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國際互聯網(Internet)被人們稱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傳播媒體”。它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使人類向往已久的信息時代逐漸成為現實。作為傳媒,它除了具有已有傳媒的特征外,在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轉變人們的觀念,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其影響也非已有傳媒所能企及。然而就像任何一次技術革命一樣,在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其負面作用也難以避免,網絡黃毒、網絡犯罪、人情冷漠等現象令人堪憂。尤其是正處于成長階段的青少年,他們的世界觀、道德觀、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網絡給他們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更為突出。面對互聯網的強大沖擊,大學教育該怎樣做出選擇,這是一個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是每一個大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互聯網作為新的傳播媒體,以其全球性、開放性、時效性、交互性等特點,給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大學生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特點與網絡特征之間存在著某些契合點,如:互聯網傳播信息的高速性符合大學生追求時效性的個性;上網“沖浪”的時尚性符合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追求時尚的心理;網絡的自由性、開放性也正好符合大學生追求個性自由的心理等等,正是這些契合點,是大學生更容易被互聯網所吸引,以致從內在道德意識、價值觀念到外在的行為方式都受到極大的影響。
一、互聯網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1、易導致大學生上網成癮
網絡不排斥任何人,網絡用戶可以在網上隨心所欲地“沖浪”。網絡生活的超現實性和刺激性,對于青年人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人們如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網欲望,對網絡過度迷戀和依賴,就會形成上網成癮。有調查顯示,20-35歲的青年是上網成癮的易發人群。在2000年某理工大學退學試讀和轉學的237名學生中,有80%以上的學生是因為沉湎于電腦游戲和看碟片而荒廢學業的、色情、交際、游戲、信息收集是上網成癮的主要誘導因素,成癮者表現出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相關癥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其兼容性越來越強,上網更為方便、快捷,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可以在網上滿足越來越多的愿望,這無疑更容易誘發上網成癮。
2、易導致大學生人際關系疏離
由于繭居族(cocoons)、〔1〕SOHO族〔2〕的興起,使得人們傳統的人際接觸大量減少,并通過互聯網構建了所謂的“虛擬世界”及“虛擬社區”,出現虛擬的人際關系。此外,“數碼個人”、“虛擬自我”亦同時出現。在互聯網世界中,人們憑借電腦來交談、溝通、分享,甚至建立十分密切的關系,雖然他們可能素未謀面。麥克魯漢曾提出“地球村”的概念,意指傳播科技的進步可以帶領大學進入“天涯”若“比鄰”的境界。但相對而言,由于繭居族的出現,也可能因此造成人際關系的疏離,使得“比鄰”若“天涯”。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一味的封閉自己做繭居族,會使他們心理不健全,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產生困難。
3、易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
互聯網將各個站點連在一起,形成了所謂的“網絡社會”或“虛擬社會”,為現代人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場所,擴大了人類交際關系的領域。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交往者可以免除奔波之苦,與遠方的網友互通信息。對大學生來說,網絡為他們帶來新的朋友和新的經歷,可以與遠在異國他鄉的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進行交流,可以訪問現實世界不能到達的任何地方,如南極、月球等。然而,網上交友和交流是在一個虛擬的而不是真實的世界里進行的,人機對話代替的人與人之間有表情、手勢、語氣的面對面的直接交往,長此以往,極易造成人際關系的冷漠。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由于過度沉溺于“虛擬社會”而脫離豐富多彩的實現生活,脫離集體活動,過多地依賴網絡虛擬的交往來尋求安慰和滿足,而忽視現實的人與人交往,以致出現孤僻、冷漠、逃避現實、不愿與人交往等心理問題。
4、易導致大學生淡化或否定本民族文化
顧名思義,國際互聯網是全球性的,它連接了世界各地的廣域網和局域網,把地球“一網打盡”,使地球成為沒有區域、沒有國界的“地球村”,人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信息。這種全球性的特點,有助于大學生了解全球一體化的含義,以積極的心態去認同它,進而更加國際化。然而網絡的全球性也意味著它囊括了不同國家地區的不同文化形態和思想道德觀念,這種多元性的文化特征,自然有利于大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但也可能會使他們因過多接觸外來文化而淡化或否定本民族文化。目前互聯網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1%,西方國家在互聯網上占據絕對優勢。尤其是美國利用其在國際互聯網上的種種優勢,搶占文化信息陣地,通過互聯網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時空地傾銷他們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宣傳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權觀念,企圖使自己的政治文化成為全球的標準。正如新西蘭一位信息專家所指出的:“美國從全世界收集信息,并把這些信息加工成有利于本國的東西,然后再向全世界傳播。”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辨別能力較差,缺乏抵御力,在網上漫游時,不知不覺就受到這信息影響和侵蝕,甚至模糊自己的民族身份,淡化或否定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而附和或認同西方國家所宣傳的政治觀念及文化思想。
5、易導致網上不道德行為和犯罪行為
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覺察,不必擔心因泄漏自己的隱私或秘密而失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說話,意味著在網上人們可能看不見接收或發布信息的主體”是誰,這種隱蔽性的特點,為大學生開創了一個自由參與、自由探索、創造的空間,他們可以在網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擔心別人說三道四、評頭論足、主體性和創造性得以大大發揮。然而這種隱蔽性以及管理上的難以控制的弱點,又可能使得一些人毫無約束而無所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