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體育舞蹈是一種溝通國家、民族及個人情感的世界語言和形體語言,是任何其他體育項目和藝術形式所無法取代的。體育舞蹈具有強筋健骨、美容瘦身、延緩衰老、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食欲、提高睡眠質量、陶冶情操、培養氣質毅力和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效。作為體育輕競技運動項目,運動消耗強于網球僅次于羽毛球。近年,體育舞蹈作為一項深受年輕人歡迎的新興有氧運動已全面地融入到各大高校的公共體育選項課中。體育舞蹈以其舞蹈、音樂及健身等特點而越來越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愛,如今已成為大學生選項課的熱門學科。然而,在體育舞蹈課教學過程中有相當部分的學生上課時松懈拖沓、顧慮重重、縮手縮腳,精神始終振作不起來,而這其中主要是男生。在學習時他們往往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差。為究其原因,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對體育舞蹈選項課的男生厭學心理進行了診斷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武漢市湖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4所高校的體育舞蹈選項課男生為研究對象,對其中872名學生在學期末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
1.2研究方法1.2.1文獻資料法查閱研讀了相關科技期刊和專著,了解相關研究的前沿動態,為本文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
自行設計問卷,發放872份,回收有效問卷837份,有效率95.9%。
1.2.3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資料收集整理,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1.2.4座談訪問法
召集學生及相關教師就與本研究相關的問題進行座談,以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統計數據之外的具體實際情況。
2調查結果與分析
體育舞蹈非常受大學生的青睞,追求健美的體型,優美端莊的姿態,勻稱和諧的形體,舉止瀟灑的“學士”風度等是其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對即將完成一個學期體育舞蹈選項課學習的男生調查中,在被問到“你對所學體育舞蹈選項課的喜好程度”時,“不喜歡”和“討厭”上體育舞蹈課的學生居然分別達到423人和112人,占到了所調查總人數的63.9%。由此可見,男生對體育舞蹈選項課的厭學情緒已經到了該給予重視的時候了。
2.1厭學心理分析
2.1.1教材內容設置和組織形式不盡合理
2.1.1.1教學內容不合理
通過問卷調查結合相關任課教師、學生的座談,研究發現致使體育舞蹈選項課中男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因素是體育舞蹈選項課的教材內容設置和組織形式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學生反應最強烈的是體育舞蹈選項課的教學內容過于側重于競技,動作技術太復雜而不易于掌握。尤其是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比較突出的技術動作給這些沒有絲毫舞蹈功底的男生提出了巨大的考驗。
側重于競技的教學內容背離了健康體育、娛樂體育的精神,而對于男生來說舞蹈教學中要求身體柔韌性的技術動作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從而造成厭學的心理。
2.1.1.2教學組織形式單一
在同相關任課老師和學生的座談中,還了解到相當部分的體育舞蹈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單一沿用傳統的體操模式教學。體育舞蹈雖然兼有體育競技的特點,但其舞蹈藝術性乃是舞蹈的本質所在,體育舞蹈首先是由屬于文藝范疇的舞蹈演變而來的體育項目,所以體育舞蹈的教學組織形式絕不能單純的作為體育課的技能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單一的教學組織模式致使體育舞蹈淪為一種單純、枯燥的技術教學,這樣的體育舞蹈選項課會逐漸失去應有魅力。
2.1.2部分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高
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專業素質和個人修養不過硬已經成為影響課堂質量和學生對體育舞蹈選項課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對部分參加體育舞蹈選項課大學男生的訪談,筆者了解到有相當數量的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師本身并沒有系統、專業的接受過體育舞蹈的專業學習和培訓,一些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師是因為體育舞蹈教師缺乏而由體操、健美操和形體教師中直接未經培訓而臨時抽調至體育舞蹈選項課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許多體育舞蹈教師上課時力不從心,示范動作時失誤、錯誤等現象時有發生,這樣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
2.1.3個人性格和懶惰心理
2.1.3.1傳統思想和保守心理的影響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國家,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廣泛流傳的是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殘存一直直接或間接地束縛著舞蹈藝術等現代開放性體育教學和正常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傳播。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傳統思想正在逐漸的淡出,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思想還在或多或少的制約著人們的日常行為舉止。導致男生雖然希望上好體育舞蹈選項課,但往往對某些與女同學有接觸的舞蹈技術動作扭扭捏捏,課堂上表現出對女生不積極、不配合、敷衍了事等現象。這說明從高中的封閉應試狀態走出來的大學生在面對舞蹈藝術等現代開放性體育教學時還不能很好適應和以平常心應對。
2.1.3.2急于求成心理和個人能力的矛盾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先天領悟等方面的原因,技能的差別是很大的。雖然其它體育學科教學中,知識和能力的差別也十分大,但卻不太會暴露于同學面前,而體育舞蹈技能和表現力的差別卻是顯而易見。因此,技能、素質較差的學生害怕自尊心受到傷害而逃避體育舞蹈課程。有些學生自以為能力強、素質好,過高的估計自己,在練習動作時往往抱著“一舉成功”的期望,而不是仔細思考動作技術的難點、重點、關鍵以及用力的時機和部位等。持“一舉成功”心理的學生,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學習技術,當然是難以奏效的。這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發現自己練習的成效小于期望值,便由“求成”到失望,如再缺乏學習的耐勞和吃苦的精神,容易產生急躁情緒,進而發展成厭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