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番茄病毒病
1.1癥狀
花葉型病毒病:葉片發生淡綠色和濃綠色相間的花葉,葉面皺縮,苗期發病植株較矮,成株發病多為心葉表現花葉癥狀。蕨葉型病毒病:葉片變細呈柳葉狀,色淡而薄,向內卷成桶狀;病株矮化,長出許多細小分枝和小葉,不結果或果實小。條斑型病毒病:葉、葉柄及莖上產生大量紅褐色至黑色壞死條斑,嚴重時枯死;病果畸形,產生稍凹陷的褐色不規則病斑。
1.2傳播途徑
花葉型病毒病是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引起;蕨葉型病毒病是黃瓜花葉病毒侵染引起;條斑型病毒病是煙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馬鈴薯X病毒混合侵染引起。均通過昆蟲及田間操作接觸傳染。
1.3發病條件
高溫、干旱年份發病重;溫室及大棚番茄易發病;窩風地,低洼地,重茬地發病重。條斑型病毒病發生與降雨有關,一般連陰雨、突然放晴發病重。
1.4防治辦法
選用抗病品種,如青海3號、德友一號、波友一號等。早期殺滅蚜蟲,減少傳毒媒介。播前將種子浸泡3~4h,再用10%磷酸三鈉水溶液浸泡40~50min,撈出洗凈催芽。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易增加抗病力。接觸過病株的手應用肥皂洗凈,才可接觸其他植株。在幼苗2~4葉時,接種弱病毒N14疫苗防治條斑病毒病。
2番茄早疫病(輪紋病、夏疫病)
2.1癥狀
葉莖、果實都可受害。病勢自下而上蔓延。葉上初生深褐色至黑色小點,后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3cm的病斑,病斑邊緣深褐色,中央灰褐色,具同心突起輪紋,其上長黑色茸狀霉,周緣常有黃色或黃綠色暈圈。莖上病斑稍凹陷、黑褐色、近圓形,也有同心輪紋。幼苗常在近地面莖部發病使植株枯死。果實病斑多發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紋的地方,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或黑褐色,凹陷有同心輪紋。病果常提早著色脫落。
2.2傳播途徑
本病由真菌所致。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隨病病殘體在土中越冬,附在種子外的分生孢子也可以越冬,靠風雨傳播。
2.3發病條件
病菌適宜溫度1~45℃,以26~28℃最為合適。溫度適宜且潮濕時,潛育期僅2~3天,短期內就可造成病害流行。西寧郊區番茄苗在4~5片葉時就開始發病,結果期病害嚴重。連陰雨、濕度大、排水不良、生長衰弱等是導致病害發生的因素。澆水多,通風不良的溫室、塑料大棚易發病。
2.4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如青海大紅。種子消毒培育壯苗,土壤消毒減少病源。加強田間管理改變發病條件,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降低田間濕度;及時除去病老葉以利通風;多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性。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等噴霧,每隔7~10天1次,連續3~5次。
3番茄晚疫病
3.1癥狀
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病,呈暗綠色水浸狀病斑,漸變暗褐色,潮濕時病斑邊緣發生白霉。果實發病,在青果的近果柄處逐漸長出灰綠色至深褐色的云狀硬斑塊,潮濕時長出白霉。莖上病斑黑褐色,稍凹陷邊緣有白霉,嚴重時折斷。發病地塊有腥臭味。
3.2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隨病殘體在土壤里和溫室保護地番茄上越冬,靠風雨飛濺傳播。馬鈴薯和番茄晚疫病可互傳。
3.3發病條件
保護地內潮濕,低溫易發病;連陰天光照不足,室內潮氣出不去時病害重;雨水多,空氣相對濕度在75%以上,氣溫15~25℃時,病害易流行。
3.4防治方法
①實行3年以上輪作,保護地栽培,控制好溫濕度。定植不宜過晚過密,按時整枝打杈,提早培土。②藥劑防治:一經發現中心病株,應立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25%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300~550倍液、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15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每隔7~10天1次,共噴3~5次。噴藥時注重噴中下部葉片和果實。苗期發病時用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
4番茄葉霉病(黑毛)
4.1癥狀
主要為害病害地的番茄,葉片背面發生淡綠色病斑,潮濕時產生灰紫色或灰白色茸狀霉,病葉枯黃。果上病斑環繞在蒂部,圓形、黑色,后逐漸硬化。
4.2傳播途徑
病菌在病殘株上及種皮內越冬,通過空氣傳播。
4.3發病條件
病菌最適溫度為20~26℃,溫濕度較高易發病。
4.4防治方法
①采用無病種,用52℃溫湯浸種30min后催芽。②保護地滅菌,播前每667m2用硫磺粉0.5kg,鋸末0.5kg混合熏蒸。③保護地栽培要注意通風,降溫降濕,發病后控制澆水。④藥劑防治: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間隔7~10天1次,共噴4~5次。
5番茄臍腐病
5.1癥狀
青果易感此病,主要發生在臍部,屬生理病害。病斑初呈水浸狀暗綠色,后為暗褐色或黑色,果肉干腐,病果常提早著色脫落。
5.2發病條件
澆水不及時,土壤水分忽高忽低,堿性過重的土壤或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及施肥過多時引起燒根。
5.3防治方法
①選砂壤土種植,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過干、過濕或黏性過重;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培育壯苗,增強抗性。②用0.3%的磷酸二氫鉀或1%過磷酸鈣浸出液根外噴肥,于第1穗花開放時噴第1次,以后每隔15~20天噴1次。
作者:張付蓮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6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