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農業分析
1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1)農業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傳統農業及其產業占據絕對比值。
(2)農業投入嚴重不足,自然災害頻發,農業基礎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靠天吃飯”的歷史狀況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3)干部隊伍、農村勞動力觀念陳舊,缺乏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新理念。
(4)農業科技隊伍人才缺乏,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不力。
2有機農業是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道路
農業是社會經濟的基礎,世界形勢與發展任務,必然會落實到農業與農村領域。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西蒙庫茲尼茨曾講到,沒有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新興工業國便無法走向發達國家。當代有機農業的道路是能夠兼顧農業現代化建設目標任務與產業內涵的現實發展道路,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近半個世紀中,世界現代農業建設中長期思考與積極探索的理論結果與實踐結果。從長遠發展來看,有機農業是未來人類社會突破常規現代化形態發展模式,走向全面可持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方向的可靠道路。因此,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認識與建設有機農業,是今后數十年中國與世界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也是劍閣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1堅定地高舉有機農業大旗
有機農業的興起,第一可以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第二在單位面積產量保障技術已經取得進展形勢下,可以保障糧食安全問題;第三由于產品價格大幅度提升,可整體增加鄉村收入,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牧區安全穩定問題;第四,大量使用環境友好技術,有助于解決地理生態環境安全問題;第五,有利于最終解決全球農業安全問題。
2.2有機農業建設有三項基本任務
一是有機生產建設(產業)——經濟建設;二是有機社區建設(村莊與水資源、土壤資源)——生態建設;三是有機社會建設(群眾經濟收入穩定基礎上的社會福利與文化建設)——文化建設。這就提出了三項建設對象、目標與任務關系的處理策略問題。有機生產建設內容豐富多彩,主導建設基礎穩定,建設難度大;有機社區是有機農業發展與有機社會建設的結晶,需要長期努力,才能完成;有機社會建設則是有機農業建設的核心,必須注意以農村居民為核心開展建設。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實踐中要三位一體,全面推進。
2.3建設有機村莊
村莊是整個中國社會的細胞,是基本功能單位,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基層組織基礎結構。只要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村莊意義上的有機農業建設問題,整個社會經濟與生態建設就將步入全新發展狀態。村莊建設是未來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層級,集中力量進行村級有機農業建設是撬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最有力的支點。
2.4建設新型鄉村合作經濟
農業本身在本質上為社會合作行為,這是千百年來農村穩定的內在基礎。1978年以來分戶承包責任制只具有技術意義,其價值在1984年前后已經完成釋放。在有機農業建設中一定要堅定村級意義上的農業合作社,這是一種立足現發表展意義上的鄉村大聯合。當前的農村合作社建設,只是鄉村部分農戶、單一專業意義上的合作,未來將逐步走向全村莊、多種專業意義上的綜合性農業合作社與合作聯社。
2.5新型合作社發展前景無限
孫中山當年知道中國弱于“一盤散沙”,但脫離農村使他無法完成革命任務。毛澤東深知農村必須“組織起來”,從而領導中國完成了抗戰、解放戰爭的勝利。近代中國史正反兩方面鐵一般的歷史事實證明,只要將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發展起來,就會迸發出無限的生機活力,氣勢洶洶的農業安全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村級集體經濟,打牢國民經濟基礎。有機農業建設是當代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中心任務,也是當代現代化建設的“牛鼻子”,只要有機農業建設工程起步,整個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現代化建設就將煥然一新。人民群眾是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我們要完成有機農業建設偉業,就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農民群眾。
3以改革為創新驅動力,堅定有機農業的現代化道路自信
1984年12月23日,錢學森在中國農科院第二次學術年會上,提出了第六次產業革命的概念,指出在信息革命為基礎的第五次產業革命之后,興起的將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第六次產業革命。這一產業革命將首先在2020年發起,2050年實現目標,到時候將消滅三大差別,推進中國社會進入全新發展狀態。劍閣秉持歷史與現實條件,變傳統的農業資源優勢為有機農業發展的優勢,在推動完成有機農業這一偉大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堅定有機農業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自信,以有機農業為劍閣農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搶抓機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快人一步謀篇布局,著力抓好有機農業發展基礎性工作。
3.1開展縣域有機農業發展的學習與討論
有機農業建設是一項縣域戰略性建設任務,需要全體民眾參與,用30、40年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建設任務。分期分步動員全體民眾參與,是完成建設任務的必備條件。要有計劃、有組織地組織展開縣域范圍的學習討論,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逐步達到耳熟能詳,堅定發展信念,在理論上成熟起來,在行動上自信起來,最終為創造性地完成建設任務創造和諧的社會氛圍,形成關于有機農業建設的統一理念,統一意志。
3.2制定戰略發展規劃與戰略實施計劃
要在充分調研與論證基礎上,制定縣域有機農業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目標、任務、路徑、基本建設內容、發展部署、戰略重點與難點、基本原則、建設方針、對策措施,以立法的方式予以確認。圍繞全縣建設任務,縣級部門、鄉鎮村、企業制定具體實施計劃,形成全縣意志統一,行動一致,協調推進的建設局面。
3.3成立統一的組織機構建立合理的運作機制
愛因斯坦說,人們不可能用創造問題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相對于現有農業體系而言,未來有機農業建設是一項在指導思想、運作方式上完全不同的體系。這就必然要求我們要根據新的建設任務需要,創造性地在管理體系、生產體系、科教體系方面進行體制建設與機制建設,為現代化建設開路。
3.4以改革創新精神解決好有機農業發展基礎性問題
堅定糧食作物有機生產道路,構建加工企業與合作社緊密型合作關系,妥善處理利益分配。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實現全縣生豬生產國際標準。加快劍門關土雞有機認證,啟動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機生產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對果蔬類在建家庭農場應盡早啟動有機認證,從一開始就根據有機生產操作規程指導建設。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實現有機生產改造建設,使之成為新型發展項目。廣開渠道,積極探索引進有機農業智力與產業,形成100個左右的有機生產系列產品。開展全縣有機農業生產競賽活動,重獎突出貢獻者,推動整體發展。認真做好全縣有機農業網絡宣傳工作,向國內外宣傳劍閣有機農業建設成果,吸引國內外同行重視劍閣建設,支持全縣有機農業建設。在中小學開設劍閣有機農業發展的課程,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劍閣,熱愛有機農業的良好興趣與健康情操等等。
作者:何大堯 楊全 梁國江 史燕 單位:四川省劍閣縣科協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5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