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師專學報
郴州師專學報基礎信息:
《郴州師專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0年,由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主辦的學術期刊,1998年第3期以《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開始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后更名為《湘南學院學報》。本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的辦刊原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學術交流,積極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社會文明建設服務,為學院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服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恪守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學校的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服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服務,同時也為基礎教育服務,為郴州的經濟建設服務;力主突出學術性、師范性和地方性。曾用名:《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現(xiàn)用名:《湘南學院學報》。
郴州師專學報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郴州縱橫、政治·哲學研究、法律·經濟研究、語言文字研究、文學·美學研究、藝術、教育·教學研究、書評、學在林邑、星耀湘南等。
郴州師專學報辦刊宗旨:
本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的辦刊原則。
郴州師專學報榮譽:
《CAJ-CD規(guī)范》執(zhí)行優(yōu)秀獎、湖南省一級期刊;
湖南省優(yōu)秀學報;全國地方高校優(yōu)秀學報等;
"郴州縱橫"欄目被列入湖南省地方特色優(yōu)秀欄目。
郴州師專學報收錄情況: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工業(yè)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
郴州師專學報訂閱方式:
地址:郴州師蘇仙路,郵編:423000。
郴州師專學報社相關期刊- 湖南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長沙電力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長春地質學院學報北京廣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測繪學報測繪學院學報測繪科學技術學報郴州師專學報社投稿信息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guī)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qū)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zhí)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郴州師專學報社編輯部征稿論《孽海花》對立分裂的形式要素從文學史角度看福克納的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論王爾德童話中的死亡美學打開報紙的第一扇窗戶——基于版面策劃的創(chuàng)新從模仿學習到個性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對水彩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思考淺論八大山人繪畫藝術的精妙之“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yè)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研究教師心理所有權的形成途徑探析地方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人文精神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試談錢學森之問理工科大學音樂素質教育課程研究高師普通話課堂教學高效性探究郴資桂一體化建設戰(zhàn)略思考茶陵游擊隊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歷程考察法德并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網絡文化路徑胡錦濤成才思想探析同性婚姻國際私法問題探析中國新能源政策在WTO取消禁止性補貼義務下的合規(guī)性研究贛州客家飲食的文化適應“把+O+VR+L”構式的構件特點現(xiàn)代漢語語法教學談論美和美感的先在性與后在性問題說屈大均的“善變”有無之際——《老子》貴身與患身思想辨“食”與“被食”——論張愛玲小說對中國傳統(tǒng)孝慈精神的消解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zrkx_2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