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健康教育論文
一、資料與方法
1.做好宣教,發放健康教育資料,邀請孕婦聽孕婦課做好宣傳工作,開展健康教育。規范正常產前檢查次數,并告知28周以前每個月產前檢查,28~36周每2周檢查,晚期36周每周檢查。健康教育要貫穿于孕婦踏入產科診室后就診過程的始終。孕婦經產檢醫師宣傳來氧吧免費領取健康教育資料,建立檔案。由氧吧醫生對孕婦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及課程表,告知孕婦每周三上午9:00~10:00來免費聽課,每個月最后1周周六下午3:00~5:00免費開座談會。每周安排資深醫務人員講課,講課要力求生動,內容要豐富,知識面廣,涉及孕期、產褥期和新生兒的內容,配合模型或其他形式,采用互動式教學。對孕婦提出的問題,要通俗易懂地給予解釋和指導。講課完畢發放知識問卷,根據問卷中存在的問題具體指導。氧吧每天滾動播放健康教育知識,使孕婦在就診過程中了解和增長知識。掌握自我保健及自我監測,出現腹痛,陰道流液,胎動減少或頻繁等不良反應,要及時就醫,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2.邀請孕晚期孕婦及家屬開座談會,帶領孕婦觀看順產分娩產后坐月的電教片,讓她們親眼目睹分娩的整個生理過程、模擬練習,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知曉產后坐月的注意事項以及早吸吮的好處,正確選擇分娩和喂養的方式。知道出現哪些征兆及時診治,帶好相應的證件及衣物入院。每個月最后1周周六下午3:00~5:00參考座談會。安排高年資醫師和資深護理人員參加,了解她們的需求,對孕婦進行心理護理,進行入院、分娩指導,消除不安心理。會后帶領她們參觀病房、沐浴室,產房和手術室等,熟悉環境,消除或緩解緊張、陌生,恐懼心理,增強自然分娩的信心。在吸氧的時候,由氧吧醫生一對一進行健康教育,全方位介紹產房人性化服務、特需服務。(1)入院前心理指導。講解孕婦分娩是人類繁衍自然健康的生理過程,指導孕婦在分娩時如何調整呼吸,正確使用腹壓,合理進食及休息,保持體力等,從而減輕宮縮帶來的疼痛,縮短產程。讓孕婦想象一下胎兒在腹中,就好比魚兒在水中快樂的游來游去,馬上寶寶就要出來了,自己馬上就當媽媽的愉快心情,分散其注意力,減輕疼痛,消除恐懼心理,使孕婦有信心并快樂地接受這一過程。指導孕婦正確選擇分娩方式,宮縮疼痛時間,消除分娩前后的恐懼焦慮心理,使孕婦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豐富的知識與技能迎接分娩。(2)入院指導。入院指針、入院流程和物品準備。當出現規律宮縮,約10min左右痛1次,或雖無宮縮但有陰道流水,流血,胎動異常等應和醫生聯系,立即入院。同時應帶好證件資料,如準生證、身份證、保健手冊等,以便醫生了解情況。(3)分娩指導。說明陰道分娩的好處,它是最安全、最合理的分娩方式。指導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怎樣用力,不能大喊大叫,宮縮來時要先深吸一口氣,閉緊喉頭,如解大便一樣往臀部處用力來增加腹壓,配合分娩,并且利用宮縮間歇期休息。吃巧克力,喝一些流質食物,比如果汁、藕粉、紅糖水等,這樣可以補充體力,從而縮短產程,減輕疼痛。提高孕婦的產力,幫助胎兒盡快娩出。而剖腹分娩只是自然分娩困難時的人為選擇,是一種醫療行為。(4)溝通交流。醫護人員分散到孕婦、家屬中進行溝通交流、解答疑問,緩解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自然分娩信心;并講授早吸吮及母乳喂養的好處。最后帶領孕婦及家屬參觀產科病房(待產室、產房、沐浴室等)以熟悉環境。
二、結果
1.觀察組孕婦在產前檢查次數、對產前檢查的認知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健康教育改變了孕婦對產前檢查的認知,糾正了一些錯誤的觀點,讓孕婦明確做產前檢查意義,目的及注意事項,對號入座,知道自己何時做何種檢查,并根據自生特殊情況做一些特殊篩查、主動詢問醫生,養成按時定期檢查的習慣,建立了良好的遵醫行為,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了通過產前健康教育,增強孕婦產前檢查意識,知道產檢的重要性,主動詢問率明顯增高,避免漏檢一些項目。
2.觀察組發現高危妊娠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孕婦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不良心理狀態明顯低于對照組,健康教育保證了孕產婦的系統管理,使醫師重視了對高危妊娠的篩查、做好高危孕婦的登記并跟蹤,并積極干預,如發現血糖高的孕婦,及早干預,改善孕婦的飲食,適當運動控制血糖,促進健康。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現高危妊娠例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良心理狀態明顯低于對照組。
3.觀察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孕婦未開展健康教育,剖宮產率達到了70%~80%。觀察組通過系統產前健康教育其剖宮產率明顯降低,只有40%。這充分證明了通過聽孕婦課看電教片等的產前健康教育,起到了顯著作用,它使孕婦及家屬樹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對分娩方式的選擇有了正確的判斷,知道權衡利弊,正確抉擇。觀察組選擇自然分娩和主動要求試產的孕婦明顯提高,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提高順產率。
