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加速,在經濟一體化的同時,競爭一體化隨之而來。信息與知識的快速傳播和經濟活動并行,國外大量新的財務知識如管理會計傳入國內,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快,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企業的競爭不僅僅是規模與規模、資金與資金的競爭,更是管理與管理、組織與組織的綜合競爭,而企業競爭最核心的就是企業軟實力,軟實力離不開企業的業務能力和財務能力,而業務能力和財務能力的融合才能打通企業的 “任督二脈”,真正提升企業的“內功”,提升企業外部的競爭力。
李紅強, 商展經濟 發表時間:2021-08-12
關鍵詞:新經濟;業務;財務;業財融合;價值;企業核心競爭
業財融合更多的是從會計人員的職能轉變角度來說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會計人員的職能從側重依據會計準則記賬、報稅,到20世紀70年代初步引入管理會計職能,會計人員開始參與企業融資、并購、戰略分析等職能,而管理會計則是業財融合的理論基礎,業財融合不是理論,而是管理會計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實踐突破。
1 業財融合的概念和理論基礎
1.1 業財融合的概念
所謂業財融合,就是指財務和業務的深度互融,是財務與業務之間流程與流程、制度與制度、信息與信息、服務與服務的全方位、全流程、全鏈條的融合。簡單地講就是財務、業務一體化。通過財務融入業務,改善財務對業務的認知和財務對業務的支持服務、管理監控的手段;通過業務融入財務,改善業務對財務的認知與了解,實現業務流程規范支持財務流程規范,以及業務決策的高效科學,從而促進企業資源的高效配置,實現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
1.2 業財融合理論的來源
從會計的發展歷史來看,業務和財務從來都不是完全分割的兩個單獨個體,會計從傳統的“賬房先生”到現代的財務管理CFO,由于企業發展的需要以及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對會計要求的不斷提高,會計職能的不斷轉化,會計工作的外延不斷擴大,業務越來越離不開財務,財務也越來越需要業務的協同。同時,隨著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企業戰略等理論和管理工具的不斷創新,業財融合理論應時而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管理會計學者和專家,就已經總結出了非常多的業財融合工具。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BSC(平衡計分卡)和ABC(作業成本法),BSC實際上就是四個維度,只有一個維度是財務,其他三個維度都涉及業務過程,而且重點強調的是業務過程。目前BSC有了最新的發展,就是在這四個維度里加入了創新的元素。將更多的業務元素融入到財務中將是業財融合的一個必然趨勢。ABC要解決的是成本分攤問題,它的核心在于從業務流程的規劃設計環節就開始進行成本管控,是一種由財務向業務進行延伸的表現。
2 當前企業內部業財融合的現狀
2.1 我國目前會計職能轉變仍然較慢
受我國傳統會計觀念的影響,我國會計職能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傳統的事后算賬階段,大多數企業的財務的職能更多是記賬、報表、納稅申報,而對企業經營活動事前和事中的參與不足,財務職能中對預測、分析、預警、決策、戰略、評價等職能涉及較少。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企業超過80%的財務人員只擔任財務會計,高級一點的可能會接觸預算、成本管理,他們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于記賬與核算,充當著“賬房先生”的角色。
2.2 會計人員自身能力發展參差不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會計人員如果要參與到業務中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當前大部分的會計人員擅長的理論是財稅法規,擅長的技能是記賬報稅,而戰略管理、預算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創新等管理能力缺乏。因為不在行所以無法融入,因為自身能力發展不平衡,導致企業個別會計人員孤掌難鳴,或僅僅是旁觀者的角色。
2.3 企業為業財融合創造的機制和環境落后
會計人員角色的轉變離不開企業對財務人員提供的機制和環境,而好的機制能夠促進企業會計人員角色的轉變。例如,企業通過制度要求財務人員參與到經營會議過程并且要求財務站在專業角度對經營進行剖析和建議,并設置專業的崗位,給予管理崗位的薪酬待遇,這樣則能更多為會計人員提供較大的發展通道并轉變積極性;反之,如果對會計人員的考核要求僅僅是算好賬,合理避稅甚至少繳稅,如此下去將造成業、財“兩張皮”,兩者非但無法融合甚至會漸行漸遠。
