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行業經濟
林下經濟是以林地生態環境為基礎,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能源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近年臨澤林下經濟的實踐表明,它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建立科學的人工森林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國有林場為主體,大力開展復合經營
林下經濟是一個新生事物,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應采取國有林場為主先行示范,農戶參與跟進的辦法循序漸進逐步開展復合經營。
一是便于政策的執行。國有林業是林業的主力軍,擁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首先擁有較大面積森林資源,并且有管理方面的經歷和經驗,同時具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優勢,有穩定的行政關系、技術信息關系和市場關系,對于各種扶持政策的理解和執行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擔當示范職責。
二是有利于統籌林地整體經營。林下經濟是一種人工利用林地或改變森林群落結構的活動,因此這個活動既關乎生態安全也關乎林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林下經濟的發展不適合私人隨意的點狀,相互無聯系的布局,它的設計應該根據林地整體群落結構、林分、面積、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進行科學調查和設計,如果按生態群落的角度經營,一般來講不必密植,不必集中,盡量仿原生態進行種植。這樣的整體設計既是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林業資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優化森林群落結構的需要。
三是有利于信息的利用。由于國有林場有來自政策的、上級單位的、科技的、市場的、本行業多層、多種信息的渠道,所以在國有林場層面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
四是有利于技術扶持。國有林場擁有自己的技術資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術網絡,在獲得技術支持發展林下經濟中具有優勢。
二、臨澤林下經濟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立足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明確林下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確定任務目標。規劃制定過程中,要把發展林下經濟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相結合,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相結合,與畜牧業發展相結合,與農業科技推廣相結合,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相結合,多角度、深層次地發掘林下經濟的發展潛力。其次,要根據群眾意愿,圍繞林下養殖和林間種植做文章,科學選擇種養模式,因地制宜,宜養則養、宜種則種,不能盲目發展,一哄而上。從現有成功技術經驗和市場發展前景看,臨澤林下經濟發展應主要推廣以下兩種模式。一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飼養雞、鴨、羊、等禽類,尤其是養雞、養羊,見效快,深加工鏈條長,市場前景廣闊,應優先考慮。二是林菌模式,即在林地種植草菇、雙孢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原料充足,技術簡單,并且近兩年市場波動較小,收益能夠得到較好保障。
三、促進我縣林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對林業發展的投入。主要是加大對林業的資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加強林區的道路、水電等硬件建設,重視引進先進的管理和生產技術,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為有效保護林地,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二是統籌安排,科學規劃。臨澤的林業資源豐富,發展林下經濟潛力巨大。發展林下經濟,涉及各行各業,覆蓋千家萬戶,需要政府統籌安排,相關部門精誠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才能確保發展。要盡快建立并完善林業開發與保護的制度和規劃,切實保護林地資源,促進林下經濟發展。
三是強化協調服務,合力推動發展。由縣科技部門牽頭,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深入實地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同時,密切關注林下經濟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經驗,搞好適宜林間種、養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推廣工作。縣財政應根據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扶持。金融部門要將林下經濟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加大信貸支持。要積極培育市場營銷組織搞好市場服務,通過成立行業協會,大力發展經紀人隊伍,加強市場研究,使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風險,使林下經濟種(養)得好,賣得出,效益高。
四是鼓勵、引導與林下經濟產業相關的企業快速發展。有關部門在招商引資、爭取項目中把發展與林下經濟產業相關的企業列入議事日程,建立相關行業組織,協調、指導林下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特別是要組織、培養、發展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名牌產品,從而帶動林下經濟發展。引進一些既不破壞森林植被,又產生高附加值的品種,以促進林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五是加大林權制度改革,妥善解決各種矛盾,為林下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林業的發展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前提。要進一步理順各種產權關系,妥善解決林業與農業、林業與牧業、林地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為林下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農民增加收入,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