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影響
1.知識經濟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首先,知識經濟改變了傳統會計計量理論,計量對象從有形資產轉變為無形資產,加大了計量難度和準確度。知識經濟時代,產業主體具有很強的虛擬性、創造性、潛在性和后延性,尤其是高新技術類型企業,傳統的有形資產計量已經完全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其次,知識經濟使會計工作重心有原來的重復復雜的日常會計實務轉變為參與預測、決策和經營分析方面,傳統復雜的手工會計逐漸轉變為智能會計。再次,財務報告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也發生很大變化,比如未來財務信息預測、公允價值運用、無形資產等都發生很大變化。
2.知識經濟對會計管理的影響
本質上講,會計管理是一種價值管理,知識經濟改變了市場價值形式,相應也影響了會計管理。知識經濟改變了會計管理的環境,人才成為企業最大的資產,由于會計管理的主體變化為虛擬知識形式的無形資產,這使得會計管理的內容發生了變化,更加傾向于科技、人才、創造力的管理。另外會計職能也由原來的核算、監督職能增加了決策職能,會計工具也更加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
二、我國財務會計改革的主要障礙
首先,隨著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經濟交流的日益頻繁,力度日益增大,網絡經濟、高新技術行業應運而生,這就使得原來的制度建設與改革開放的進程不相適應,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全面性;其次,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無形資產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會計操作的手段和工具也更加復雜,在實際會計操作中,越來越多的出現一些會計信息失真狀況,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再次,目前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并未與國際接軌,不符合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發展要求;最后,知識經濟與數字信息技術給會計發展帶來一個飛躍,這就要求相應會計人員具備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綜合素質,會計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知識經濟環境下財務會計改革分析
1.會計理論改革創新
認識知識經濟的本質,重視知識經濟對會計環境的影響與改變,加強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基礎理論的研究。將會計目標轉型,轉變為以計量企業資源和權益的變動、收益過程的企業主體性會計目標模式。對于會計假設也要相應改變,包括假設主體、非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等。對于會計基本概念和范疇的界定,從會計利潤角度看,明確現行的資本制度下的利潤含義,對現行的資產含義進行擴張,進一步豐富資產內容,引入無形資產和知識資產概念。
2.會計實務改革創新
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實務的改革創新應集中在會計職能改變、彈性會計工作管理制度、信息技術應用三個方面。具體方面,針對知識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出現,并且以逐漸成為主要的會計計量對象,因此應研究引入新的計量手段和方法。比如以歷史成本為主、多重計量屬性并存,多元記賬等。知識經濟對人才的依賴使得人力資源會計成為主角,應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系統。財務報告進行改革,比如會計披露范圍進行創新,擴大披露范圍,將無形資產、非財務信息等引入披露范圍,披露方式借助數字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增加紕漏方式,使其靈活多樣。
3.會計管理改革創新
會計管理方式的創新改革要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形勢來確定,需從會計管理的基礎上著手,思想和戰略上適應目前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不但要把知識經濟的觀念滲透到會計管理領域,還要求引入更為先進的會計管理模式,全面適應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的會計環境。引入價值鏈會計管理模式,改變原來會計管理的單個企業價值運動,將整個知識資產和無形資產所涉及的過程視為一個價值鏈,會計管理應貫穿于整個價值鏈的價值運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體現知識經濟的特色和要求。
作者:梁麗青 單位: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