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旅游管理
一、游憩的概念
“游憩”這個概念產生的時間比較早,廣義上看,其泛指人們在閑暇的時間里從事的各種活動,目的在于調節人的精力和體力,包含極為廣泛的范圍,外出度假屬于游憩,甚至連坐在家里看電視也屬于游憩的范疇。狹義上看,游憩活動是異地旅游活動和當地人的游玩活動之和。雖然游憩很難進行準確的定義,但是各項研究結果表明游憩的概念中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因素:(1)閑暇時間;(2)休閑活動;(3)滿足身心放松的需求。由這個基本因子共同構成了游憩的基本要素,我們可以看出游憩與休閑、旅游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相關研究將三者之間的關系用下圖來形象的表示。
二、景觀生態學理論
1、旅游規劃的目的
旅游規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提高旅游地的健康、穩健的發展,應充分地對旅游地進行調研與評價,并以此為基礎找尋的有利于旅游地長期發展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等等各領域開發的最優化途徑,通過旅游規劃達到多個目標的平衡。
2、景觀生態學形成的必然性
環顧當下的旅游,存在著較大的發展負效應壓力,我們規劃者必須從切實有效的環境規劃著手思考,在旅游地的景觀特色的基礎上,和保證景觀質量的前提下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同時規劃應具有長遠性,有利于旅游地的可持續發展。正因為如此,景觀生態學在生態學和地理學結合下應運而生了。
3、景觀生態學的特點
從理論上來說,景觀生態學包含了生態學的思想、原則和時空上的特色,是進行旅游規劃的重要理論基礎性原則,借助于景觀生態學,景觀的空間結構通常可以抽象為:斑塊、廊道和基質三個基本的單元。從景觀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形成過程來看,其基本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憑借對生物運動的觀察和研究得到的,不過卻具有著飽含運動和流動等等景觀之間格局布置關系的意義,實踐經驗表明,其非常適用于各類景觀的布設。旅游規劃涉及的景觀生態基本原理在具體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景觀元素空間屬性的設計;(2)景觀元素所構成的空間格局的設計。
三、基于景觀生態學游憩的旅游規劃原則環城游憩帶在開發中應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在具體的旅游規劃中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整體優化原則
所謂整體優化就是將景觀看作為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系統,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思考與管理,盡可能地在規劃中整體資源的利用上實現最優化。實踐經驗表明,旅游規劃的過程是將旅游地的生態系統及其多個組成成分、要素進行規劃的過程,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整體性主要體現在密切地協調好宏觀和微觀之間的相互關系,從整體性的高度,注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和諧性。
2、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是進行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同時它又是進行景觀科學管理的必然結果。從多樣性的作用來看,其有助于保證景觀的穩定性,能夠有效地緩沖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干擾,提高旅游景點、項目的觀賞性。著名的生態學家奧德姆曾經指出,作為人類既富裕又安全和愉快的環境,應該是各種生態年齡群落的混合體。而環顧我們的城市,除了水泥和鋼筋構成的高樓外,似乎沒有什么值得欣賞的地方,單調的城市景觀,促使人們內心對“返樸歸真”的渴望,和想要貼近自然的追求。所以,對于旅游地游憩景觀規劃的重點必須確保景觀的多樣性和旅游空間多樣化。
3、個性與特殊保護原則
游憩景觀有著與其它的景觀不同的個體特征,因此,我們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應從旅游地的實際情況和景觀資源出發,切忌簡單地套用和沿襲其他地區或是陳舊的模式,否則游憩景觀個性的魅力將散失殆盡。筆者結合實踐經驗認為游憩景觀的規劃在旅游地內應重點保護以下幾個目標:(1)保持好最為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2)保持好物種和基因多樣性;(3)努力維持生態系統和物種的持續利用率。
4、綜合效益原則
所謂的綜合效益原則,指的是對景觀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行綜合的考慮,思考規劃對景觀的改變將帶來的正面的和可能帶來的負作用。了解景觀組成要素之間的能量和物質流的聯系,注重生態平衡,結合自然,協調人地關系,體現自然的生趣美、生態和諧美及藝術與環境融合美,這在旅游地的人文景觀規劃設計中尤為重要。再把旅游服務設施和景觀生產價值的有效利用融 _ 丁山水之中,使旅游地的最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經濟效益。如將觀賞、游樂與林業、養殖等生產結合,集約管理,減少廢物壓力,取得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