宜 賓 4 4 2 2 1
合 計 45 56 55 85 57
1951~1999年,四川大部分地區各年代的變化與全省的變化基本相同,50年代少,60年代多,70年代少,80年代多,90年代少,其中80年代最多,但由于四川地形復雜,個別地區的變化與全省變化不同步。
洪澇災害的持續性,是指一個站連續出現洪澇災害的年數≥2年。全省持續年數,除馬爾康2~11年外,其余地區2~7年,多為2~4,極個別站的洪澇不持續(見表3)。
表3 四川省1951~1999年主要站洪澇災害持續時間和年數
馬爾 持續時間 54~58 60~61 69~71 73~83 85~94 98~99
康 持續年數 5 2 3 11 10 2
甘 持續時間 59~61 70~71 77~79 81~84 86~87 98~99
孜 持續年數 3 2 3 4 2 2
松 持續時間 54~55 60~61 71~75 78~80 82~84 86~87 92~95 97~99
潘 持續年數 2 2 5 3 3 2 4 3
廣 持續時間 61~62 72~77 79~83 88~92
元 持續年數 2 6 5 5
綿 持續時間 56~59 67~68 75~78 81~84 87~88
陽 持續年數 4 2 4 4 2
南 持續時間 無
充 持續年數 無
內 持續時間 61~63 69~70 72~74 86~87
江 持續年數 3 2 3 2
宜 持續時間 58~59 68~69 73~74
賓 持續年數 2 2 2
雅 持續時間 51~52 54~56 58~63 66~70 75~78 83~85 87~93
安 持續年數 2 3 6 5 4 3 7
(二)四川盆地嚴重洪澇獨有的特征
四川盆地嚴重洪澇的特征,除了與一般洪澇的相同特征外,還有其獨有的特征。
1. 分布趨勢獨特。五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上游多,下游少,西部三江(岷江、沱江、涪江)上游比東部兩江(、嘉陵江、渠江)上游多,所以分布趨勢是西北多,東南少,從西北向東南減少。全盆地嚴重洪澇的年平均發生次數為0.1~0.8次,五江上游為0.2~0.8次,下游為0.1~0.2次。西部三江上游0.2~0.8次,東部兩江上游為0.2~0.4次。全省出現嚴重洪澇最多的地區是盆地西北部, 無嚴重洪澇區在盆地內長江以南的地區。
2.每次洪澇都是成片的區域性的,范圍大。一次洪澇出現在連成一片的2~3個及以上的站內,所以是區域性的,范圍大。
3.主要出現在7月。. 嚴重洪澇期( 5~ 9月)內,各月都有有嚴重洪澇發生,但集中在7月。各月的出現頻率和排次:7月39%,排第一位;8月27%,排第二位;9月18%;排第三位;6月10%,排第四位;5月6%,排地五位。
四、對四川2010年前洪澇災害發生趨勢的預測
根據四川洪澇災害的變化規律和太陽黑子相對數、厄爾尼諾現象、夏季副熱帶系統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特征指數等與四川洪澇災害的關系綜合分析,預測未來趨勢:從1999~2010年,四川的降水量比20世紀90年代多,洪澇災害比90年代重。1999~2003年,是洪澇由少到多的時期,洪澇重,2004~2007年洪澇較輕,2008~2010年洪澇較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