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護理論文
第一篇
一、家庭醫生簽約
在當今醫改以患者為中心、轉變服務模式、抑制醫藥費用惡性膨脹、控制醫療服務成本的今天,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效率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和高血壓患者簽訂家庭醫生簽約,對其實行慢性病管理。
二、慢性病管理
心理護理:由于高血壓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得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會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排解,則會產生情緒問題。輕者出現擔心、焦慮等情緒,而嚴重者則會發生抑郁,甚至悲觀厭世等情緒,產生嚴重的后果。在患者就醫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對患者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向患者詳細講解高血壓病有關的知識,積極解決患者存在的顧慮和疑惑,增加他們積極治療的信心。并且在日常的護理中,要多多鼓勵患者適當的運動,以及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文化娛樂活動,鼓勵他們從患病的陰影中積極走出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這樣對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良好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情緒穩定,精神愉快,安心靜養,更好地配合治療,保持血壓相對穩定,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飲食護理:合理膳食是控制高血壓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們在社區內廣泛宣傳健康飲食知識,在提倡低鹽飲食的同時,告誡高血壓患者尤其要注意低鹽、低脂、低糖、少葷多素、少膽固醇飲食。每天鈉鹽量≤6 g,食用油每天≤25 g,多吃蔬菜、水果,一般要求患者每日進食新鮮蔬菜達500 g,水果達100 g,雜糧如玉米、蕎麥、燕麥等;動物內臟、蛋黃含膽固醇高的應少吃,還要戒煙限酒,少飲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等。運動護理:適宜的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而且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血壓能夠更好的保持穩定。對于高血壓病患者,更應該積極的去適當運動,特別適合做一些有氧運動,可以大大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促進血壓的穩定。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建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步行、游泳、慢跑等,這樣可減輕患者的緊張情緒,促進康復。
用藥指導:良好的服藥習慣和依從性能夠保證患者的血壓相對穩定,對疾病的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所以該病的服藥依從性相對較差,我們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要告知患者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在自己服藥的過程中,不可隨意停藥和更改藥量,以免導致不良后果。并且要將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和家屬,以做到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時能夠及時發現,并且及時解決,特別要注意患者在服藥的過程中防止體位性低血壓造成直接暈倒或跌倒等意外。
自我監測:對社區內的高血壓患者,我們教會患者及家屬在家中測量血壓的方法并告知正常值,使其養成自我監測血壓的習慣。測量血壓時要做到定體位、定部位、定血壓計、定時間,并將結果做好記錄,監測每天的血壓高峰期,來決定用藥的時間及用量,有利于評價效果,為進一步治療提供參考。如患者無條件在家測血壓,則告知患者定期到社區服務站測血壓。健康體檢:給高血壓患者1年做1次健康體檢,包括體溫、脈搏、血壓、身高、體重、體質指數、聽力、視力、肝功、腎功、血脂、空腹血糖等,通過體檢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起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預防直立性低血壓:避免長時間站立,尤其是服藥后最初幾小時,長時間站立會使血液淤積于下肢,腦部血流量減少;避免突然改變體位;起床時做到“三個半分鐘”;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或蒸氣浴;不宜大量飲酒。直立性低血壓的表現:乏力、頭暈、心悸、出汗、惡心、嘔吐等,在聯合用藥、服首劑藥物或加量時應特別注意。在發生直立性低血壓時采取下肢抬高平臥,以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三、定期隨訪
定期的社區隨訪是保證正確用藥的措施。高血壓患者進入社區后患者的遵醫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社區護士堅持定期的隨訪,一般每季度隨訪1次,對第1次出現血壓控制不滿意,即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有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應在2周內再隨訪1次,連續2次血壓控制不滿意或藥物的不良反應難以控制的,建議轉診上級醫院,2周內主動隨訪。除做好疾病知識教育外,還對患者的正確用藥和監測有及時的指導作用,同時對患者保持有效用藥有警示作用,加強患者參與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遵醫率,保證用藥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四、定期復診
