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農(nóng)業(yè)
氮素是植物需求量最大的營養(yǎng)元素,同樣也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須的元素。在土壤中的氮素99%以上都以有機形式的氮存在,而這種形式的氮素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需要經(jīng)過微生物的礦化作用將其轉化為有效態(tài)的氮。氮礦化速率決定了土壤中用于植物生長的氮素的可利用性,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素循環(huán)最重要的過程之一。研究森林土壤中NH4+-N、NO3--N的礦化速率及影響其礦化作用的因素對于了解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chǎn)力、氮素的循環(huán)與轉化具有重要的意義[1]。
近年來,國際和國內(nèi)對氮礦化的研究逐步深入,包括不同因素對土壤氮礦化的影響、土壤之間氮礦化的作用[2-4]、森林群落的氮礦化速率及其影響因子[5-8]、土壤氮礦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9-10]等。盡管已經(jīng)開展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為止對土壤氮礦化動態(tài)仍然存在許多認識上的不足,特別是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對于氮礦化作用的影響因素還未形成一致的結論[2,11-12]。在中國,對土壤氮礦化也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但對亞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氮礦化的研究還不多,尤其是對針闊葉混交林群落土壤的氮礦化作用鮮見報道。針闊葉混交林的生態(tài)功能較為豐富[13],不僅能改善森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調(diào)節(jié)林內(nèi)溫度,還能夠降低蒸發(fā)強度,提高林內(nèi)的相對濕度,減小林內(nèi)風速,改善土壤N、P及有機質的含量[14-15]。因此,本研究以馬尾松樟樹混交林為研究對象,通過樹脂芯法[16]在原位測定氮礦化的速率,并且在測定結果的基礎上分析關鍵的環(huán)境要素與土壤氮礦化速率的關系,揭示土壤氮素礦化特征,認識針闊混交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氮循環(huán)的機制,以期為亞熱帶不同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氮循環(huán)機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地概況
試驗樣地位于湖南省森林植物園,113°02′~113°01′E,28°06′~28°07′N,海拔46~114m,坡度5°~25°,核心區(qū)面積約4356hm2。年平均氣溫17.2℃,1月最冷,平均4.7℃,極端最低溫度-11.3℃;7月最熱,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6℃;無霜期為270~300d,日照時數(shù)年均1677.1h;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22mm,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地層主要是第四紀更新世的沖積性網(wǎng)紋紅土和砂礫,屬典型紅壤丘陵區(qū)。園內(nèi)植物種類多達2200余種,且小生境眾多,植被以人工次生林為主。
1.2試驗材料
選擇樹齡相同或相近的馬尾松和樟樹人工混交林作為研究對象,林內(nèi)8:00平均氣溫為27.64℃,地下5cm土壤平均溫度26.8℃,最高與最低5cm土壤溫度相差4℃,濕度變化幅度3%。試驗處于湖南雨熱同期的7、8月份,試驗樣地的土壤溫度和濕度是一年中最高的時期。林內(nèi)土壤理化性質見表1。其主要成分為以馬尾松Pinusmassonsiana和樟樹Cinnamomumcamphora為主,林下植被有青岡Cyclobalanopsisglauca、大青Cleredendrumcwtophyllum、白櫟Quercusfabri、山礬Symplocoscaudate、苦櫧Castanopsissclerophylla、毛泡桐Paulowwniatomentosa等;草本植物有淡竹葉Lophatherumsinense、雞矢藤Paederiascandens、酢漿草Oxalis.comiculata、商陸Phytolaccaacinosa和腎蕨Nephrolepisauriculata等。
1.3研究方法
1.3.1樣地設置
2010年7月初,在森林植物園內(nèi)選取樟樹馬尾松人工混交林群落,分別設置添加凋落物(LAR)、去除凋落物(LRR)、去根添加凋落物(LANR)、去根(CNR)、去根去除凋落物(LRNR)5種處理和對照(CR),每種處理設置3個小區(qū),共18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大小為3m×4m,小區(qū)間距1~5m。(1)添加凋落物的處理:收集去除凋落物處理的網(wǎng)中枯落物均勻撒在12m2的范圍內(nèi),以后每月將周圍凋落物收集網(wǎng)收集的凋落物等面積均勻撒在添加處理的范圍內(nèi)。(2)去除凋落物處理:取12m2的樣方,清除樣方內(nèi)的凋落物,并在上方設置3m×4m的網(wǎng)用來收集凋落物,為了防止凋落物進入該處理的范圍內(nèi),網(wǎng)距離地面的高度設為0.5m。(3)去根處理:在12m2的樣方周圍挖壕深至植物根系分布層以下(約0.5m),然后用厚塑料膜插入壕溝內(nèi)隔離小樣方周圍的根系,以阻止根系進入小樣方,再小心除去小樣方內(nèi)的所有活體植物,盡量保持原狀土壤表層。(4)去根添加凋落物處理:在12m2的樣方周圍挖壕深至植物根系分布層以下(約0.5m),然后用厚塑料膜插入壕溝內(nèi)隔離小樣方周圍的根系,以阻止根系進入小樣方,再小心除去小樣方內(nèi)的所有活體植物,收集去根去除凋落物處理的網(wǎng)中的枯落物均勻撒在12m2樣方內(nèi)。之后,每月將周圍凋落物收集網(wǎng)收集的凋落物等面積均勻撒在去根添加處理的范圍內(nèi)。(5)去根去除凋落物處理:在12m2的樣方周圍挖壕深至植物根系分布層以下(約0.5m),然后用厚塑料膜插入壕溝內(nèi)隔離小樣方周圍的根系,以阻止根系進入小樣方,再小心除去小樣方內(nèi)的所有活體植物,清除樣方內(nèi)的凋落物,并在上方設置3m×4m的網(wǎng)用來收集凋落物。(6)有根處理:即為對照,不做處理。
1.3.2試驗方法
采用樹脂芯法原位測定土壤中的NH4+-N、NO3--N含量及凈氮礦化速率和凈硝化速率。樹脂芯方法的試驗裝置包括:裝有3g陰離子交換樹脂(氯型,強堿性,上海匯脂樹脂廠717#樹脂)的尼龍網(wǎng)袋(70目)、PVC管(內(nèi)徑4.0cm,高15cm)、中部有小孔的石膏塞(厚度約0.4cm)和2張濾紙。在每1個樣方采樣時,首先去除地表凋落物,用2支PVC管,2只管子需同時打入地下土層,將其中的1支取出,裝入封口袋帶回實驗室,測定土壤含水率、NH4+-N和NO3--N,其結果作為初始值。將另1支PVC管取出,盡量不破壞土壤的結構,用螺絲刀去除底部約2cm厚的土壤。在騰出的空間中放入1張濾紙,防止樹脂袋與土壤的直接接觸,然后放入陰離子交換樹脂袋,再放置1張濾紙,最后放置石膏墊,石膏墊被放置在樹脂袋下部是為了避免PVC管下方土壤溶液中的NO3--N被樹脂交換吸附,并且石膏塞上的孔也能確保土壤溶液的及時排出。將PVC管裝有藥品的一頭向下,小心地放入原處進行野外培養(yǎng),共放置18個PVC管,培養(yǎng)30d。
1.3.3測試項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