三、討論
1.健康教育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促使人們改善健康相關的行為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參加社會教育活動。通過孕期健康教育調動獨生子女孕產婦積極主動參與,同時促進自我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身心健康,有利于順利渡過妊娠分娩期。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盡量選擇孕婦通俗易懂的語言,滿足身心需求,消除陌生恐懼等不良的心理反應,如聽孕婦課看碟子,開座談會,發宣傳資料引導孕婦按保健手冊上規定的次數進行產前檢查,孕婦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配合定期產前檢查,有利于提高孕婦對妊娠分娩的認知水平,發現高危因素,做到早發現、早處理,胎位異常及時糾正,干預、規范治療才能提高患者檢查及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促進母親和嬰兒健康。
2.盡管分娩是人類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但大部分獨生子女孕婦生理素質差,總是多想,擔心寶寶不健康;長期緊張、壓抑、恐懼的心理,久而久之,導致睡眠不好,胎心音不好等。心理因素不僅是致病因素,也是致病的條件,由于獨生子女孕婦對妊娠認識不足,缺乏心理準備,在各種高危因素作用影響下,心理調節適應能力差,心理狀態極易失衡,更容易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通過產前教育如聽孕婦課看電教片,讓孕婦熟知妊娠各期的變化特點,增強產婦的產前認知,改善孕婦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提高圍生期保健質量絕大部分獨生子女孕婦能順利度過孕期的各種反應,適應各期的生理變化。醫護人員對其實施健康教育,因人而異制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孕婦的心理調適過程,讓其健康快樂的心情勇敢面對,使孕婦孕產期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順利度過妊娠期、分娩和產褥期。
3.目前計劃生育仍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懷孕的孕婦大多數為獨生子女的初產婦,大多嬌氣,任性,加上沒有懷孕和分娩的經驗,對孕期和分娩知識了解不多。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難免存在很多誤區,認為順產的產婦身材易變形,認為剖宮產的孩子孩子聰明些。總之剖宮產率居高不下,與獨生子女怕疼痛,分娩知識缺乏,心理素質差,對分娩有恐懼心理有關,促使剖宮產率增高。開展系統性產前教育,使孕婦認識到分娩是動物和人類繁衍的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一種本能行為,動物都具有適應、完成分娩過程的能力,何況是具有思維能力的人,充分讓孕婦意識到順產是最好的分娩方式。剖宮產手術是經腹的手術,對孕婦身體有創傷,孕婦不僅要承擔手術和麻醉帶來的風險,而且剖宮產手術留下的疤痕大,不美觀,子宮恢復慢,術后并發癥高。剖宮產的嬰兒未經過產道擠壓,新生兒肺炎發生率也較陰道分娩高。只有在出現有危及孕婦或胎兒生命的醫學指征時,才不得不采取剖宮產手術。自然分娩產婦子宮收縮力強,有利于排出惡露和子宮復舊,可減少產后出血,使產后形體恢復快。經順產分娩的嬰兒通過宮縮產道擠壓,是對大腦的第一次的按摩,同時有利于胎兒肺泡擴張,降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發病率。
因新生兒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住院的絕大多數嬰兒,來自剖宮產的新生兒。經研究證明,順產的兒童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定位能力強。開展產前健康教育,使孕婦及家屬對自然分娩和對剖宮產有了正確的判斷,可使孕婦及其家屬明確順產與剖宮產的利與弊,樹立順產的信心,選擇正確合理的分娩方式,減少因人為社會因素而要求剖宮產。觀察組的孕婦選擇自然分娩和主動要求試產的孕婦明顯提高,知道試產失敗再行剖宮產也不遲,無指征和指征不足的剖宮產率顯著降低,促進了自然分娩。健康教育讓孕婦知道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食品,它經濟方便,利于消化,含有抗體可以增強嬰兒的抗病能力,母乳喂養還能增進母子感情等。
四、結論
總之,加強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孕婦對妊娠分娩的認知水平,協助孕婦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為準媽媽做好心理和生理準備,對提高孕產婦的保健意識,發現高危妊娠,促進自然分娩,對降低剖宮產率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作者:余永英 單位:重慶市合川區婦幼保健院孕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