定期復診是使并發癥得以早診斷、早治療的有效方法。高血壓患者在社區的治療中,應在社區護士的正確指導下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應根據血壓控制情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診,確定治療的有效性,及時進行相關治療方案的調整。通過專科復診查體可使并發癥得以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五、健康教育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向患者宣教原發性高血壓的有關知識包括病因、誘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主要并發癥及危害性,以提高患者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知曉率,從而獲得較高控制率和治療率。自我護理: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自我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增加高血壓病的應對能力,減緩病程,減少并發癥。健康教育講座:舉辦高血壓病知識講座,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高血壓的康復保健知識,降低危險因素是防治高血壓發生、發展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雪梅 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后宰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第二篇
1、護理方法
1.1、術后護理:
①特級護理: 術后給予頭高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且利于顱內靜脈回流; 監測全身的血流動力學狀況十分重要,有條件的最好行持續動脈壓及中心靜脈壓監測,尤其要避免低血容量、過度灌注、貧血、高血壓; 監測術后凝血狀況,減少顱內出血的風險; 心電監護監測心率、血氧飽和度; 嚴密觀察患兒的意識、瞳孔,肢體活動,耐心詢問患兒有無頭痛、惡心、嘔吐等顱高壓癥狀; 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避免因患兒煩躁導致引流管脫出,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及引流量,引流量過多時可間斷夾閉引流管,更換引流袋應在無菌情況下進行,如有異常及時記錄并通知醫生,術后如無異常,應盡早拔除引流管,降低感染風險。②藥物護理: 預防性應用抗癲癇藥物,我科采用術后 3 天持續靜脈應用丙戊酸鈉,3 d 后改為口服,術后 4 周一直無癲癇的患兒可停藥; 防治血管痙攣( 尼莫地平) 及擴容藥物,可改善微循環,減少腦缺血發生的風險。③心理護理: 術后的心理護理也十分重要,最好指定與患兒做術前溝通的護士,安慰和關心患兒,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不但可以穩定患兒的情緒更有利于及時發現異常; 對于年齡過小對父母依賴性過強的兒童,可以允許家長在重癥監護病房陪同,在確保沒有發生顱內血腫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適當應用鎮靜藥物。④飲食護理: 術后第 1 天遵醫囑進流食,因咀嚼可能引發切口疼痛,早起給予不需要咀嚼的富含蛋白的流質飲食減少疼痛,避免進生冷食物,應鼓勵患兒進食,恢復腸道功能,后指導其逐步恢復正常進食。對于不愿進食的患兒給予靜脈營養,注意監測水電平衡。⑤切口護理: 切口位于術側的顳部,注意觀察敷料,兒童皮膚較薄,術后可應用水枕避免切口及其他部位受壓,導致局部缺血壞死; 切口感染多發生在術后 3 ~5 d,患兒多主訴局部疼痛,或者疼痛減輕后再次出現疼痛,換藥時可見局部有紅、腫、熱、壓痛及皮下積液表現,在換藥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仔細觀察患者的切口情況,遵醫囑準確使用抗生素。
1. 2、術后及出院后的康復指導
對于存在功能缺陷的患者應聯合康復科對患兒及家屬進行正確宣教,如保持患肢功能位,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盡量減少傷殘及程度,順利回歸社會。
2、結果
術后成功隨訪 21 例患兒,2 例失隨訪,隨訪期限 6~ 21 個月,平均 9 個月,隨訪內容為術前主要癥狀如頭痛、言語不清、肢體無力、TIA 發作等有明顯減輕或緩解確定為好轉。患兒癥狀好轉率 82. 61%。
3、討論
煙霧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確,Kamada 等認為此類患者存在基因突變或者缺失。兒童煙霧病患者發病年齡高峰期在 5 歲左右,主要表現為缺血癥狀,急性發作起病,常見的癥狀為發作性頭痛、言語功能障礙、肢體麻木無力、TIA 發作等,病后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在未找到其他明確的病因時,應考慮煙霧病,針對煙霧病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主要采用外科干預,包括以下三種方式: 直接血運重建、間接血運重建和聯合血運重建,目的是使腦血流重建,從而改善患者腦組織的低灌注狀態,以降低繼發性卒中的概率,其中 EDAS 和顱骨多點鉆孔術均屬于間接血運重建。目前公認的手術有效率為 40% ~50%,兒童手術效果好于成人。我科采用腦-硬膜-動脈血管融通術( EDAS) + 顱骨多點鉆孔手術,均屬于間接血運重建手段,操作相對簡單,副損傷小,不增加單項手術的并發癥,適用于兒童患者,輔以圍手術期針對性嚴密觀察病情,藥物、心理、并發癥護理、康復指導,減少了術后并發癥,臨床療效滿意。
作者:門煥麗 宋賀 劉莉 王坤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院神經外科
第三篇
1、方法
1.1對患者賦予人文關懷
