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制度是對商業交易和財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并進行分析、核實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本文是一篇會計師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模式分析。
【摘要】本文旨在結合新高校會計制度要求,分析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現狀,通過構建固定資產核算智能化處理模式以及完善專業化管理體系,創新管理等措施,為完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提升固定資產核算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高校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管理,核算
一、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現狀
新高校會計制度針對固定資產的調整較大,例如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提高,要計提折舊等,這些變化無疑加大了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的難度。各高校也逐漸意識到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不斷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核算體系以適應新制度的變化。但改革非一日之功,由于歷史遺留及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帳實不符情況仍普遍存在
由于歷史原因,很多高校之前對固定資產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并不到位,造成高校出現很多以前年代的固定資產還趴在帳上,但是實物卻已不知去向的情況。加之,有的高校沒有定期開展資產清查,或是雖開展了資產清查,但由于資產數量、種類較多,投入的清查人員、時間、力度未能保障到位,致使清查工作流于形式,草草了事,進而造成家底無法查清查實,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帳實不符情況仍普遍存在。
(二)資產管理的專業人員缺乏,限制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是在資產管理或財務部門設有資產管理崗,各教學行政處室雖有人員負責資產管理,但往往是兼職,且人員穩定性較差。兼職資產管理員本身工作就很多,再監管資產工作,往往會出現力不從心,管理疏忽的情況。再加之高校的職責是教學,占有很大比重的資產是教學實訓用設備,這就更需要有專業的管理人員來進行管理以準確把握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和性能,使設備能真正物盡其用。此外,由于高校之前普遍忽視資產管理工作,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鮮有如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評比等針對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激勵舉措,資產管理人員在職稱評定、晉升、獎勵等方面都受限。資產管理人員缺乏提升專業素質,增強管理的內在動力,也限制了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政策制度有待完善,計提折舊等固定資產核算工作缺乏有效指導
1.折舊年限標準等政策制度還有待完善,計提折舊缺乏有效指導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對于高校財務管理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挑戰。折舊如何計提,業務具體如何操作,由于在實踐中尚缺乏系統可行的指導,相關細則比如折舊年限標準等還有待制定和完善,高校計提折舊工作開展緩慢。2.對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核算未做明確、具體的說明,導致會計處理尺度不一,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到底“大批”的批量和金額達到什么標準要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和核算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資產管理、會計人員在核算時也會出現把握尺度不一致的情況。同樣批量的同類物資,有的高校視作固定資產管理,有的高校未視作固定資產管理,這就會造成會計核算程序的不同,進而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四)固定資產分類不清,折舊數據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
新高校會計制度調整了資產分類,實現了資產大類的統一。但由于過去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系統的固定資產分類口徑不同,造成資產賬與財務帳在固定資產各類別上的數據統計結果對應不一致,以致很難進行比對。且過去資產使用和管理部門往往分類意識不強,資產的正常運行和安全完整是其關注的重點,固定資產類別存在界定不清,不準確的現象。尤其是高校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涉及到許多專業性的設備、儀器,資產管理或財務人員由于缺乏對該種固定資產的了解,可能將其劃分到錯誤的類別。而不同類別的固定資產在折舊年限、折舊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折舊數據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
(五)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和資產管理缺乏有效對接
新高校會計制度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要保證計提的準確和科學性,就需要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通力協作才能實現。但目前,資產管理部門日常資產管理主要是通過如北化、國子等資產管理軟件來完成。而財務部門資產價值核算是通過財務軟件來完成,而由于軟件廠家、功能不同,往往無法實現有效對接。兩部門的資產賬難以實現信息對接,實時對帳。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兩部門之間總有未達賬項存在。
二、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模式創新思考
(一)推進高校固定資產核算模式創新,提升固定資產核算水平