2.4 業財融合的價值發揮已經看到曙光
目前我國大力鼓勵會計人員職能的轉變,從認證考試體系上完善對專業人員的知識結構考評。例如,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等考試中均包含財務管理、戰略等課程,我國自2015年11月試點開展“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工作。國家層面的一系列動作為管理會計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為業財融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在企業層面,隨著外資企業的不斷進入,企業發展和競爭環境的變化,企業內部對財務職能轉變、業財融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業財融合必將成為一種大趨勢。
3 當今時代強調業財融合的意義
3.1 打通企業內部關鍵流程環節,實現四流同步
安全、高效的企業管理應該在企業內部形成管理流程的閉環,包括資金管理流程、信息傳遞流程、產品銷售流程等。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經營信息的集成者,如果不能和各個業務部門形成互通,流程不能實現對接,那么企業閉環的流程管理就無從談起。而打通了財務與業務之間的部門墻,實現了信息的互通,則可促進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組織流同步實現。
3.2 財務從核算價值到創造價值,提升企業經營決策水平
財務人員一直以來被定位為后臺支持體系人員,在企業中一直是核算、監督、計算等基礎職能,而銷售部門則在市場中沖鋒陷陣,為企業創造利潤。而財務人員一旦突破了職能的瓶頸,將財務的信息變成產品,變成有價值的產品,將產品轉化為價值則指日可待。例如,財務人員通過投融資的合理籌劃可以創造投資收益,降低融資費用,通過財務模型,對業務可行性進行分析評價,可以提升業務獲利能力,降低業務風險,通過成本分析找到關鍵成本控制點,業財融合將是財務人員打通價值計量到價值創造的最后一公里,是從后臺走向前臺的必由之路。
3.3 打破財務人員發展瓶頸,實現CFO到CEO的蝶變
據統計國外30%的CEO都是由CFO變身而來的,而我國CFO到CEO的蝶變之路面臨的絕非坦途。我國大部分企業的CEO多是從銷售、生產、品控等體系轉變而來的。如果CFO不能打破成長的天花板,則財務的發展終極瓶頸就不能打破。CFO到CEO轉變的最大挑戰在于是否具備業務思維能力,而業務思維能力的必然鍛煉過程就是通過業財融合,深入參與到業務過程中。
3.4 探究財務人員在智能化、信息化時代和未來的職業存在價值與發展路徑
面臨著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財務共享、云計算等新的科技革命和時代變革,財務人員基礎的財務職能被科技手段所取代將是趨勢。財務人員通過對業務的不斷深入學習了解,提升經營決策的分析能力,讓自己從外行變為內行,通過不斷掌握新的財務管理知識,讓自己成為領域內的專家。內行和專家的核心目的在于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企業作為盈利性的組織,能夠創造價值的部門必然是保留的部門,而那些不能創造價值的或者創造的價值小于其成本的部門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棄子。
4 業財融合的實現路徑
4.1 財務人員自身知識能力的提升和職能定位的轉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實現業財融合,財務人員就要轉變理念,拋棄財務原有的閉門造車、固步自封、拒絕溝通的狀況,要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服務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服務能力中要提升財務分析能力、資金管控能力、流程再造能力和業務管控能力。管理能力中,財務人員不斷提升戰略、預算、資金、風險管控四個核心能力。在創新能力中要提升財務的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團隊效率、服務方式等創新。在提升了自身能力之后,才能逐步擴大財務的職能邊界,不斷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提升在企業內部的話語權和存在感。
4.2 企業內部創造業財融合的機制和環境
業財融合的順利開展除財務人員自身素質達標之外,企業和組織內部也要為業財融合提供良好的環境。從制度層面,企業經營決策制度要求財務對重大經營決策的參與;從成長晉升方面,為財務人員打通財務到業務的成長通道;從薪酬制度方面,給予財務人員一定的價值創造激勵等;從業務流程層面,企業要重視財務人員在業務流程中的作用,如信控審批流程,財務人員必須經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和比較做出結論后方可對客戶進行信用額度的確定;從企業環境方面,要不斷提升企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將財務人員從簡單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與到業務中,發揮財務的專業價值。