根據老年患者的特點,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日常護理工作不僅僅只是操作而已,更重要的是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需求。通過主動與患者及家屬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經歷及家庭狀況,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社會文化、信仰等各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對患者所得疾患表示重視和關注,另一方面對其以往經歷和成績加以肯定和贊許,重振患者的價值感,使之在心理滿足和平衡基礎上,建立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依從感,以轉移疾患因素造成的心理壓抑。治療中,親切稱呼患者為爺爺、奶奶或老師,以增進護患間的親密感;對老年患者提出的一些生活照料要求,盡可能予以滿足;同時保持治療環境安靜,并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從多角度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關愛,以降低其焦慮情緒。
1.2尊重患者情感傾訴
對于情緒焦慮且束手無策的患者,認真傾聽其訴說,就其焦慮擔憂的疾病治療前景、衰老、經濟等問題,從當前的醫學發展水平、社會醫療保障支持、家人關愛等方面予以勸慰和疏導。并就其關心的問題,耐心進行解釋和引導,使患者疑惑、焦慮情緒得以消除,心理壓力逐漸釋放,從而由茫然、被動治療轉向主動配合治療。疏導中要注意保護患者的尊嚴,切勿操之過急,避免引起反感。本組患者 102 例在治療初期存在否定、束手無策心理,表現出毫無主張,任由家屬和醫生來確定治療,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治療。
1.3用真誠和耐心化解患者的偏執
偏執、多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該類患者具有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大發脾氣,對醫務人員作出的解釋不能理性接受的特征。為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我們選擇性格溫和、有耐心、責任感強的護士相對固定地為其服務。并通過家庭成員,尤其是患者愛人一同對患者進行疏導工作。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可緩沖應激事件對患者情緒的影響,預防和降低抑郁的發生。注重對家庭成員的教育,以保證高質量的社會支持的提供。就患者治療中不時爆發的無名怒氣、指責及治療中的固執已見,盡量通過解釋和一如既往的服務行為消除患者的怒火和偏執,待其怒氣平息后,再就相關問題進行溝通,并將他人的治療效果傳遞給患者聽,用真誠和耐心化解患者的偏執和多疑,保證治療持續進行。
1.4鼓勵患者堅持治療
由于血透并發癥較多,加上老年患者機體老化,癥狀不易好轉,易出現悲觀絕望情緒,導致自行拔管、拒絕透析等情況發生。對此,我們盡量避免使用責怪批評語氣,一方面聽取患者不滿與苦衷,一方面耐心地進行勸導,從生命的珍貴、醫療的水平、生活的美好多個角度幫助患者解除自暴自棄行為,使之坦然面對現實,正確對待治療中的各項問題。并幫助患者同病友間建立聯系,通過相互交流,提高持續治療的信心。
1.5強化健康教育宣傳
針對老年患者因疾病知識認知不足而導致的悲觀絕望心理,我們從健康教育宣傳著手,利用透析間隙就疾病發生的病因、機制、治療、相關檢查、飲食、運動等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解,特別就血透的目的、方法和基本原理進行重點宣傳,消除患者對血透安全性的顧慮,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并定期組織腎友會及相關小講座,如抑郁癥、透析相關性高血壓等專題講座,讓患者盡快適應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生活狀況,使之達到對疾病既不盲目緊張、焦慮,又能正確面對且積極治療的目的。
2、結果
通過心理支持,經 3 ~ 6 個月的心理疏導,80 例心理焦慮患者同本組其他患者一道較好地依照治療方案,按時進行透析治療,無患者因心理問題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
3、討論
進入老年期后的患者不但生理上會發生變化,心理上也有很大變化,加之疾病來襲,促使不同的心理問題的形成。慢性腎衰竭平時無明顯癥狀,大多在體檢或其他病癥檢查時查出,嚴重者則進入尿毒癥期,需要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病,多數老年患者難以面對和接受,抑郁焦慮心理隨之產生。血透治療中,患者反復承受疾病折磨,生活質量低下,加之對透析知識的缺乏及治療時反復穿刺自體內瘺等帶來的疼痛和恐懼,易產生抑郁焦慮心理。腎病血透老年患者因機體衰老,病情轉歸緩慢,反復發作不易控制,患者飽受各種病痛折磨,易出現悲觀絕望情緒,喪失治療信心,甚至出現自拔透析通路等自殺傾向。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予以疏導與支持,是血透護理工作的重點。心理支持與疏導應從多方面著手,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且持續進行方能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疏導中要以鼓勵為主,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使之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家庭成員的支持相當重要,所以做好患者家屬的溝通工作有積極的協同作用。
4、結語
綜上,老年維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問題較為普遍和嚴重,在對其進行血透治療的同時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心理護理是護士和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一種雙主體的實踐活動,護士自身的心理素質對實施心理護理和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有著較大的影響。血透專科護士應以自信端莊的外表、和藹可親的態度、積極陽光的心態贏得患者的信任,并在護理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根據不同的類型予以支持與幫助,提高老年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積極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作者:馬春妍 楊倩 李巧 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