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豫南丘陵山區地處我國北亞熱帶邊緣,大別山北麓,河南省南部。行政上包括河南省信陽市、駐馬店市和南陽市的14個縣區,總土地面積26077km2,占河南土地總面積的15.6%[1]。豫南丘陵山區具有多個國家級和省市級生態示范區,農村生態環境相對較好。但長期以來,由于經濟發展和地理位置等諸多條件的制約,這里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農村發展功能定位不明確,農村建設缺乏合理規范,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當前,豫南丘陵山區農村應該依據自身地理環境特點,按照《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和《河南省“十二五”發展規劃》對這一地區功能區劃進行定位,選擇合理的生態農村發展模式,走出一條極具特色的豫南丘陵山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1豫南丘陵山區生態農村建設的主要優勢
1.1生態環境保持較為完好由于豫南丘陵山區開發較晚,工業化和城市化影響程度較輕,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里,這里生態環境保存較為完好。區域內山體植被基本上沒有遭到破壞,鄉村房屋建設的地域性風格特征保存較好,人口疏密相宜,極具個性的豫南農村傳統生活方式和傳統民俗文化得以保存。同時,這一地區的大別山區和桐柏山區都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保留有大量紅色文化遺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保存完好的紅色文化遺存,已經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農村生態旅游和紅色旅游并舉,為生態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和建設保障,也為生態農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2生態農村建設得到高度重視在生態農村的建設中,科學合理的行政措施引導與提升文化素養是生態農村建設成功的基本要素。近年來,豫南丘陵山區在國家農村發展政策的支持下大力開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面貌發生了極大改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各級政府在積極倡導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生態農業的發展上,在有利于生態環保的新技術推廣與使用上,進行積極的引導和鼓勵,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廣大農村地區,政府倡導的發展有機農業、建設生態家園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農村群眾已逐步認識到了保護與自身生存休戚相關的生活環境的重要性。近年來,各級政府通過觀念推動、鼓勵民眾參與、建立各種經營建設計劃以及實行各種生態補償措施,推動了區域內生態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豫南丘陵山區生態農村建設具有良好的政策環境。
1.3生態農村建設有了新的重大契機近年來,國家開始實施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并將河南省確定為首批試點省。河南省也制定了全省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2],并將強力實施,這對生態農村建設是一個難得的重大契機。為了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國家和河南省都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間,國家和河南省都將計劃加大財政投入,重點實施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農村飲用水源地污染治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等一系列示范工程。同時,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將豫南丘陵山區確立為重點保護和建設的生態功能區。這對整個豫南丘陵山區生態農村建設具有重大促進作用,必將推動該區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農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2豫南丘陵山區生態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
豫南丘陵山區農村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盡管也建設了一些生態村,但在規模數量、建設水平、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生態文化建設、組織管理等方面明顯滯后于時發表展的要求。
2.1村莊建設缺乏規劃,人居環境有待改善
目前,豫南丘陵山區農村經濟雖然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在村莊建設、公共設施、人居環境等方面卻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大多數農村地區缺乏科學合理的村莊建設規劃,農民自建房屋隨心所欲,中心村的各項生產生活設施建設既不配套也不協調。有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和舊村改造中規劃模式陳舊,缺乏特色,有的甚至模仿套用城市社區規劃模式,可以想象,這樣的農村村莊既縮小了農業生產空間,也失去了各種自然特征,失去了鄉村社區的地方文化特征,生態循環鏈條也被打破。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的提速,農村生活污水和各種垃圾的總量在不斷增加,農業生產污染及鄉鎮企業污染的程度在不斷加深,目前許多地方還缺乏處理污染的有效措施和合理規劃,因而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嚴重影響了生態農村建設進程。
2.2農村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破壞長期存在
豫南丘陵山區生態環境總體良好,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受經濟發展條件及落后觀念的影響,多數農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亂采濫挖等破壞生態環境的問題大量存在。茶產業、食用菌產業和木材加工業是區域內農民脫貧與生存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這些產業不僅要砍伐消耗大量的木材資源,還會毀壞占用大量林地,這些都會造成一定區域內的林木蓄積量下降,林地擁有量銳減,林木品種越發單一,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水土保持能力減弱。并且,許多地方各種項目建設并沒有進行規劃論證和環境評估,無序和不規范開發導致區域內地表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由此引發的各種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對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
2.3管理上缺乏統籌規劃,許多生態村徒有虛名
經過多年的建設,豫南丘陵山區各級各類生態村建設已初具規模,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調查發現,有些生態村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些生態村大多是在上級不同主管部門的扶持下建設的,比如旅游生態村、水土保持生態村、林業建設生態村、民俗村等,并不能稱為真正的生態村,大多是上級某一政府部門所建的“政績工程”,許多生態村徒有虛名,其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當前的生態村建設缺乏科學的管理,政府對生態村建設沒有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監督,造成個別地方利用生態村建設名義騙取政府補貼和優惠政策,打著生態的旗號搞產業開發,不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有些生態村反而成為新的環境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