4.3 財務人員要不斷創新服務手段和技能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分級報表信息管理體系,通過完善統計管理和企業內部ERP系統管理,打造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的基礎數據鏈,才能為經營決策校準參考。此外,財務要不斷構建企業內部信息與溝通體系建設,這也是企業內控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不斷構建準確、快捷的信息傳遞體系,才能保證企業神經的敏感性,避免企業面對問題時不知所措。而分級報表體系則保證信息因為重要性的不同在不同層級安全可控地傳遞,確保信息的針對性和有用性,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是要建立企業內控體系,財務融入業務就是要能夠對業務進行準確、合理的評價。例如,對經營結果要建立定期分析機制,通過對事前的評估和事后的分析,提出經營改進建議,從而降低風險、控制成本、改善績效。通過 BSC的平衡積分卡的績效評價機制,財務部門對財務維度的結果進行評價,從而改善組織績效結果。通過對戰略進行總結分析,對企業經營戰略進行評價,從而確保戰略的動態修訂,確保戰略和企業現狀的適配性。
三是要建立財務模型指導體系,通過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在企業建立全面預算體系的同時,財務也要深入了解公司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各個業務部門的運營流程,實現全員、全流程、全方位的流程穿透。通過預算指標的制定、預算過程的管控和預算結果的評價與預算修訂的閉環管理,財務對業務的管控實現從事后評價到事前的轉變,通過預算管理工具實現財務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
四是建立資金管理體系,貨幣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現金流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現金為王”。而做好現金流管理則需要財務做好資金計劃的準確編制、開源節流做好資金的過程管控、資金成本管理等,從而實現企業資金鏈的安全,資金的高效周轉和資金成本的最小化。
五是建立全面預算管控體系,通過構建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在企業建立全面預算體系的同時,深入了解公司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各個業務部門的運營流程,實現全員、全流程、全方位的流程把控。通過預算指標的制定,預算過程的管控、預算結果的評價和預算修訂的閉環管理,財務對業務的管控實現從事后評價到事前的轉變,通過預算管理工具實現財務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和價值。
4.4 財務人員走進業務了解經營過程中的痛點
財務人員要從業務角度看財務,發現業務需求點,發現問題點,發現結合點,有的放矢,不空談服務,不空談融合。沒有結合點和共同需求點的融合只會流于形式,毫無意義。參與到業務運作的流程中,熟悉業務的語言,熟悉業務的運作,發現業務的痛點。不閉造車,不做“賬房先生”,把經營語言和財務語言相結合,使財務變成業務人員能聽得懂得財務,從而避免出現語言不通,溝而不通。尋找業務痛點和業財協同結合點,如合同評價的問題、銷售與信控的問題、銷量與利潤的問題、發展與風險的問題等。
4.5 財務人員要拋棄跟從理念變成主動引領
財務人員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融入。不是被動地適應,而是主動地引領。業財融合本身就是雙向的互動,一方面財務流程要貫穿到業務流程中,另一方面業務流程也要根據財務流程進行規范和完善。業財融合要實現形式到實質的突破,財務必須主動行動,讓財務和業務形成良性的協同和互動。例如,財務在對業務進行規范的同時,要積極輸出財務理念、財務制度、財務知識,讓業務人員能夠聽懂財務語言,這樣才能減少溝通阻力。通過財務的持續培訓輸出,讓業務人員掌握財務的思維方式、盈利意識、風險意識,如此可將財務專業價值最大化。
5 結語
業財融合是一種新理論,但更是一種實踐。財務人員除了有理論有技能,更要有行動。面對復雜的局勢,以及巨大的阻力和壓力,只有擔起責任,放手去實踐、去嘗試,不怕失敗,不怕挫折,才能真正將理論結合到實際,將理論轉化為行動,將無形的信息轉化為企業的價值,真正達成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從而讓財務這個職業在新時代始終保持其活力和價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