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水運交通對經濟的作用
隨著我國提高了對水運交通業發展的重視,增加了對水運交通業的投資,促使水運港口碼頭不斷增加,同時也促使著更多的企業、單位等選擇水運來完成貨物的周轉,同時也有更多的旅客選擇水運渠道來實現城市之間的轉移。因此,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水運交通業在交通運輸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逐漸上升。據調查,“十五”期間,我國水運客運量、旅客周轉量、貨運量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的增長都超過了4.5%,促使水運交通業在交通體系中的比重逐漸上升。在2005年,水運的貨物周轉量占各種運輸方式總運量達到近62%的比重,沿海港口承擔了90%左右外貿貨物的出境與入境的任務。至2007年,我國水運交通的貨物周轉量比重又增加了0.8個百分點。隨著我國水運交通在交通體系中比重的加大,相關部門利用現代化技術改變港口格局,使之逐漸向著多層次、多功能方向發展,并且與之相關的港口物流業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五大區域港口群,這些港口群維系了我國水運交通的發展,同時也形成了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水運系統,這對臨港工業的建設以及臨港城市經濟的發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國家頒布實施港口相關管理法律法規之后,港口物流企業積極改變港口投資的結構,擴大融資渠道,促使港口物流業向著多元化、現代化方向快速發展。
水運交通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我國水運交通對經濟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筆者將從區域發展、國際合作、對外貿易等方面進行簡要探討。
(一)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促進臨港區域的發展
眾所周知,臨海的城市都比較發達,這主要依賴于海洋為臨海城市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同時也為臨海城市運輸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因此,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影響即是可以促進臨港區域的發展,這不僅是經濟上的發展,同時也是文化上的發展。我國城市的建設,受到產業結構與布局的影響,同樣,城市經濟發展也會受此影響。而交通條件的變化則會直接影響產業結構與布局的形成與改變。因此,在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過程中,它將促進臨近區域產業的結構與布局的變動,吸引人力資源與財力資源的涌入,同時帶動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比如,水運交通業發展,必將帶動相關物流產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與管理人員。由于這些人員的工作重心在臨港區域,促進了旅店、飯店、休閑場所等服務類產業的發展,臨港區域產業結構發生有利于經濟發展的變化,這也有利于我國臨港區域的發展。隨著水運交通業的發展,為重型貨物與人力資源的轉移提供了便利,因此我國將經濟特區與工業園區的建設轉移到臨港區域。據調查,至2009年,我國500強企業中有近300個分布在不同的臨港區域,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占500強企業總利潤的70%左右。這些企業在發展臨港區域經濟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流域資源的開發,其中以旅游業為主。相關部門創新地將工業園區參觀、水上體驗等項目作為旅游重點項目開發出來,再加上水運交通對旅客轉運的便利性,促進了臨港區域的多元化,進一步促進臨港區域的經濟發展。
(二)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從地理地圖上可知,我國與很多國家之間都有海洋相隔,這就注定我國的對外貿易活動要靠水運交通業來支撐。因此,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著對外貿易活動的有效進行,也影響著對外貿易活動經濟效益的增長。由于我國水運交通業的進一步發展,所承載的貨物等轉運量也隨之增加,這對我國的對外貿易起到了促進作用,對外貿易的有效進行與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1)石油是各個國家的主要能源物質,也是國家之間貿易交易的重點。而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對石油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升高,這就需要以對外貿易的手段來獲取石油,以滿足我國國內生產的需求。所以,我國水運交通的發展,為我國的石油進口提供了重要的水運通道與有力的支撐;(2)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入,所需要的基礎物質,除了石油之外,還有鐵礦石。鐵礦石是煉鐵成鋼的重要原料,而我國的鐵礦資源不足,缺少充足的鐵礦石,這就會導致我國的鋼鐵工業面臨重大危機。因此,國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緩解國內鐵礦資源緊張的局面,其中一項最為重要的措施即是發展水運交通業,為鐵礦的對外貿易提供通道,以滿足我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進而促進鋼鐵工業的發展,提高我國工業的經濟效益。
(三)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促進國際合作的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全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各個國家之間的國際合作活動,只有有效的國際合作,才有可能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進而達到雙贏甚至多贏的目的。因此,我國水運交通業的不斷發展,不僅可以使國家獲得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同時也可以為國家利益的提高提供保障。跨區域合作活動的高效展開,都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條件作為支撐,才能夠達到溝通良好、利益提高等目的。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為我國與外界的跨區域合作活動提供了便捷的條件,為國際合作關系的建立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水運交通業的發展,很好地解決了我國內部交通運輸的問題,為國內商貿交易提供了水運通道,使國內經濟發展向著互補性、均衡性等方向發展,這樣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使我國有能力開展進一步的國際合作活動,以促進國家經濟的提高。另外,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以及國際之間合作關系的建立,促使國外的文化觀念流入我國,與我國文化觀念之間產生碰撞、融合、發展;同時,我國在進行國際合作過程中,必將對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學習與引進,進而創新地應用,以提高我國的經濟,有利于國家建設與文化科技的發展。
我國水運交通業發展的途徑
根據以上的分析,筆者得出,水運交通對我國經濟起到促進增長的作用。因此,國家必須將進一步促進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作為戰略目標之一,為社會提供更為便捷的水運通道,進而提高水運交通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第一,完善水運交通的管理制度。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給臨港區域的管理增加了難度。因此,國家必須提高重視,不斷完善水運交通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崗位經濟責任制度與專業的經濟責任制度,努力提高水運交通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指導水運交通業向著健康的、可持續方向發展,進而為我國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二,鼓勵生產,不斷擴大運輸與港口通過能力。我國水運交通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主要依靠于港口碼頭的通過能力,只有較高水平的通過能力,才能夠提高港口碼頭的生產、工作效率,提高經濟效益。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1)提高船舶的效率,促進運輸生產的發展。管理人員必須做好船舶的養護與維修工作,科學安排航線,提高各個船舶之間的協調配合度;(2)提高港口碼頭的利用效率與工作效率,這是提高港口碼頭通過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高的工作效率,才能夠保證船舶貨物合理、高效地裝卸。同時,管理人員須強化調度能力,以合理安排港口碼頭的使用效率,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時,也提高了經濟效益。
結語
我國水運交通業在國家的重點扶持與鼓勵下,正在以迅猛的勢頭發展著。水運交通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臨港區域經濟與文化的發展,而且對國家對外貿易活動以及國際合作關系的建立等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起到重要的、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國領導人積極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鼓勵水運交通業的生產,不斷擴大運輸與港口通過能力,以促進我國水運交通業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作者:李偉 單位:營口港務集團營口新港石化碼頭有限公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jykx_3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