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瓊海洋經濟合作發展戰略
“十二五”期間,粵瓊兩省海洋經濟必將借政策東風獲得快速發展。粵瓊兩省都是我國的海洋大省,海岸線極長、海域面積廣闊、海洋資源豐富,兩省海洋經濟總量持續位居全國前列。兩省按《廣東•海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相關協定不斷加強海洋產業方面的合作,加快經濟發展形式轉變,增強海洋國土意識,開發利用和保護兩省海洋資源,大力發展兩省海洋經濟,實現兩省海陸經濟統籌規劃,意義深遠。
1.粵瓊海洋經濟合作發展基礎
粵瓊海洋經濟合作發展現狀近年來,廣東省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海洋生產總值連續18年位于榜首。海南省各種資源豐富,特別是油氣資源儲蓄達200多億噸。“十一五”期間,海南保持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的同時,海洋生產總值高速增長,增長率達88%。海南不僅合理布局海洋產業、結合海洋資源和市場需求形成了四大產業支柱,還以增強海洋產業帶動能力來刺激消費需求,不斷提高和完善海洋管理水平、海洋公共服務體系,從而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5—2013年期間,廣東省與海南省合作投資總額超過千億元。2010年,雙方在海洋經濟范疇的合作投資呈上升趨勢,并于該年年底簽署了《廣東•海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謀劃定位,到兩省海洋經濟發展理念和政策互動、產業、旅游業等領域的合作都有明確界定,為粵瓊的全方位海洋經濟合作,兩省的海洋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日前,隨著廣東省肇慶率先和海南三亞強強聯手,實現多層次多元化的合作與交流,粵瓊兩省合作深度逐步加強,一條“強”、“大”的聯合道路即將到來。
2.海洋經濟發展與南海開發合作發展目標與戰略思路
2.1合作發展戰略定位
充分考慮粵瓊雙方海洋經濟地位、制度差異、產業結構、資源優勢等,確立兩省海洋經濟合作策略。首先,兩省要明確自身海洋產業發展定位,必須要把傳統海洋產業和新興海洋高新技術結合起來,準確定位海洋產業發展路向,才能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然后,結合現有的海洋產業基礎和未來海洋產業發展趨向,可初步確立粵瓊兩省海洋產業發展戰略為:到2020年,構建具有粵瓊海域特色、海洋產業優勢明顯、發展重點突出、整體實力不斷增強的海洋經濟產業體系。在發展戰略的帶領下,粵瓊可通過強強合作,共同打造出獨具魅力的粵瓊海洋觀光帶;獨具粵瓊風格的休閑海島及創意旅游和一程多站線路;開辟以高興技術產業為主導,傳統海洋產業為輔的海洋經濟模式。
2.2發展目標
粵瓊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總體目標:粵瓊海洋經濟產業真正成為國民經濟重點支柱產業,海洋經濟總值穩居前列,海洋科技能力和成就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海洋環境與安全體系完整,海洋生態發展可持續模式初步建立。
3.粵瓊海洋經濟合作發展保障措施
3.1機制保障:理順各方機制,促進產業發展
3.1.1建立組織領導協調機制兩省按照《廣東•海南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要求,瞄準海洋生物、能源、礦產資源的持續利用,近海生態安全系統和可持續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打破部門行業壁壘,建立以海洋管理局為統一領導,一把手親自抓,分管負責人靠上抓,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以加強粵瓊創新單元海洋科技力量的整合,加強粵瓊海洋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兩省海洋組織領導的溝通交流,完善交流及協調機制,促進海洋經濟發展。
3.1.2加強海洋產業管理機制兩省逐步建立海洋產業準入制度,推行和完善海洋產業管理制度。采取積極措施,促進海洋產業與海洋資源、政府、相關陸域產業形成新興產業鏈。加強海洋產業的管理,強化海洋產業自律機制,規范海洋產業經營行為,發揮專業性海洋協會的作用。依法對海洋產業的經營行為、發展規劃進行指導、控制和監督,使海洋開發與產業發展規劃、合理、有序地進行。
3.2資金保障:開拓多元化投資渠道,加大產業建設投入
3.2.1加大財政性資金投入粵瓊兩省加大對海洋合作項目的政策扶持、財政資金投入。鼓勵廣東大型企業在海南投資;給予投資性企業資金補助;加大兩省海洋資金運用統籌力度。充分運用廣東制造業優勢和海南豐富資源優勢的互補性,加強兩省市、縣間交流,選準地區間的產業對接點,促進兩省中小企業合作與交流,建立起能夠有效整合雙方資源的產業集群。確保實施于各大合作項目的資金落實到最小工作點,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化效益。
3.2.2拓寬投資渠道打破傳統的單一式海洋投資渠道,拓寬投資渠道、加強有效配置形成新興的多維投資模式。降低海洋投資準入門檻,積極鼓勵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一般競爭性行業。構造一批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海洋產業投融資運營主體。鼓勵非公有資本以直接投資、間接投資、項目融資、兼并收購、租賃等形式進入海洋產業領域。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平臺和結構調整功能為大型海洋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保障。全面深化兩省海洋經濟體制改革,鼓勵符合條件的海洋企業加快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造步伐。
作者:姚丹 單位:四川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6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