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與文化建設的路徑探討
一、鼓勵宗教界根據自身特點來選擇服務路徑,豐富我國文化建設的內容
我國是一個多種宗教并行流傳的國家,各宗教服務于我國文化建設,有許多共同的方式和途徑。例如,都可通過挖掘自身和諧因素對各自的教義教規做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闡釋,發揮道德塑造、心理調適作用,開展對外友好交流等。但是我國各宗教的發展歷史畢竟不同,而且源流復雜,現實處境、現有條件也各異。在這種宗教有自身的特點的情況下,服務于我國文化建設的路徑也不會千篇一律,黨和政府應鼓勵各宗教根據自身特點選擇服務路徑,最終豐富我國文化建設的內容。下面舉例說明:佛教文化服務于我國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弘揚和踐行太虛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的思想。這是因為佛教具有很強的出世性,而“人間佛教”的提出,使得佛教關注現實社會的入世性和人生性彰顯出來。弘揚和踐行“人間佛教”的思想,其作用有:一是滿足信眾的精神需求。佛教是近30年來在我國恢復最為迅速的宗教,在我國的信仰人數也是最多的,在當代中國五大宗教以及民間信仰中,佛教是對中國影響最為深遠的。二是有助于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佛教雖然發源于印度,但經過在中國千年的發展融合,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影響深廣的中國化的佛教,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信仰支撐和心靈關懷,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三是有利于引導廣大佛教徒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道教可通過學經講經、培養道教人才、發展養生文化事業等途徑來服務于我國文化建設。雖然近年來道教在文化建設方面成就卓著,道教在當代中國的影響力日益顯現,但與其他四大宗教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人才特別短缺,對道教經典的學習、挖掘、研究急需加強,要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力量,還應在學經講經、培養人才上下功夫,所以開展學經講經、培養道教人才有其必要性。養生文化是道教文化的一大特色,媒體與民眾對道教養生、煉養方術的廣泛關注,顯示了民眾對道教文化的熱切需求及道教在宗教市場上的發展空間,黨和政府應鼓勵其發展養生文化事業。雖然道教的養生保健文化有許多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的成分,為人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養生保健體系,但并不適合建立醫療衛生機構??梢詮乃枷胛幕慕嵌乳_展養生保健事業,即從思想價值的角度來調整人的身心,促進人身心健康,可以通過開展讀經班、禪修、宗教生活體驗、宗教文化夏令營等活動來進行。
伊斯蘭教可通過解經工作這一特色途徑來服務于我國文化建設。伊斯蘭教的解經工作已開展十幾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通過解經,發掘了大量伊斯蘭教教義中有益于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事業、符合時代進步發展的思想和主張,并通過編寫新臥爾茲的方式,把這些優秀的伊斯蘭文化的精神向廣大穆斯林群眾宣講,收到了十分顯著的社會效果。2011年4月,在解經工作10周年總結大會上,賈慶林主席對解經工作的效果及意義做了重要的闡述。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歷史形勢下,伊斯蘭教可繼續堅持解經工作。通過轉換角度,挖掘和弘揚伊斯蘭文化中誠實守信的價值觀念、孝敬父母的優良傳統、勤儉節約的生活準則等有益成分,發揮其應有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做出貢獻?;浇毯吞熘鹘虨槲覈幕ㄔO服務,一個非常重要的著力點就是繼續推進神學思想建設。與佛教、伊斯蘭教相比,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中國化程度(也可以說本地化程度)不高,而本地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神學思想本地化。所以急需推進神學思想建設,使“和好神學”理念與中國的“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相結合,尤其對于天主教而言,更應努力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繼承和發揚利瑪竇、徐光啟的思想,讓信仰融合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當然,基督教和天主教還可以發揮在倫理道德、宗教藝術、宗教音樂、宗教建筑等方面的優勢,展示自己的文化內涵,豐富我國文化建設內涵。
二、深入挖掘宗教文化中的和諧因素,為我國文化建設增添和諧資源
宗教積極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與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相契合,為我國文化建設增添和諧資源。我國五大宗教教義教規雖然各有不同,但均包含許多和諧理念:佛教主張因緣和合、眾生平等,追求利樂有情、圓融和諧;道教主張“齊同慈愛,異骨成親”,提倡少私寡欲,淡泊名利,知足常樂,追求“知足”、“知止”、“神靜而心和”的境界;基督教注重和諧,基督的福音也被稱為“和平的福音”,基督教要求信眾“愛人如己”、“追求與眾人和睦”;伊斯蘭教倡導“兩世吉慶”,要求信徒“遵循正道”、“維護公道”、“謹守中道”,認為真主創造萬民并要他們和諧相處等。這些和諧的理念,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可以說,宗教教義中蘊含著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訴求和理論機制,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相契合的豐富的思想資源。宗教文化和諧資源反映了信教群眾對和諧社會的宗教認同和信仰追求,既是構建和諧宗教關系的文化動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資源。挖掘宗教文化和諧資源,就是要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諧文化的要求,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和諧理念和資源,并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信仰實踐加以創新發展,發揮宗教在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方面的獨特作用,使崇尚和諧、追求和諧成為更多大眾的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我們提倡發揮宗教界在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并不是要把宗教當作救世藥方,鼓勵發展宗教,而是要使宗教通過發揮積極作用來抑制其消極作用,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更好地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服務。
作者:孟繁中 楊峰 許海光 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3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