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城市生態論文
一、中國都市文化生態建構需要融入傳統的閑逸文化
現代都市是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工業經濟的主要集結地和工業文化的主要載體,而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可以說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都市(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只不過是農業社會的縮影)。中國現代都市的產生,是西方現代工業資本主義向外擴張和殖民的產物,它深深地打上了西方資本主義都市的烙印。尤其重要的是,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日益推進和參與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深入,中國現代都市受世界都市文化特別是西方都市文化的影響顯得更加深入。這其中的原因在于,后者目前是一種強勢文化,它正隨著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全方位的對外擴張而將其價值觀念、理想情趣、生活方式等向世界上幾乎每一座城市擴散、滲透。相對于中國傳統的農業文化而言,這種都市文化確實有其歷史進步性,在現代都市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也不能過分地推崇和提倡這種文化,原因在于,西方都市文化在中國現代都市的盲目擴張將會對普通的市民造成嚴重的沖擊,使他們感到暈頭轉向、手足無措,進而失去身心的平衡,危害生命的健康。所以,在借鑒西方都市文化的積極因素的同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它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并注意到這種局限性可能給中國市民帶來的傷害,從而抵制“西方的月亮總比中國的圓”的思想。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農業社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迥異于西方都市文化的古老的東方智慧,其優越性在這種情況下就前所未有地凸顯了出來,它或許能克服西方都市文化的諸多弊端,抵制其帶來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把它們發掘出來,并加以繼承和發揚。甚至,這一文化傳統中原來被視為消極的因素也必須在全新的語境下重新審視。正如季羨林先生所指出的:“精華與糟粕,說起來明白如日月經天;但實則是涇渭并不分明,而且隨時代的推移,有時候還會轉化。”①在筆者看來,與農業社會相伴而生的閑逸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隨著時代的推移———都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發生著戲劇性的變化,從傾向于消極的因素轉變成傾向于積極的因素,從更多的是糟粕的東西轉變成更多是精華的東西。因此,我們必須站在21世紀的高度,轉換一種思維和視角,重新審視、評價與取舍傳統閑逸文化,從中發掘出積極的因素,推動現代都市人的健康成長。
二、精神與審美:傳統閑逸文化對物質文化的補充
毫無疑問,西方現代都市文化的諸多弊病在資本主義社會幾百年的發展中已經充分地暴露。要對這些弊病進行根本補救,顯然不能從其內部來進行,而是必須借助于一種與其相異的外來文化。在我看來,中國傳統的閑逸文化就具有這樣的功能。具體地講,西方現代都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物質文化,它更多地追求物質的滿足,卻往往造成精神的空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功利文化,更多地講求競爭、進取,帶給人們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國傳統的閑逸文化當然也包含物質和功利的因素,但它基本上是一種精神文化和審美文化,重視精神的富足。因此,用中國傳統的閑逸文化補充、修正物質文化、功利文化將是現代都市發展的趨勢。
以工業為支撐的都市文明在20世紀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在21世紀也表現出強勁發展的態勢,并形成獨具特色的都市文化。這種文化促使人們的物欲成百倍地膨脹,它固然有力地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給現代都市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但它引發的問題也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人們的物質欲望越來越難以滿足,名牌意識成為自覺意識,超前消費、高檔消費、冗余消費成為普遍的消費模式,人們追求時髦、體面、排場,沉溺于無度的奢侈享受中不能自拔,等等。但是,正是在對這種生活目標的追求中,人們的精神生活似乎正在遠去,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蒼白,追求自由的本性也日益喪失。正如馬爾庫塞所說的,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與生命密切相關的東西之后,人們的額外需要越多,越會對自身的自由、幸福和解放麻木不仁。②在對物質享樂的狂熱追求中,一種虛妄浮躁的社會心態也在潛滋暗長。
為了清理物質欲望對心靈空間的淤塞,恢復清凈純潔的心靈世界,實現自由的想象、美麗的憧憬,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在擁有了基本的物質生活條件之后,開始追求生活中的閑情逸致。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享受悠閑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錢的,有錢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領略悠閑生活的樂趣,只有那些輕視錢財的人才真正懂得此中的樂趣,他必須是有豐富的心靈,愛好簡樸的生活,對于生財之道不放在心頭。”①可以說,閑情逸致超越了對物質欲望的沉溺、經濟利益的算計、功利目的的考慮,開始向著精神的、文化的、審美的境界超升,它表現出的是和諧完滿自足的生命狀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它有利于抑制物質欲望的過分膨脹,有利于豐富精神世界,從而實現人生的從容、自由、灑脫。
在現代都市中,激烈的競爭也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迫使他們去積極進取;而閑逸文化呈現出的是一種生命滿足后的退卻,一種對更高境界的追求,它有利于維持人們內在精神生態的平衡。由極端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所驅動的向上、進取、攀比、競爭的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西方現代社會幾百年來的成長、發展、壯大,但如果把它們推向極端,也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貪污賄賂、作奸犯科、人情冷漠、道德淪喪等等,這樣的后果在當今資本主義都市里已經成了無處不在的現實。而在中國,情況也不容樂觀,隨著西方都市文化影響的日益加深,原有的社會生態正在失去平衡,各種精神病癥急劇增加,各種社會沖突正在加劇,殺人、自殺等嚴重的社會現象越來越多地成為社會的焦點,等等,這一切對現代都市的正常運轉,對都市人身心和諧,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傳統的閑逸文化再次放射出奇麗的光彩。中國古代有著極為豐富深厚的閑逸文化傳統,古人在消閑人生、樂享生活方面的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們)有將社會、事功等看作是生命之累的,以致將對社會事功的擺脫看作是生命體的真實呈露,是生命沿著自己的法則而取得快樂的重要途徑,因此而珍視閑暇生活中的種種更細微、具體、精致的樂趣。”②閑逸文化在超越了功名利祿之后,表現出對私人內在自我的回歸,它很少再去關注被認為重要的公共領域,而更加重視家庭生活和天倫之樂。正是在生活享受中,人們在社會中遭受的巨大壓力得以釋放,緊張的神經得以松弛,憂郁不安、恐懼煩躁的心緒才會變得輕松愉快,平靜如水。閑情逸致其實是一種別樣的人生姿態,一種超脫、曠達、飄逸的人生境界,由于它能給予現代人身心和諧的深層呵護,值得我們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