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劃總結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新時期的新變化新特點,科學制定“十二五”規劃,對于實現“強區富民,振興”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區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和要求,現制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取得的主要成就
總結“十一五”期間的工作,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公共就業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城鄉就業局勢保持穩定。五年來,我區充分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的優勢,加大了投入力度,擴大就業和培訓宣傳深度和廣度,順利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保持了就業局勢的基本穩定。十一五期間,我區嚴格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加強就業培訓,加大對困難群體的幫扶力度,全區共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再就業4萬人,平均每年0.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萬人,平均每年1.8萬人。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比2005年下降1個百分點。
2、社會保險體系日臻完善,保障民生作用充分發揮。十一五期間,我區以“保障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大力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宣傳,群眾的社會保障意識普遍增強,社會保障政策越來越完善,保障范圍越來越廣,保障水平越來越高,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為主干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經形成,社會保障功能逐步顯現,為保民生,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全區累計收繳各項社會保險費17.62億元,年平均增長率在25%以上,年收繳5.38億元(預計),比2005年增收3.71億元,增長222%。全區累計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13.59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較好地發揮了社會保險“安全網”、“穩定器”作用。
3、加強人力資源開發,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圍繞我區“十一五”人才發展規劃,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大力引進高層次、急缺型人才為我區重點工作服務,加強人才培養力度,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年以來,引進外國專家10余人次,全區培訓各類人員3.28萬人,開展技能鑒定1.6萬人,培養技師、高級技師518人,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達0.4萬人。年度對比,新增專業技術人員1.14萬人,增長15.5%。
4、公務員隊伍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深入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及配套法規,全面完成了區參照管理單位人員登記工作,公務員及干部隊伍管理制度不斷健全。緊抓干部隊伍培訓工作,通過雙向交流、上掛下派等多種形式,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干部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提升干部隊伍素質。
5、維護職工權益,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以《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頒布實施為契機,加強三部法律的宣傳、培訓、普及和貫徹落實,完善機制,加強管理,勞動關系調整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年以來,全區檢查用人單位6000戶次,涉及職工39.6萬人次,為勞動者解決拖欠工資390萬元;受理舉報案件立案296起,結案296起,結案率100%。立案受理勞動爭議案件422起(非立案574件),結案率100%。有效地維護了職工和用人單位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6、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十一五期間,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深化企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企業工資宏觀調控制度更加完善。改革完善計劃安置軍轉干部考核計分辦法,全面完成了軍轉安置任務。
二、“十二五”時期工作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充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省、市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按照區委“強區富民,振興”戰略目標,努力擴大和穩定就業,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公務員管理,扎實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區做出新貢獻。
三、“十二五”時期工作發展目標
“十二五”末,力爭在全區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奮斗目標。
1、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十二五”期間,力爭每年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6000人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1.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以內。
2、加快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政策規定更加完善、管理服務更加規范、運行機制更加高效、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到“十二五”期末,全區城鎮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農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3.5萬人、22.7萬人、9萬人、10.34萬人、13.5萬人和32.01萬人以上。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圍繞鞏固加強農業、做強做大工業、提升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服務業,大力引進各類人才智力,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通過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的工作機制。實施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年培養高技能人才600人,年開展在職職工培訓、創業和再就業培訓等各類培訓1.87萬人。
4、健全完善公務員制度,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和《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加快完善公務員制度,健全公務員管理機制,強化公務員培訓,全面推進公務員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
5、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以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建設為重點,完善執法機制,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執法效能。加大投訴案件查處力度,妥善處理各類勞動爭議糾紛,勞動保障監察、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保持在95%以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6、穩妥推進各項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為重點,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改革;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統籌協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工作;進一步完善軍轉干部安置制度,健全公開、公平、公正的安置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