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英語教學
聽說能力是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最薄弱環節,而目前對英語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又需要他們能夠在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交流。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我們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引入了游戲教學。其好處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少學生在聽說課堂上的壓力,提供語言練習的真實環境,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學習精神。
一、初中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分析
初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情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和高年級學生有著顯著的差異。實踐表明,照搬高年級的聽說教學模式顯然行不通,不僅教師教起來費勁,學生學起來吃力,學習效果更是令人沮喪。學生的學習及聽課執行力和教師的期望值之間存在嚴重隔閡。學生學不到東西沒有成就感,老師教學沒有成就感,最終的結果就是英語干脆上成了純粹的閱讀寫作課,聽說部分的內容擱置一旁。
二、應用游戲教學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基礎
1.游戲教學的理論基礎
學習者內心對學習目標、對自己甚至是對教師的不認可均會直接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教師需要意識到,動機是決定學生是否愿意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弱化、減少乃至消除學生在英語聽說心理上習慣性的負面影響是英語游戲設計首要考慮的問題。情感的轉移需要正確有效的引導,游戲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趣味性及其所營造的輕松的氛圍。
大多數參加過課堂游戲的學生對這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目的游戲都是抱著肯定態度的。學生表示他們喜歡游戲給課堂所帶來的這種輕松的、有競爭的和促進學習的氛圍;教師則反映學生在這種狀態下學得更快,記得更牢。
2.游戲教學的現實基礎
受心理及文化因素的負面影響,焦慮因素是影響學生外語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情感因素。語言學家Houwitz指出,語言焦慮指的是學習者在使用二語或外語的過程中,由于語言交流能力的不足而產生的一種憂慮狀態。在聽力上主要表現在,在聽到陌生單詞的時候,學生由于沒有聽懂,就容易感到緊張,就容易影響后面的聽力,造成連鎖反應。另外,不少學生擔心自己發音不準,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或者擔心自己在同學們的面前表現達不到預期值,會讓自己在同學面前丟面子,寧愿保持沉默。不少同學因為客觀原因而學習英語,如考試壓力、就業壓力,他們并非出于自愿,所以對聽說能力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課堂走神,不愿參與課堂活動,對老師布置的聽說任務應付了事,用聽說課的時間背誦考試的詞匯表或者做相關的練習,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等。
三、游戲教學實踐案例
案例:轉圈圈我談談:CircleTalk1.教學目的訓練學生的口語流利表達,樹立開口的信心,學習交談的禮儀,增強班級學生之間的凝聚力。
適應學生:班級所有學生。游戲時間為20分鐘。游戲規則:最規范最準確最響亮地完成談話的小組獲勝,最慢的小組要表演一個英語小節目或者講一個幽默小故事。
2.常見問題
少數學生看著準備好的紙條照讀;隊伍不能及時轉動;一些學生對話時看著天花板、地板或其他地方,沒有目光交流;個別學生發音錯誤;桌椅靠墻影響隊伍轉動。個別學生為了最快完成談話,時間不足1分鐘。
解決方法:教師在游戲期間必須來回巡視,,提醒學生遵守游戲規則;提示小組及時轉換練習對象;上前示范交際禮儀,暗示表達尊重誠懇的態度;糾正學生發音;改變練習的方式。
3.拓展訓練
學生把自己抽到的話題寫出來。這個活動可以極佳地訓練教材中的課后閱讀材料或者作為復習學過的內容。針對學生的不同基礎和水平,教師準備的話題分為三個層次:難度小、難度中等、難度稍大。
四、問題與反思
我們把游戲引入聽說課堂的做法還處于摸索階段,有些游戲看上去很好,但是實際操作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有些游戲適合文科專業的學生卻不受工科學生歡迎;有些游戲的難易程度還要作出調整。因此還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摸索、反思、改進,總結出適合面向高職學生聽說的課堂上使用的游戲,從而作進一步的推廣。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加強對文化背景的教授,文化與語言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語言也是學習文化的過程。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當擔負起文化傳播大使的歷史使命,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語音、詞匯、語法和習語,而且要告訴他們這些文化符號所承載的信息是什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注意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學生加強對語言本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