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與技術雜志
農業與技術雜志基礎信息:
《農業與技術》雜志創刊于1980年,由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吉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主辦,農業與技術雜志社編輯出版的國家級農業綜合性刊物。主要刊登農業工程、農業經濟、農業產業化、農業科研成果與動態,先進實用技術及科教興農等方面論文,涉及學科較深、領域廣泛。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報道范圍是:國內外農村科技研究與生產技術動態,如新成果、新理論、新經驗、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有關熱帶可持續農業理論和實踐研究論文,動植物品種選育、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現代集約化種養技術、農業生物災害防治、農產品儲運保鮮加工等科學試驗報告;農業經濟管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研究,新技術開發、應用和推廣,圖書信息情報學,科研體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論文,以及考察報告、綜述、人物介紹等。
農業與技術雜志欄目設置:
農業科學:生物技術、土壤肥料、農業氣象、農史研究、生態農業、貯藏與加工、農藝科學
農業工程:農業科技、農業機械、設施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土保持、信息與工程
林業科學:綠化建設、栽培育苗、林政管理、森林經營、病蟲害防治
種植科學:蔬菜園藝、植保縱論、種業天地、農藥科學、試驗研究、育種栽培、土壤肥料
畜牧科學:動物科學、疾病防治、養殖與增殖、飼養管理、畜產品加工、畜牧研究
水產科學:漁業研究、水產管理、水產養殖、漁業行政、飼料與營養
園林園藝:果植栽培、品種資源、園藝研究、園林花卉、景觀設計
三農論壇:新農村建設、農產經濟、鄉村行政、農學教育、農村教育、土地資源
交流園地:綜述專題、科研管理、社會與法、文化視野、工作研究、產業論壇、經驗交流
農業與技術雜志榮譽:
全國優秀農業期刊
農業與技術雜志收錄情況:
臺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ASPT來源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教育期刊學會薦稿期刊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
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中國工業期刊學會理論編輯部薦稿期刊
農業與技術雜志訂閱方式:
ISSN:1671-962X,CN:22-1159/S,地址:長春市人民大街4966號,郵編:130021。
農業與技術雜志社相關期刊- 山東農業科學雜志陜西農業科學雜志貴州農業科學雜志河南農業科學雜志河北農業科學雜志江蘇農業科學雜志農業現代化研究雜志中國農業科學雜志農業科技管理雜志農村養殖技術雜志農業與技術雜志社投稿信息1、為尊重作品版權、維護本刊權威性及作品質量,作者保證論文無抄襲、不涉及保密、署名排序等爭議,請勿一稿多投,來稿文責自負。
2、凡向本刊所投稿件,本刊即認定作者將該文的復制權、發行權、信息化網絡傳播權、翻譯權、匯編權等權力在全世界范圍內轉讓給本刊。如作者有異議,請在投稿時聲明。
3、歡迎國內外農業科研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論文投稿。論文應論點明確,材料翔實,數據可靠,語言精練,層次分明。篇幅一般在2200—8000字符數左右為宜。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WORD文檔投稿。稿件的格式須符合本刊論文寫作模版的要求,包含: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全稱、所在城市、郵編、中文摘要、關鍵詞(3~5個)、作者、單位全稱、摘要、關鍵詞均應與中文一致。
5、正文一般包括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分析、討論與結論、參考文獻。同時,文稿應附帶論文所屬基金項目和第一作者簡介(出生年月、性別、學歷、職稱、主要學術成就及詳細通信地址,E-mail地址等)。
6、本刊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文稿請按現行的國家標準及規范撰寫。
7、本刊為加強學風建設,維護學術尊嚴,借助“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對所有文稿進行檢測,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8、本刊對所有來稿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農業與技術雜志社編輯部征稿節水灌溉技術研究進展月見草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進展改革耕作栽培制度推廣玉米大垅雙行種植冬蟲夏草及其類似品化學成分研究概況周口市空氣中微生物數量變化動態研究初報烏骨雞爆發煙曲霉菌病診斷碧樂寶對烤煙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的影響對兩種特殊煙葉烘烤技術及烤壞煙原因的探討淺淡環境保護食用菌栽培中的問題和對策龜類蚯蚓蟾蜍混養增效益淺析長春市街路綠化樹種的選擇郴州常見園林植物應用現狀調查分析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農民工如何應對欠薪問題吉林省濕潤冷涼區應用便攜式施肥播種器播種玉米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不同肥密對優質春小麥北麥6號產量品質影響初探工程菌累積番茄紅素條件的優化試談新會水稻傳統育種的特點與方法2009年水稻3416肥料效應試驗即中微量元素試驗總結長春市近57年氣候變化及突變分析保護耕層防治兩害對土壤的侵蝕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nyqk_1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