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繪畫是對生活美的提煉和升華,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學會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鑒賞美,是美術課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美術科目的開放,使藝術與生活的結合更加緊密。
1.開放孩子的創作空間。
美術創作始終是美術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培養孩子藝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傳統美術課教學中,過于死板的命題創作形式,往往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開放創作空間,把命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學中,常常根據教材內容,對創作題目進行開放式拓展。
即先確定創作范圍,然后請學生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自主地開始命題創作。如在教學上海書畫版第12冊“畫校園”一課,我首先請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參觀學校,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我請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并用簡練的話語,把自己記憶中的學校描述下來。其實,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從記憶庫中整理素材的一個過程,開放的模式,讓孩子的思緒飛動起來,于是,有了“我夢想中的王國”,“我的未來從這里起步”,“校園———我神往的地方”,“智慧的天堂”等內容豐富,想象奇特的創作課題。
在孩子們的筆下,校園早已超越了她特有的外延,被孩子們賦予更加神奇的內涵。再比如,在“我的自畫像”一課教學時,我案頭的作業中,有了“未來計算機專家”、“登上諾貝爾領獎臺的我”、“神奇探險家”、“營養小博士”等別有情趣、奇思妙想的作品,我的思緒也隨著小畫家們的畫筆,飛起來了。
2.開放繪畫的材料資源。
新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制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美術課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選擇課前所用的繪畫材料時,我從不做硬性要求,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孩子,由孩子自主選擇上課所用的繪畫材料。
慢慢地我發現,課堂上總有一些孩子比較“出眾”,他們所帶的美術材料,居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從此,我的教學開始了新的探索: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固定的內容。孩子們可以用自己所能找到的各種材質,制作各種藝術品。在選擇表現題材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準備,看看誰的腦子靈,比比誰的手兒巧。這樣開放的表現形式,不僅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激發了孩子的創作熱情,許多新穎有趣的獲獎作品,都是在孩子們的大膽嘗試下創作完成的。
例如:我在進行國畫教學時,除了向學生介紹中國畫的基本知識、基本技法,示范作畫過程、欣賞優秀作品,還經常啟發、引導學生用畫廢的宣紙和剩余的墨、色作各種有趣的作畫嘗試:如,吸附(把顏料或墨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稍加晃動或攪動,待形成隨機紋樣后,把宣紙輕輕鋪在水面上,吸附色彩,待干后進行創作)、撒鹽、水漬、打蠟、噴色、加礬等,把學生帶入了奇妙的藝術世界,激發了他們探求藝術奧秘的強烈愿望。通過一次次有趣的嘗試,學生的膽子逐漸大了起來,信心也足了起來,創作興趣空前高漲。在教師設置的創作氛圍中,他們信手涂寫,盡情揮灑,毫無顧慮,手中的畫筆,成了展示他們內心世界和繪畫才能的“魔棒”,變得那樣隨心所欲,得心應手。
3.開放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在寫生課上,我帶領孩子們到熱鬧的城市廣場、農貿市場觀察,積累生活素材,默記千姿百態的人物特征,用速寫本記錄生活素材。
例如:在教學《做火箭》一課時,我先用課件播放了中國第一顆載人航天飛船勝利升空并安全著陸的錄像,然后請學生拆開教師所做的火箭模式,看看它的真實結構,增加感性認識。當每一組同學都順利完成火箭模型的制作任務后,我發現個別同學把手中的火箭模型拿起來,做飛翔演示……這個時候,我對學生做了如下動員:“現在,我們親手制作的火箭已呈現在大家面前了,看得出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動,有些同學甚至開始躍躍欲試了。好,下面老師幫你實現這個心愿,請大家把火箭固定在發射臺上,靜坐、閉目,做好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播放發射模擬音樂)在真實模擬中,孩子們的心兒飛了起來。
4.開放評價標準。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孩子的學習需要激勵。在美術課教學中,這一點尤為突出。我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常把握這樣一個原則:用欣賞的目光審視每一份學生作品。給孩子恰當的鼓勵。美術課的評價環節,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創作熱情的一劑良藥。運用得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得不好,就會打擊學生熱情,扼殺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