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視學刊雜志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基礎信息: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問世于1996年9月的《南方電視學刊》(原內刊),是面向全國電視行業及相關專業院校、研究單位的學術性刊物(雙月刊),是廣東電視臺、廣西電視臺、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廣州電視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五臺(集團)協作體共同開辟的理論園地,亦是展示南方電視改革實踐成果和多彩身姿風貌的宣傳櫥窗。
創辦以來,《南方電視學刊》針對中國電視行業硬件發展超前而理論指導十分滯后這一失衡現象,借助南方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政策與觀念的優勢,在電視理論研究領域中,理性把握,明確定位,使得刊物獲得行家們給予的“新穎并起點高,厚實而又版面活”的稱譽,到2010年4月底,《南方電視學刊》(原內刊)共出版了82期。
2010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南方電視學刊》獲得國內統一刊號(CN44-1678/G2),正式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成為廣東省第一家公開發行的新聞理論刊物。新的《南方電視學刊》由廣東電視臺和廣東省文化館共同主辦,廣西電視臺、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廣州電視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合辦。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期刊榮譽: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問世僅四年,就被評為“中國廣播電視優秀學術期刊”,與《中國廣播電視學刊》、《電視研究》、《現代傳播》一道,躋身全國業界四大名刊之列,成為中國電視領域中極少能夠形成團隊的理論研究出版實體,并以自己的實績,樹立起了南方“講究前瞻,富有闖勁”的旗幟,在全國電視行業內廣有影響;2008年,《南方電視學刊》又高票入選“全國廣播影視十佳學術期刊”。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體欄目:南方論壇、南方視窗、學理審視、業者實踐;靈動欄目:視事如棋、學術隨筆、域外視野。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社相關期刊- 電視研究雜志編輯學刊雜志晉圖學刊雜志山東圖書館學刊雜志國家圖書館學刊雜志河南圖書館學刊雜志江西圖書館學刊雜志圖書館學刊雜志南方電視學刊雜志社投稿信息1、投稿時請將稿件電子版(以WORD形式)發送至本刊投稿郵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電子郵箱、樣刊投遞地址和郵政編碼,如需署筆名請注明;并提供作者簡介、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內容,具體規范要求如下。
2、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任選)。
3、中文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
4、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初版日期(版次).
(4)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本刊已被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6、對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電子郵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訴作者,請及時查收電子郵箱;對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對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采用的稿件,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作必要的修改、刪節或摘編,如不同意請說明。
7、凡向本刊投稿者,均作自愿接受上述約定。
南方電視學刊雜志社編輯部征稿風云際會潮涌起城頭變幻大王旗——中國廣電從“集團化”到“臺化”的若干思考廣播電視體制改革應注意其規律性上海廣電“臺化”及制播分離改革這一年把脈中國動漫產業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空間與戰略轉型新媒體、新動畫、新路徑——新媒體傳播條件下的中國動畫發展機遇動漫山河喜見處處紅——2009-2010國內動漫產業鏈業態探析“走向世界的中國電視”系列訪談之九跨國合作:穿梭于國家定位與個體追尋之間──紀錄片導演李小江專訪“走向世界的中國電視”系列訪談之十將對生活態度的傳達貫通于執導中──獨立影視制作人施潤玖專訪論重振電視專業精神——以廣東衛視的打造為例中西部電視媒體的困局和破局——陜西電視臺十年發展解碼《南方電視學刊》2011“學術行”系列訪談之一借用“外腦”可清定位明方向——對話上海百研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叔平《南方電視學刊》2011"學術行"系列訪談之二成功關鍵在于追求卓越超強執行——對話克頓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濤《南方電視學刊》2011“學術行”系列訪談之三借力“外腦”共同成長——對話江蘇廣電總臺副臺長李聲《南方電視學刊》2011“學術行”系列訪談之四績效導向少走彎路——對話北京創世智為管理咨詢公司總裁劉海東《南方電視學刊》2011"學術行"系列訪談之五有橋不必摸石頭——對話南方國際傳媒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涵“微時代”的電視傳播蠶食?互補?——試論自媒體時代電視與微博的對抗性融合微博給力,欄目新翼“微博效應”——傳播模式變革芻議微博時代,電視更須堅守本我從《非誠勿擾》看微傳播與電視傳播的互動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zfws_1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