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的現狀及發展
一、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農業資源較為短缺
土地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耕地正在不斷地減少,再加上人口的不斷增加,耕地短缺已經是制約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另外。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土地荒漠化、沙漠化問題進一步嚴重。水資源不足、洪澇災害嚴重。使得農業資源分配不均,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的投入不足
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這也就阻礙農業經濟發展的一項因素,由于資金的不足,也就對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在農業經濟的發展方面沒有相應的管理機制,政府對農業投入的資金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這也就造成資金的不足,導致農業生產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我國的基礎產業。十八大提出,三農問題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也為發展農業經濟創造了契機,下面就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幾點措施。
(一)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
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就是用現代化的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發表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實現現代農業的重要的途徑。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就是要求農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經營管理方式,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高,不斷地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模式解決了農業生產與市場之間的矛盾,借助產業化的力量不斷地擴大農業市場,發揮了市場的優勢,不斷的促進農業經濟的深化。訂單農業以及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方式,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構建了專業化、集約化的經營體系。使得農業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使耕地向農村種田能手和專業大戶集中,逐步實現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只有不斷的提高農業的產出率與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提升農業的競爭力與經濟效益,從而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正如十八大報告中所提到的,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從而更好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進一步發展農業經濟的基礎與前提。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也就是要求加大發展城鄉的力度,統籌城鄉發展,在加大惠農政策的基礎上。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到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進程中,從而促進城鄉的共同發展與繁榮,進一步的縮小城鄉差別,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物質支撐與技術支持。
(三)改善農業資源緊缺的態勢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以此來對農業資源緊缺的現象進行改善。農也經濟的發展應向著綠色農業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加大對綠色農業的宣傳,加強相關人員以及農民對綠色農業的認識,使其對綠色農業發展的需求以及內容進行了解,以此,來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加強農業經濟的發展,加強對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進行推廣,增強農業人員的素質,從根本上加強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黨中央實施了一系列的惠農、支農政策,使得農村的面貌更加欣欣向榮,農民不斷地增收,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了良好的開端。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更是為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希望,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中國的農業經濟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然,我國的農業大展道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農業經濟會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四、結語
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農業發展的相關制度不斷的進行完善,加大對農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以此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作者:馮孝明 單位:吉林省大安市兩家子鎮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