1.借助網絡化信息化手段,構建固定資產會計核算的智能化處理模式高校要開發或引入能與財務軟件中固定資產核算模塊進行對接的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系統,實現資產與財務的實時溝通與對賬。借助網絡化信息化手段,完成固定資產從初始確認、后續計量等一系列會計核算的智能化處理,將復雜的會計核算工作變得更加簡單、準確、規范,避免少提、漏提折舊等情況的發生。(1)對新增固定資產的處理當新增固定資產在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系統完成信息錄入后,生成具有唯一編號的資產數據,經資產管理人員審核通過后信息傳遞到財務固定資產核算門戶,財務人員根據資產的實時數據,經審核確定后,生成初始計量的會計憑證。同時,系統根據新增固定資產的原值、分類、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動測算每期折舊額,并設置期限,將折舊信息自動發送至財務固定資產核算門戶。財務人員根據折舊的提示信息按期計提折舊。(2)對舊有固定資產的處理將舊有固定資產信息導入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系統,系統根據已使用年限等信息,自動測算出應補提折舊額并傳遞至財務固定資產核算門戶,經財務人員審核確認后按類別生成補提折舊會計憑證。舊有固定資產在尚存使用年限的折舊處理同新增固定資產處理。2.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制度,提升固定資產核算質量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盡快研究頒布高校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計提折舊的具體指導政策外,各高校也應積極探索折舊措施,積極推進固定資產折舊工作。(1)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基數高校通過實施全面、徹底的資產清查工作,借助專門評估機構,完成對原有固定資產的重新確認,準確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基數。(2)合理分類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合理分類是準確計提折舊的重要基礎,是正確選擇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的前提。財務部門與資產部門要進行溝通協商,結合高校自身實際,制定出適合本校的固定資產目錄及分類方法,重新對固定資產進行細致合理分類并調整以往數據。(3)選擇確定適當的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高校應區分不同類別資產的屬性,結合高校實際,選擇確定適當的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除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這兩種新高校會計制度規定的折舊方法外,鑒于科技進步等因素,對于部分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建議高??山梃b企業會計核算做法,適當采用加速折舊法。
(二)健全專業化管理體系,創新資產管理模式
固定資產的科學有效管理,可以為準確計提折舊等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因此,要滿足核算新要求,需要高校不斷健全專業化管理體系,探索資產管理新模式。1.優化業務流程,實現業務流程全過程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高校要對已有的資產管理制度進行分析梳理完善,對固定資產從申購、論證、采購、入庫到領用、處置等業務流程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所涉及到的崗位和業務,構建更加嚴格、專業、精細的業務規范及流程,從而通過高校固定資產業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管理,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高效與精準。2.加大固定資產管理的權威性,創建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機制改革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考核體系,創建資產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對固定資產管理、使用各部門及相關人員進行合理的制衡和監督。通過構建定性、定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嚴格的方法步驟,從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綜合評價固定資產的具體狀況以檢驗管理成效。將考核結果與各部門的下年度經費指標相聯系,通過適當增加或扣減部門經費指標來對部門進行獎懲以增強各部門對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同時依據考核結果對個人進行相應獎懲以激發管理人員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3.構建資產管理人才的專業化隊伍針對資產管理人才缺乏現狀,高校可通過外部引進、內部選拔等多渠道構建資產管理人才的專業化隊伍,充實資產管理力量。同時對現有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要加大培訓力度,推進政策傳遞和普及,更新資產管理觀念,提升資產管理人員在管理、會計知識、計算機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三、結語
高校應轉變舊思維,積極尋求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的新舉措,新模式,從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促進固定資產核算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應逐漸完善制度,為高校提高固定資產與核算水平提供有效的指導。
會計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會計研究》(月刊)創刊于1980年3月,是財政部主管、中國會計學會主辦的國家一級學術期刊,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確定的管理科學A類重要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中惟一的會計類學術期刊,是學術界公認的會計學權威期刊。內容涵蓋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公司治理、審計等多個領域,讀者群體主要是國內外具有較好理論基礎的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30年來,刊物緊密結合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踐,突出學術前瞻性、政策指導性和現實針對性,致力于推動會計理論的繁榮和發展,是集中反映我國高質量會計研究成果的學術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