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業
2009年4月青海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實施好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的若干意見》,省財政一次性投入3000萬元,建立了生態移民創業基金,積極扶持三江源生態移民發展后續產業。同年9月,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農牧廳出臺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移民創業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扶持資金為無息借款,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借款期限為三年,到期后由原渠道回收,實行滾動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共下達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發展項目16項,其中下達果洛州4項,涉及藏服飾縫制、綿羊育肥、牦牛乳產品加工和經板石刻等。筆者認為,對于果洛州來說,要進一步加大對優勢資源牦牛養殖及其乳產品加工項目的扶持力度,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本文以牦牛乳加工起步較早的瑪沁縣為例,對其乳產品開發的必要性與對策措施進行初步探討,以期為今后全州生態移民后續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和理論支持。
1基本情況
瑪沁縣轄8個鄉鎮,35個牧委會,93個牧業生產合作社,總人口14756戶、4.65萬人,其中農牧民7109戶、2.9萬人,是一個以藏族聚居為主,漢、回、土族雜居的牧業縣。據統計,2011年全縣生產總產值114363萬元,其中牧業產值10977萬元,牧民人均收入4200.84元;全縣有牦牛19萬頭以上,占全縣牲畜存欄數的40%以上,牛奶產量超8000t。瑪沁縣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就開始引導牧民和企業加工生產奶粉、黃油(酥油)、牦牛肉干、奶酪、液態奶、酸奶等,在牦牛乳產品生產加工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始建于1959年的雪山有限責任公司以阿尼瑪卿雪山命名的“雪山”牌牦牛肉乳系列產品,因貨真價實、質量上乘、包裝一流、品味純正,暢銷省內外各大中城市。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瑪沁縣也相繼出現了一些牦牛肉乳生產加工的民營企業,其中雪域珍寶有限責任公司屬其中的佼佼者。該公司是一家以牦牛乳為原料,從事牦牛乳制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產性企業,年生產“雪域珍寶”牌原味“硬質牦牛奶酪”(純手工制作)8t、“硬質牦牛奶酪”(半手工制作)135t和“系列奶酪”(半手工制作)500t,現有員工40多人,已在西寧、拉薩、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建立了銷售點,公司生產的三大系列的多個奶酪品種,以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良品質贏得了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2加快牦牛乳產品開發的必要性
2.1加快牦牛乳產品開發是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日本提出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理念。胡錦濤總書記在蒙牛集團視察工作時指出:“牛奶本身就是溫飽之后小康來臨時的健康食品,不僅小孩、老人喝,最重要的是中小學生都要喝牛奶,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我國青少年營養健康的高度重視,必將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產生重要推動作用,同時對拉動消費、擴大內需、調整優化農牧業結構和促進奶牛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而言,國際上人均年鮮奶占有量為106kg,其中歐美等發達國家人均鮮牛奶占有量高達300kg,但我國每年牛奶消費人均不足8kg,我省作為全國四大牧區之一,人均鮮牛奶占有量也僅有40kg。按世界人均鮮牛奶占有量來衡量,瑪沁縣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牦牛乳產品產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前景也十分廣闊。
2.2加快牦牛乳產品開發是加快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的需要
國家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持續投資建設青南牧區“四配套”工程(牧民定居、草場圍欄、牲畜棚圈、人工種草),大大改善了畜牧業生產基礎條件,牧民也從游牧逐步轉向定居,但生產上,仍未擺脫自給自足的小商品生產模式,畜牧業所有產值是靠出售原料方式實現,特別是以活牛、活羊交易方式完成,而牦牛奶則只能由群眾簡單處理提煉一些初級酥油和曲拉,大多自產自消,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品,這與市場經濟社會形成巨大的反差。瑪沁縣雖有豐富的草地和畜產品資源,但由于畜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畜產品開發能力低,附加值不高,產業化經營程度低,畜牧業綜合效益不明顯,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只有按照市場需求,依靠現代科技,大力推進牦牛乳產品開發與加工,實現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切實把畜牧業這塊“蛋糕”做大做強,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牧戶的產業化運行機制,使企業、牧民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才能使畜牧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畜牧業的高產、優質、高效,確保牧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2.3加快牦牛乳產品開發是促進牧民增收和培植地方財源的需要
青海省于2005年起取消農牧業稅后,瑪沁縣財政基本上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缺乏支柱性財源“企業”支持。通過推進牦牛乳產品的開發與加工,可以提高牦牛等畜產品的附加值,既增加了牧民收入,又為當地培植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也通過企業環節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據資料,蒙牛集團自1999年成立,短短幾年時間,總資產從100多萬元增長到近10億元,日處理鮮奶1000t,年銷售額從4000萬元增長到21億元,是初創量的40多倍,累計納稅2億多元。據初步估算,瑪沁縣30%的牦牛奶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加工成發酵乳、乳飲料和液態純牦牛奶后,約實現銷售收入4500萬元/年,利稅400萬元/年,項目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2.4加快牦牛乳產品開發是三江源生態屏障建設的需要
瑪沁縣地處三江源區腹地,由于牲畜超載、過度放牧,境內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已嚴重影響到全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推進牦牛乳產品的開發與加工,可以帶動全縣設施畜牧業、生態畜牧業和草產業的發展,從而可以大大減少牲畜數量,減輕草場壓力,使自然植被逐漸得到恢復。這不僅有利于全縣草地資源的永續利用,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而且將對果洛全州生態乃至整個三江源區生態的良性循環產生巨大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