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完整的高等教育學制包括高等教育的類型、層級和結構三要素。其中,高等教育的類型與層級構成高等教育學制的框架體系,高等教育結構則反映不同層級和類型高等教育間的交叉和銜接,即聯系方式。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高等教育學制成型較早,也較有彈性。對它們進行研究,有助于促進我國大陸高等教育學制的發展和完善。因此,本文以美國、俄羅斯和臺灣地區的高等教育學制為例,著重從框架體系和聯系方式兩方面對其特點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從中得到啟示和借鑒。
一、美國、俄羅斯和臺灣地區高等教育體系的現狀
1.美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現狀
美國是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大國,197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56.1%,進入普及化階段。如今全美擁有各類高校4409所[1],包括初級或社區學院、文理學院、綜合大學、專業性學院及研究型大學等,培養目標互不相同。初級或社區學院以提供短期高等職業教育為主,旨在培養半專業技術人才或半專業熟練工人,還兼顧實施轉學教育、社區教育及補償教育等;文理學院是相對具體的職業教育而言的,提供普通本科教育,其目的是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其成為高素質、有文化教養的人,具有廣泛的社會適應性;綜合大學開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以本科教育為主,旨在培養具有實際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工程設計人員、技術人才等;專業性學院除了進行本科教育外,還提供相當于碩、博士學位的第一專業學位教育,是為那些愿意從事實踐性職業而不愿從事研究和教學活動的人而設立的,以培養實踐性應用人才為目標;研究型大學提供本科和碩、博士各層次教育,但以博士生教育為主,旨在培養科研創新型人才。這些院校承擔的任務各異,構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2.俄羅斯高等教育體系的現狀
俄羅斯高等教育具有極高的國際聲譽。2001~2002學年度,俄羅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70%[2],處于普及化階段。如今,俄羅斯高等教育已相當發達。據統計,2007年俄羅斯高校總數為1108所[3],包括研究型大學、綜合大學、專業大學、專業學院等,分別承擔不同任務。研究型大學提供本科和碩、博士各層次教育,主要培養創新型高級研究人才;綜合大學實施“高等或大學后職業教育”①,承擔廣泛學科專業領域的教學科研活動,培養高級專業資格的科研人員、科學-教學人員等,為其組織再培訓與進修,實施包括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內的科學、技術、文化多種專業的所有教育等級的培養計劃;專業大學實施“高等或大學后職業教育”,從事范圍更窄的與某個特定產業相關的學科領域的教學科研活動,實施某個科技領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計劃,通過培訓和進修的方式培養一定科學和科學教學領域高級專業資格的專家[4];專業學院實施“高等或大學后職業教育”,為一定的職業活動領域培養高級工作人員,并為其組織再培訓和進修,重點在于實施基礎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此外,俄羅斯的高等專科學校實質上是屬于高等學校,旨在培養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和初級工程師。這些院校分工不同、相互協作,構成了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3.臺灣地區高等教育體系的現狀
1999學年度,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0.52%,進入普及化階段[5]。如今,臺灣地區高等院校已達164所[6],涵蓋了學術和技職兩大教育體系,包括研究型大學、普通大學、獨立學院、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等,培養任務各不相同。研究型大學提供本科和碩、博士生教育,但以博士生教育為主,以培養創新型研究人才為宗旨;普通大學和獨立學院以實施本科教育為主,并承擔少量碩士生教育,旨在培養為研究做準備的理論型人才;專科學校以“教授應用科學與技術,養成實用專業人才為宗旨”;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以研究發展高科技,培育高級技術人才為目標”。這些院校提供類型不同、層次各異的高等教育,構成了完整的體系。
二、從美國、俄羅斯和臺灣地區高等教育學制特點看我國改革方向
1.美國高等教育學制的特點
(1)框架體系:貌似單軌型,實質上可能為雙(或多)軌型。美國高等教育根據類型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普通高等教育,二是高等職業教育。前者又細分為理論型高等教育,由研究型大學、文理學院和綜合大學等提供;以及應用型高等教育,由專業性學院提供。后者由初級或社區學院承擔。同時,按教育級別的高低,還可分為兩級:一是5級教育②;二是6級教育③。其中,5級教育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兩年的短期高等職業教育,由初級或社區學院承擔;二是普通本科教育,由文理學院、綜合大學、專業性學院和研究型大學等提供;三是普通碩士生教育,除文理學院外,其余四年制院校皆有提供。
6級教育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由研究型大學提供。社區學院從誕生之初提供轉學教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初級階段,后來逐步轉向以提供職業教育為主,又成為高等教育的新類型。但其提供的高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只停留在大學前兩年,并沒有向更高的層次(如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層次)延伸,在高等教育初級階段與普通高等教育并列,而到大學三年級就通過課程學分互認等方式,直接融入普通高等教育體系。
可見,在美國高等教育框架體系中,普通高等教育體系一貫到底,從本科直達博士層次,而高等職業教育在縱向層次上與前者相差甚遠。而且,社區學院還同時提供轉學教育,從這個意義上說仍為普通高等教育的初級階段。因此,可以認為,在制度建設上,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近似單軌型。
然而,在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美國不僅有理論型和應用型本科教育,還有職業性非常明顯的本科教育,美國工程技術教育中的高等技術教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世紀80年代,有研究報告表明,在同一領域內四年制的技術和工程專業學生為完成學士學位所需要的總學分量是很類似的,在課程上的區別主要是先修的工程數學和自然科學不同,表現為技術學院較重視專業課而工程學院則還有較強的數理要求[7]。這實際上反映了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此外,一些特殊的行業,如航海、航空和航天等的四年制本科教育職業性特征也極為顯著。例如,美國商船學院等若干所與航海有關的院校都主要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以培養海洋商船的三副和三管輪為主要目標[8]。不僅如此,連一向以實施理論性本科教育而著稱的文理學院,也紛紛增設大量職業性教育課程。可見,美國并非沒有短期高等教育以上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只是在整體上表現為與學術教育混雜在一起,沒有形成一個輪廓鮮明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而已。因此,就專業和課程設置而言,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實質上可能為雙軌型,甚至是多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