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考古雜志
農業考古雜志基礎信息:
《農業考古》雜志創辦于1981年,為國內外唯一的專門發表有關農業考古學研究成果的大型學術刊物。原主辦單位為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中國農業考古研究中心。1985年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江西省中國農業考古研究中心主辦;1994年起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和中國農業博物館聯合主辦;2003年起由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辦。
為了更好地為現實服務,適應自上世紀80年代末全國茶文化熱潮興起新形勢,從1991年起《農業考古》該為季刊,將原有的“茶葉”專欄擴充為《中國茶文化專號》,每年2、4期固定出版(至今已出版27輯),因而也成為國內外篇幅最大、最具權威的茶文化刊物,并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臺灣等地區建立特約經銷處。2005年,為了適應現實需要,經上級出版部門批準,又將《農業考古》該為雙月刊,每年3、6期固定為“三農問題研究專號”,專門發表有關“三農”問題的學術研究文章,也受到國內外讀者的歡迎。
農業考古雜志辦刊宗旨:
《農業考古》雜志著重從考古學和生產力角度研究中國農業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歷史,探討中國農業的歷史規律,總結其經驗教訓,貫徹古為今用的方針,普及農史知識,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服務。
農業考古雜志期刊榮譽:
《農業考古》雜志是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一等獎、江西省優秀期刊綜合設計獎。2003年《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2007年入選為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
農業考古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欄目有:農史研究和農業現代化、農業的起源、稻作起源研究、農業考古發現與研究、農業歷史研究、農業文明研究、農業工具、農業水利、林業、園藝、茶葉、漁業、畜牧獸醫、古農書、古農學家、農業與飲食、農業與醫學、少數民族農業以及資料索引、農史動態等。
農業考古雜志訂閱方式:
ISSN:1006-2335,CN:36-1069/K,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號,郵政編碼:330077。
農業考古雜志社相關期刊- 江漢考古雜志華夏考古雜志農業考古雜志社投稿信息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發表請詳細看。
農業考古雜志社編輯部征稿登高望遠莫興嘆──紀念李約瑟博士華誕100周年近年來國內報刊有關李約瑟的部分文章試論人類與環境相互關系的歷史演遞過程及原因分析從生命科學研究發展看農業生態保育森林生態學視野中的刀耕火種──兼論刀耕火種的分類體系關于農業起源的一點思考──讀《農業考古》心得神秘古文字與谷物的西傳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漢代和彌生時代為中心中國封建農業法制史初探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農業探研(續)水耨與踏耕華北細石器文化起源傳播的環境背景分析裴李崗文化時期的農作物與農耕文明黑龍江地區史前社會經濟與農業生產的發展株洲發現遠古時期的炎帝玉雕神像明清山西汾河流域的水稻種植分布戰國初期魏國的經濟改革再探討戰國中山農業探索兩漢之際江南農業發展的轉折及其原因探析關于鄂爾多斯地區漢代農業生產水平的探討古代農村貨幣賑濟芻議隋唐時期山東農業發展的特點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jykx_1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