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管理相關
15月12日,汶川發(fā)生罕見的大地震,造成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市州十分慘重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作為比鄰的陜西省各地均受到強烈波及,對特種設備安全也形成了較大沖擊。西安西鐵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是西安鐵路局管理特種設備的單位之一,全公司特種設備數量多,管理面廣,點多,線長。特種設備共有140多臺,其中鍋爐74臺、壓力容器10臺、電梯60部、起重機械2臺、壓力管道超過15km。
由于震后特種設備即使受到地震輕微的影響也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因此,特種設備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
地震發(fā)生后,我們及時啟動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進行有序停車和設備檢查,實施危機處置,實現了無一起次生事故發(fā)生。局北鍋爐房鏍桿機組,蒸汽鍋爐在地震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即減負運行,排查其他相關設備運行狀況以及相應構筑物的安全情況。物業(yè)人員及時關閉電梯,做好用戶的解釋工作,積極聯(lián)系維保單位逐臺排查。相關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處變不驚,立即按照預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時,公司組織技術部門人員對其他停止使用和正在使用的特種設備,每一條管道、每一臺鍋爐、每一根煙囪、每一部電梯進行檢查,排查隱患。對檢查后發(fā)現的重大問題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設備以及人員的安全,并對所有問題逐件統(tǒng)計,會同專業(yè)部門制定方案,在整修工作中逐件治理。
2震后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啟示
此次災難損失之大,傷痛之深讓我們夜不能寐,而面對災難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樣讓我們感懷奮進。回顧抗震救災中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各個特種設備崗位人員的危機處置,更讓我們得到今后工作的重要啟示。
2.1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重在日常基礎
為確保特種設備在突發(fā)事件時的安全,我們必須對特種設備進行專項普查和清理整治,建立特種設備動態(tài)管理數據庫和管理臺帳,這樣,才能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后安全時間之內,根據數據庫資料和管理臺帳對各特種設備生產、使用性質,重大危險源進行監(jiān)控,迅速展開拉網式排查,在安全時間之內迅速查清全公司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為上級部門確定應急措施提供有力支撐。
2.2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重在責任落實
正是由于對特種設備安全責任的層層分解、層層細化、層層落實,我們看到,當地震發(fā)生時,各分公司從領導到管理人員到操作技術人員,對自身的安全責任非常明確,對自身的工作職責非常清楚,對相關的技術要求非常熟練,迅速做出了正確反應,無一人離崗脫崗,確保了各項應急措施的順利實施。在震后,公司技術人員又在第一時間與各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員共同開展了定時的安全隱患排查和定期巡查,保障了特種設備安全良好運行,為鐵路生產和居民生活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有序創(chuàng)造了條件。
2.3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重在預案演練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平時多流汗、戰(zhàn)時少流血,在這次地震危機中,我們對此有了更深的切身體會。通過日常有效的監(jiān)管督導,我公司管理的電梯、鍋爐、壓力容器,起重設備,壓力管道等重點特種設備均制定落實了應急救援預案,并由各個分公司按照要求開展定期應急演練。在危機處置中,各分公司均第一時間啟動應急處置預案,按程序迅速實施了減負荷、停車、安全排查等有效措施。各級、各崗位處變不驚、訓練有素,準確進行了一系列操作,避免了人身傷亡、爆炸等重大次生災害的發(fā)生,充分展示了預案演練的顯著成效。
2.4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重在網絡建設
針對特種設備分散的難點,我公司對特種設備實行動態(tài)管理工作,全面完善了特種設備實時動態(tài)管理網絡和應急救援體系。通過該網我們可以隨時了解各個設備是否定期檢驗、人員是否持證、設備是否登記辦證等情況,同時公司技術部負責人與分公司設備安全生產負責人、相關技術人員保持了高效密切的網絡、電話等多渠道聯(lián)系。在地震后,我們通過聯(lián)系網絡,一方面迅速掌握了各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和采取的應對措施;另一方面又根據上級部門的安排部署,及時向各個管理特種設備的分公司下達了生產運行和安全排查的建議,有效防止了次生災害。
2.5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管重在協(xié)調配合
特種設備安全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管理部門肩負著日常監(jiān)管和安全管理職責,各個分公司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是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直接承擔者,二者之間的良好互動是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的前提和關鍵。通過近年來的不斷磨合,設備管理部門對全公司特種設備維修、使用單位做到主動服務、現場指導,對分公司維修和生產中遇到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難題出主意、想辦法,幫助分公司消除事故隱患,贏得了分公司對管理部門的信任和信心。正是由于對分公司的長期指導監(jiān)管,使分公司逐漸增強了特種設備安全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分公司對特種設備病害、使用情況均主動上報,對操作人員均明確要求持證上崗;對到期鍋爐、壓力容器、電梯積極聯(lián)系定檢。公司的設備檢驗率、辦證率、人員持證上崗率都達到100%。管理部門和各個分公司的良好互動,為我們戰(zhàn)勝這次重大災害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3有待改進的方面
在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規(guī)律有了更進一步認識后,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了在應對危機時的一些不足。
3.1應急響應機制尚不健全
在如何確定響應等級、如何確定應對措施,面對信息不暢、交通不變等突發(fā)情況又如何貫徹落實等等問題上,我們尚缺乏有力的決策機制和可靠的執(zhí)行辦法。
3.2危機演練水平尚需提高
前面已經談到,很多分公司得益于良好的危機演練組織,在此次災害中表現出了很高的應對水平。但相對而言,我們在災害發(fā)生時如何快速制定救援方案、如何有效實施救援疏散、如何迅速組織救援行動以及如何準確傳遞信息等方面還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
3.3技術支撐不力
當出現危機時,技術機構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拿出準確可靠的檢驗檢測數據,以便及時做出損害判斷,為上級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但實際上,我們的技術裝備條件、人員隊伍還遠不能滿足需要。
4結論
此次重大自然災害,對特種設備管理單位、操作人員的工作是一次檢驗。通過危機處置,我們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確了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和奮斗目標。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對企業(y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力度,進一步加快推廣完善特種設備動態(tài)管理網絡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特種設備責任體系和追究機制,進一步加大特種設備檢驗檢測裝備建設力度,確保全公司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為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二次創(chuàng)業(yè)”和構造和諧鐵路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