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公路工程經濟分析原則與內容
工程項目的方案比較,如某地區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需要輸出大量的產品,由于當地的交通設施無法滿足要求,經過考察需要在給地在修建一條公路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究竟采用哪一種方案,除了進行社會、環境等因素分析外,主要通過公路工程經濟分析。首先將所有可能量化的指標均量化,再選定統一的評價準則和分析方法,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最終通過分析與評價,可以選出高速公路或一級公路方案。具體方案的地址、參數選擇,仍以高速或一級公路方案為例,如果經初步比較選擇了一級公路方案,又可能存在著一級公路路線選擇的問題。又如我國南方某省經濟發達,為改善運輸力不足的狀況,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先修建一條二級公路與一級公路相連;二是修建一條一級公路與一級公路相連,選擇哪種方案比較合適,顯然最終又要通過經濟分析與評價的方法才能最后確定哪一個方案。當工程項目大方案確定后,其主要參數也要進行方案比較,如車流量、投資的數額、對當地經濟效益的影響等,無一例外都要通過經濟比較才能選出最優的型式和參數。國內外許多重大工程項目由于正確地進行工程經濟分析獲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由于忽略或錯誤地經濟決策造成重大損失的項目也屢見不鮮。工程技術經濟方面的規律性遠沒有自然規律那么精密和嚴格,這是因為經濟規律牽涉到人們的行為和社會現象的研究,情況遠比自然現象復雜多變。因此,公路工程經濟學的內容也在不斷地充實和發展之中,不能期望立即找到一種能給出絕對正確結論的方法,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的經濟概念以求在實際問題中靈活地運用。
公路工程經濟分析的基本準則
公路工程經濟分析與評價是針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的,任何一個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工程技術人員,對待所研究的工程技術問題必須要列出若干個可能的技術方案來加以分析、比較,以利選用其中的最佳方案。即使是某個輕率的、不愿認真思考的決策者,在他決定要做某件事的時候,也必然存在不止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充其量是他自己主觀上有時可能并沒意識到這一點而已。存在不同的方案是客觀現實,究竟采用哪個方案則與客觀條件和主觀意圖分不開,同一項技術決策中,也許有很多個可能的不同方案,所有這些方案必須具有可比的同一基礎進行對比。在討論評價方案經濟效果的準則之前,先引述兩個經濟學的名詞—“投入”和“產出”。所謂“投人”廣義地是指為了進行某項工程建設或技術活動所需要耗費的資金、人力、物力(即“代價”);而廣義的“產出”則是由于完成該項工程或技術活動后,所獲得的利益、工程效用或因而增加的社會財富(即“報酬”)。為了便于分析計算,投人與產出通常要統一折合成貨幣(如人民幣),這就成為狹義的投人與產出。于是,對于工程建設來說,投人即是工程費用而產出即是工程效益,對于產品生產來說,投人即是生產成本,產出即產值,以此類推。對于各種不同的技術決策來說,不論如何干變萬化,都可以歸納成三種情況:①投人相同,產出各不相同。即各個可能的技術方案都有相同的生產成本或工程費用,但產值或工程效益不同。②產出相同,投人各不相同。即各個可能的技術方案都有相同的產值或工程效益,但生產成本或工程費用不一樣。③投人和產出均不相同。即各個可能的技術方案既有不同的生產成本或工程費用,又有不同的產值或工程效益。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暫不考慮各種非經濟標準,只根據經濟效果的好壞來評價方案的優劣。評價經濟效果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經濟效果,而提高經濟效果的目的,又是為了增加更多的社會財富。從這一點出發,經濟效果最佳的方案,就應該是能夠為國民經濟創造最多凈產值(即產值減去成本)或凈效益(即效益減去費用)的方案。對照上述技術決策的三種情況,評價方案經濟效果的準則應是:1.當投入相同產出不相同時,產出最大的方案最好;2.當產出相同而投人不相同時,投人最小的方案最好;3.當產出與投人均各不相同時,凈產出(即產出減投入)為最大的方案最好。
公路工程經濟分析的基本內容
公路工程經濟分析與評價包括:經濟分析、財務分析與社會效益分析三個部分。
1.經濟分析。它是從整個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出發,分析各技術方案經濟效果好壞。既然提高經濟效果的目的是為了更多地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那么對技術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就應是比較各方案能為社會增加多少財富,從中選出為社會增加財富最多的方案,作為經濟效果最佳的方案。為此,首先要擬定若干個有同一可比基礎的可能方案,然后初步淘汰掉其中一些顯然不利的方案,留下的方案,在經濟分析之前要先將其投人和產出進行“動態折算”。所謂“動態折算”,即要計及“資金的時間價值”。經過以上步驟,才可以進行經濟分析,計算各方案中能反映其經濟效果的有關指標,然后加以比較,決定方案的優劣。
2.財務分析。企業(或工程業主)除了首先要為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外,還必須十分關心本身的財務收支盈虧情況,這關系到企業本身的生存與發展。盡管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民經濟的整體利益,從全局來說是與個別企業的本身利益一致的,但是有時也可能出現一些矛盾。當出現矛盾時,企業就應在努力為社會多增加財富的同時,也力爭本身有較好的盈利水平和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才能使本身不斷興旺發達。由于這個原因,要求在經濟分析的基礎上,對經濟效果較好的少量技術方案進行財務分析,以審查這些方案在企業本身財務上的有利程度,作為最后決策時的一個重要因素。
3.社會效益分析。有時,單憑上述的經濟分析和財務分析還不能最后決定方案的取舍,因為經濟分析和財務分析所反映出的只是用貨幣形式表達的社會財富與企業盈利水平,但有時一項工程建設或產品生產的影響所及可能會超出這個范圍。例如,對大橋進行加固防護,對建筑物進行抗地震加固,防御特大洪水威脅等等,能夠單單用貨幣來衡量其價值嗎?許多工程建設或產品生產,既有用貨幣來衡量的經濟影響,又有不能用貨幣而只能用物質或人力數量來表示的經濟影響,還有若干種非經濟影響,有時影響發生在當地、眼前,并且是直接的;也有一些影響則波及到遠方、今后若干年,也許還是間接的;有些影響可以定量地表述,而另一些影。向只能定性地說明。這些形形色色的影響,其中的一部分,有時會形成對決定技術方案取舍的主要或次要因素,在公路工程經濟分析與評價中,必須予以考慮。除了能用貨幣表明的經濟影響可以在經濟分析與財務分析中加以研究之外,其他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可以統稱為社會效益,要在社會效益分析中加以研究。有的文獻中將其稱之為“間接效益”、“無形因素”等等。(本文作者:邢曉立 單位:河南高速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安新改建工程項目部)
本文html鏈接: http://m.jsdzr.cn/qkh/2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