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1音樂音響資料數字化意義
相對而言,非書資料在某些單科院校圖書館的館藏中所占比例是較大的,作為單科院校的高等音樂院校圖書館,其館藏中音樂音響資料所占比例則更為突出。以武漢音樂學院圖書館為例,音樂音響資料就約占館藏總量的25%,近4萬份,這些音樂音響資料在專業教學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當是無庸置疑的。1953年,全國高校院校調整,中南文藝學院(由武昌藝專和湖南音專合并)與華南文藝學院(由香港中華音樂院和廣東省藝專、廣州市藝專合并)、文本藝術專科學校的音樂部分合并,成立中南音樂專科學校;1958年,中南音專與華中師范學校的音樂、美術專業合并,成立湖北藝術學院;1985年,武漢音樂學院單獨建制。在學院發展的歷史中,武漢音樂學院圖書館幾乎囊括了我國中南地區由建國前遺留下來的及建國初期的全部音樂音響資料。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要,館藏音樂音響資料正在不斷地豐富。
這些保存完好的音樂音響資料載體有鋼絲錄音帶、開盤錄音帶、快轉唱片、慢轉唱片、早期盒式磁帶、早期立體聲唱片等六類。其中最為珍貴的是三百余盒鋼絲錄音帶(每盒約30分鐘)及近五百盤開盤錄音帶(每盤約60分鐘),是本院專家在建國初期及上世紀八十年代承擔《湖北民間歌曲集成》、《湖北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編輯任務期間,深人民間采錄的民間世人的原始錄音的孤本。同樣珍貴的還有(78/分鐘)快轉、(33/分鐘)慢轉唱片各八千余張。快轉唱片多為建國前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著名的“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珍本(如梅蘭芳、馬連良、周漩的唱段及上海工部局管弦樂隊的演奏版本等);慢轉唱片多為建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東歐捷克、蘇聯、東德唱片公司出版的珍本(如小提琴家奧伊斯特拉赫、科崗的演奏版本等)。同樣珍貴的還有早期立體聲磁帶一千余盒及早期立體聲唱片3000多張。這類立體聲磁帶及立體聲唱片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國策,學院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從西方發達國家購進的音樂音響資料,品種齊全。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不同媒介的載體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這是因為,使用這類載體的“硬件”環境已經日益惡化,如鋼絲錄音機、開盤錄音機、(78/分鐘)快轉唱機、(33/分鐘)慢轉唱機、老式立體聲唱體,行將成為古董,進人博物館展覽,一般的教學、科研人員,不可能擁有這類“硬件”設備,從而無法發揮這些音響資料的作用;同時,這類載體的“軟件”,即這類磁性鋼絲、老式磁帶、老式唱片本身,正在進一步老化,再也無法讓讀者頻繁使用。
在科技發展到圖書館數字化、計算機網絡化的今天,將這些不同媒介載體的珍貴音樂音響資料數字化,建成相應的數據庫,讓讀者用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檢索應用這些資料,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音樂音響資料數字化價值
2.1搶救保護孤本
武漢音樂學院圖書館的音樂音響資料中保存的珍貴原始資料中包括我國不少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的音響資料孤本。這些音響資料孤本,記錄著我國近現代音樂創作、表演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其中有不少的原作者、原奏者、原唱者已離開人世,然而,其震撼人心、蕩氣回腸的樂聲,卻真實地記錄在這些不同載體里,籍此得以流芳百世。如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阿炳創作并親自演奏的《二泉映月》、我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我院民樂系教師黃海懷創作并演奏的《賽馬》、《江河水》、《梆子風》等,可謂彌足珍貴。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推移,頑石尚可風化,鋼鐵亦可腐蝕,更何況這些非石非鐵的膠木、磁帶載體,如不及時搶救,總有一天會毀于一旦。要有效地搶救和長期保存這些珍貴資料,將其數字化處理便是最好的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再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其原始音響資料質量低下的聲音品質進行技術處理,使其既保留各自的原有風貌,又保持質量上乘的音響效果,通過努力,是有可能的。
2.2方便教學科研音樂院校的教學、科研,是不可能僅僅依賴樂譜脫離實際的音樂音響的。作為文本文件的樂譜,按教學內容與進度編輯相對較為方便,而音響資料則不然。如武漢音樂學院圖書館。僅儲存這些音響的載體就多達六種(鋼絲錄音帶、開盤錄音帶、快轉唱片、慢轉唱片、早期盒帶及早期立體聲唱片),靠工作人員按讀者的需要從這六種不同載體中查尋、選錄、編輯,其困難和效率之低是可想而知的。加之很多老唱片特別是快轉唱片,往往一首樂曲是錄在幾張唱片上,編錄時不易完整。同時因當時的錄音技術原因或長久使用,聲音質量已十分低劣。當我們建立了音樂音響資料數據庫,以上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2.3對比校正自如
對比校正由不同時代的演奏者、演唱者、指揮家、樂隊予以演奏的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奏版本,無論對表演藝術專業還是對作曲理論專業的教師、學生來說,均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演奏家、演唱家、不同指揮家和不同樂隊的演奏演唱版本,由于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演奏演唱風格也不盡相同。在高等音樂院校的專業教學和理論研究方面,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優秀人才,需要準確把握作品風格、揭示作品內涵、充分體現出作品的實用價值,選擇多種版本同一作品的音響資料進行對比校正,認真分析研究,從實際聲音中去捕捉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和作曲家、演奏家內心的真實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用實際音響校正樂譜的錯漏,則是原始音響資料的又一重要作用。當有了我們的音響資料數據庫,就能方便地即點即聽,使讀者在分析、研究、鑒別時,始終在頭腦里有著清晰的輪廓,加深加快對音樂的理解。
2.4快捷檢索下載
當我們將這些珍貴的音樂音響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并科學地分類編目后,輸人計算機,建立數據庫,讀者就能方便、快捷地在校園網或因特網上任意點擊,欣賞、審聽或下載所需曲目,更好地為學院教學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