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在中國體育教育迎來她的100年華誕之際,體育課程的名稱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體育變為現在的名稱———體育與健康。面對體育教育學科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改革,數萬名高校體育教師該怎樣理解其精神?期中不少人提出是否將來的體育課會逐漸變成室內教學的理論課?體育與健康是否是“1+1=2”的關系?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把體育和健康結合起來?這也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所面臨的新課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對體育課名稱從體育變為體育與健康的思考和理解,以期與同行共同學習商討,使體育教學在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基礎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體育與健康的概念
1.1體育
從古希臘“體操”(Gymnastic)到歐美的“體育”(PhysicalEducation),人們對體育的認識由“體操”到“體育”,再從狹義的“身體教育”到廣義的“體育”這一變化過程。關于體育的概念有多種表述,其本質基本一致即“體育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也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服務”[1]。現代體育可分為: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三者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的交叉關系,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是學校體育課外體育活動范疇中的重要內容,而競技體育的基礎階段還有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因素;大眾體育離開了競技體育的手段、內容及競技的娛樂要素,則難以成為真正意義的大眾體育。
1.2健康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成立《憲章》中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滿狀態”[2]。1989年,WHO又深化了健康概念,認為健康應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良好”[2],要求人們不僅以軀體狀態來評判一個人的健康,還應從這四方面綜合評判。
美利堅大學的國家健康中心提出了一個健康的定義;即個體只有身體、情緒、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個方面都健康(也稱“健康五要素”[3]),才稱之為真正的健康,或稱之為完美狀態。“健康五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2體育與健康的辯證關系體育的本質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促進健康,二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身體猶如“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4],身體乃學習的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作基礎,就談不上體能的發展和體質的增強,這是人的自然屬性。而身體運動又是生命活動得以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相當程度地反映著人的社會屬性,二者是統一的。
對體育和健康的關系,應該辯證地進行理解。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同樣健康的人,他通過體育運動鍛煉的方式千差萬別。
評價體育的好與壞是從一個人體質的強或弱來評價,而體質強弱要從形態、功能、身體素質、對環境、氣候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而對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卻要從生理、心里、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規范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現代健康概念則強調人的自然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有機聯系,健康是二者相互交錯、相互影響、相互適應的有機體矛盾運動的整合結果,體育與健康二者的辯證關系。3體育變為體育與健康對體育教學的影響新大綱將體育更名為體育與健康,這是一件好事,筆者認為,體育與健康并不是“1+1=2”的關系,不只是在以往體育課中增加許多健康、保健、營養的知識,而應理解體育與健康為體育為健康,就是說體育還是體育,但目標要更緊緊地圍繞著促進學生現在和將來的身、心健康這個長遠目標。
3.1對學生身體的影響
體育與健康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作用是明顯的,并起到主導作用。可以促進大腦清醒,思維敏捷,促進血液循環、心臟功能、改善呼吸系流的功能,以及促進骨胳、肌肉的生長發育等積極作用,為一生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體育與健康教育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運動競賽還可激勵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對消除學生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情緒,體育有其獨特的作用。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協調發展。體育不僅要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健全人的心理。由于人的“身心合一”[5]性,體育與健康教育過程不僅改造了學生的精神形態的心理過程,并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也發揮著積極的影響。
3.3對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體育與健康教育能增強學生的免疫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變化多姿、形態各異的身體練習,能提供許多使人處于非常狀態(如倒立、懸垂、滾翻等)的鍛煉機會并提高人體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適應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經常在嚴酷環境(嚴寒、炎熱)中進行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肌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肌體對外環境條件變化的適應能力。
通過體育與健康教育可為學生教導社會規范,發展人際關系。人不僅是自然的人,更重要的是社會的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學生將要生活于社會并成為社會的人從而為社會做貢獻,就不僅應具備一定的物質生活技能,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社會生活技能,既要學會適應社會規范又要學會服從社會規范。而體育與健康教育則是對學生進行社會規范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體育本身就是一個有章可循而具有一定約束力的社會活動,是一個社會互動的活動。因此,體育與健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社會規范教育,人際關系培養與檢驗,以及使其得到積極改造、發展的一個良好途徑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