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工程是每個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也在不斷倡導科學發展觀,但是在目前的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針對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進行了一些分析,文章是一篇水電中級工程師論文范文。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關系到國計民生,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為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能夠繼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持,必須重視新時期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作用,實現水利水電工程的科學化發展。本文即著眼新的社會發展形勢,探討了水利水電建設發展的新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指導,水利水電,管理
1引言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核心,注重人與自然全面協調科持續發展。習近平同志在國家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強調要按照經濟規律,推進社會可持續性發展,通過正確方向的指引,增強社會經濟建設活力,同時也為水利水電的可持續發展,賦予了新內涵。順應社會發展新形勢,樹立水利水電建設新理念,探討解決可持續發展新瓶頸,顯得尤為迫切而重要。
2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水利水電事業也迅速地發展起來,全國已經建成的水庫工程達到約8.6萬座,而總的庫容則達到4000多億立方米;有超過萬畝的灌溉區,總體的灌溉面積已經達到0.4489億km2;堤防建設超過16.8萬km,實際保護面積為0.0336萬km2;水閘工程建有2.5多萬座。我國當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水利、水電工程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這些工程的建設基本能夠控制普通的水旱災害,保證工農業的正常生產與生活需要。與此同時,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也突顯出來。長期以來,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均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情況,不重視管理工作的落實,缺乏必要的維護措施,沒有系統的管理秩序,加上很多工程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工程建設過程中人員或設備的配備不齊全,致使水利水電工程出現“帶病”、“帶殘”運行的狀況,不僅嚴重影響了工程的經濟效益,還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對于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與生產,都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加強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是工程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國家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
3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動改革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內涵非常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科學發展觀在新形式下,提出了現代化的建設指導思想,為實現經濟建設、社會全面進步,奠定了思想基礎。
3.1堅持“以人為本”
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是一切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的直接參與者與實踐者。科學發展觀堅持并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認識到人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了解到人是最具有價值的社會資源,社會的發展也需要依靠全體人民來共同努力。
3.2深化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為了達到提高科技含量、加強經濟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擴大人力資源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體系的目標,需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基礎,在發展過程中,將環境保護作為前提,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改變隨意開發模式,將經濟總量的增加與社會、經濟、文化、自然有機結合起來,以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而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則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4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中科學發展觀的貫徹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通過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將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貫徹到底,深入到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各個環節,才能夠實現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在實質上的飛躍。
4.1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立法
現階段,我國管理立法并不健全,還存在許多問題,必須完善工程管理立法,依法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管理,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的水利水電工程。由于工程設計的內容具有復雜性,在進行立法時應當包括全部的設計內容,并充分考慮到設計、施工、維護等環節,完善立法,從而使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有章可循,達到預期的建設效果,提高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
4.2加強工程的經營管理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后期投入使用,要求在實現社會利益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這樣才能夠在更大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從而為國家積累財富,為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提供物質保障,實現水利、水電工程良性循環開發。在水利水電工程效益的追求過程中,應當盡可能以最小社會投入,獲得最大的經濟回報。因此需要通過合理的工程管理措施,確立經濟效果分析制度,以此為依據對工程建設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預算,從而逐步建立并完善經濟指標體系,對工程建設管理進行分析與評估,最終保證經濟利益的實現。
4.3加強工程建設部門的協作
高效的團隊,是水利水電工程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通過組織團隊的方法,有效增強員工之間的配合度,確保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水利水電的管理工作涉及諸多部門,許多工作不僅由管理部門負責,還需要設計與施工部門的配合,管理工作需要深入每個環節之中,從設計、施工環節開始,嚴格分析地質觀測、水質檢測、施工工藝等步驟的施工計劃,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現代化水利水電工程需要良好的團隊配合,通過設計、施工、管理部門的配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不僅可以解決資源,也可以培養出部門之間的默契,對后續管理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
4.4建設布局合理,平衡重大項目與基礎設施
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應該適當放慢增長速度,將足夠的精力投放到優化建設布局結構方面,實現我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與基礎農業水利設施之間的平衡。①要在以農業發展為主要發展產業的省級地區完善基礎水利設施,例如河南的廣大農村地區、東北三省廣大農村地區、新疆自治區農村地區等。②要降低大型水利工程項目的數量和投資金額,不要過度干預大江大河的自然狀態。
4.5正確樹立“新理念”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通過破解水資源的具體分布情況,結合再生能源思維,著力構建可持續建設體系,從而達到完善良性循環發展機制的目的,使水利水電的儲存轉換、開發使用鏈條,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實現節能減排的效果。實踐證明,水和水能資源對水利水電影響較大,當前挖掘核電新能源的力度較小,太陽能、風能又不穩定。因此,應以基本的防洪防災體系為平臺,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準確找到水利水電與其他資源開發利用的創新點,使水利水電資源得到循環利用。
4.6保護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安全
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在未來的發展中要注意保護生態安全,避免對環境造成大范圍的影響和破壞。①要注意規劃好水利水電工程的規模,工程規模既要滿足功能又要與當地的環境相適應,不能貪圖視覺上的大規模建設;②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之前要做好環境影響分析,包括對周圍地形地貌運動作用以及水中生態物種生存繁衍狀況的分析等。
4.7提高工程質量,規范工程建設的技術和流程
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要加強對工程質量的重視程度,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數量,畢竟工程質量是工程投入使用發揮功能的最為關鍵影響因素。①在工程建設和實施時要應用可靠的工程技術,從而保證每一部分的工程質量經得起檢驗;②要規范工程材料購買流程,當材料的質量檢驗合格后再投入使用;③要規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施工流程,杜絕工作人員偷工減料以及偷奸耍滑的問題發生。4.8改變管理方式,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效率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水利水電工程在施工和運營兩個過程中都要引進新的有效的管理運營方式,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效率,從而能夠降低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環節和管理環節分配給有能力勝任的企業更能提高管理效率。
5結語
科學發展觀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工程的實際運行效益,因此,將環境與水利工程有機結合起來,既可有效保證社會發展,還可維護自然環境,通過科學發展的管理措施,使水利水電工程效益實現最大化,為國家積累更多財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水電中級工程師論文投稿期刊推薦:《水電與新能源》辦刊的宗旨及業務范圍為:服務于湖北省及全國水電建設和新能源開發,為水電與新能源工作者交流技術經驗和溝通技術信息提供平臺,促進我國水電與新能源的研究與開發。獲獎情況:全國高職高專優秀學報稱號;湖北省優秀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