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一、當我們在藝術的范疇內,討論各門藝術學科的關系時,筆者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你總可以在它們之間找到可以引起共鳴的東西。對美的向往是人的天性,在美的領域里,繪畫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現代繪畫大師們超越性的創造,對于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具有極大的開拓與影響。現代平面設計是一種流行藝術,它的主要功能是準確無誤的傳遞信息,緊緊追隨社會流行文化的的變遷,反映著社會發展中的大眾審美情趣。平面設計的發展會受到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尤其是繪畫藝術,留下了明顯的印記。雖然平面設計師不象畫家創作那樣自由的揮灑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觀念,但是在挖掘圖形語言,萌發圖形原創性上有著驚人的相似。
二、早期現代主義繪畫的影響
許多現代藝術流派與平面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有著很深的淵源,直到21世紀的今天,兩者仍舊相互補充,相互支持。
20世紀有兩次巨大的藝術革命。第一次是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的現代藝術運動;另外一次是20世紀60年代以“波普”運動開始的當代藝術運動。眾多的流派給更加年輕的現代平面設計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繪畫藝術語言為平面設計注人了新的活力。
立體主義繪畫是1907年以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為標志開始的。主張不模仿客觀對象,打碎對象的形,然后再加以主觀的并置、重疊、組合,從而徹底摒棄了自然物體的輪廓、體積、明暗與統一的形象。1912年畢加索和勃拉克發明了拼貼藝術,采取綜合手法,打破傳統藝術的媒介局限,加人舊報紙、樂譜、車票、木片、沙、金屬等材料,對繪畫傳統作出重大革命。它可以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美術前衛運動。它包含了對于具體對象的分析,重構,綜合處理,這發展成為對平面結構的分析和組合,并且將其規律化、體系化,強調理性規律的關鍵作用。這種探索,在荷蘭的“風格派”運動中,在俄國十月革命后的“構成主義”運動中,特別是在德國的世界最早和最現代的設計教育中心包豪斯設計學院中得到發揚光大。因此,立體主義提供了現代平面設計的形式基礎。
“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包豪斯學院給20世紀現代設計教育、設計理論、工業設計帶來了巨大的無法估量的影響。它對20世紀設計思想的重要貢獻在于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當時的現代繪畫大家康定斯基、克利、伊頓等人都在早期的包豪斯學院任教,他們所上的造型基礎課大體就是現代“構成學”的原理。在那時,構成與繪畫沒有完全分化,主要還是以繪畫的形式和手段加以探討。蒙德里安原是一名自然主義的畫家,在1908年前后,開始了一種與象征手法有聯系的繪畫,形成了以平行線和垂直線的組合分割來表現抽象語言的圖式,•他的繪畫從一開始就是毫不含糊地朝著一種畫面的矩形為基礎的抽象簡化圖案變化的。作為“風格派”和“新造型主義”的中堅力量,蒙德里安追求明晰、功能的美學原則,強調簡潔、抽象、高秩序的形式美,主張把豐富多彩的自然壓縮成一定關系的造型,認為藝術可以成為象數學一樣精確地表達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覺手段。《風格》學派反對傳統的因循守舊的藝術形式,用點、線、面、色四大造型元素表現客觀實體,認為面的分割是美學的精髓。蒙德里安象風格派的其他成員一樣,認識到他們的抽象原則是可以運用于設計領域的新概念,為現代設計的創新起到了示范作用。
對于平面設計來說,20世紀初期誕生在意大利的未來主義運動的影響體現在它的詩歌和宣傳品的設計上。這些詩歌的創作,都是故意違反語法和句法的,在這種前提下,版面的無政府主義式,反正規的編排就成為提倡這個運動精神的方式。因此,未來主義在平面設計上提供了高度自由的編排借鑒,特別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電腦在設計上的廣泛應用,使類似未來主義風格的設計變得非常容易,成為時尚。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先出現于瑞士的蘇黎士,之后在柏林、巴黎、紐約發展起來的達達運動在平面設計上的影響,與未來主義有相似之處。其中最大的影響在于利用拼貼方法設計版面,利用照片的攝影拼貼的方法來創作插圖,以及版面編排上的無規律化,自由化。
構成主義是一個發生在俄國1917革命后的藝術運動。這個藝術運動也受到立體派及意大利的未來主義的影響。構成主義主張“所有的藝術家都該到工廠里去,在工廠里才可能造就真實的生命個體”,將藝術家與大量生產、工業聯系起來,同時希望接著能界定出新的社會與政治秩序。從某種程度上講,構成主義是一個純藝術應用與現實設計的藝術流派。它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構成主義的觀點與理論傳給達達、風格派、包豪斯,對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壯大,發揮了它應有的積極作用。構成主義的設計特質通常以幾何性、結構性、抽象性、邏輯性或秩序性來描述。無論我們是進行平面設計或空間設計,構成主義藝術家所創造的造型方法對于現代設計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許多平面廣告在視覺表現方面利用了當時新興的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超現實主義不僅在繪畫領域,是涉及各個方面,從理論到創作的現代文藝思潮。超現實主義者希望通過他們的作品釋放潛意識里的圖象。在超現實主義的繪畫中,利用現實的具體形象和空間內容,做不合理的空間組合,或利用錯視的原理及變形的幻覺世界,以引發人們對形象興趣和奇異的心理感受。畫家們從各個角度進行超現實的表現,并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點;馬格利特常常用含蓄的意想不到的比例以及違反常規的明暗關系或意外的形象并置,在真實和幻覺之間建立起神秘的畫面。達利則利用焦點透視的深遠效果,使畫面建立起三度空間的多層次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并采用極其逼真和精確的描繪來處理畫面形象,給人們以可怕又極強的刺激性,一種難以言語的感受。另外一些超現實畫家,如恩斯特、米羅、唐吉等則利用視覺的自動性來創造內心世界的意識流繪畫。超現實主義者相信,將與之相關聯的事物去掉并將不相干的東西放在一起,會對大眾產生瞬間的沖擊,這會有助于潛意識思想的釋放,這種視覺傳達語言至今仍舊運用于眾多的平面設計廣告當中。超現實主義對平面設計的影響主要是意識形態和精神方面的,它對于日后平面設計在觀念上,在創造性的啟迪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超現實主義繪畫對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形式表現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已成為視覺設計的重要形式語言。設計對超現實表現形式的應用,主要是對視覺傳達的心理效果的重視,這就是試圖通過具有很強刺激性和象征性的視覺符號所形成的超常視覺效果,來達到深刻的訴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