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藝術理論
一、七世紀初,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570一632),在阿拉伯半島的希賈茲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穆斯林們逐漸淡化了部落民族和宗教觀念,在共同的伊斯蘭教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神權國家。穆斯林們在“圣戰”的號召下向東、向西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戰爭,歷史上稱為“民族大征服”。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擴張,穆斯林們先后征服了薩珊波斯、印度西北部地區、中亞、拜占庭帝國統治的敘利亞和埃及、北非、西班牙,建立起東自印度西北和中亞,西達西班牙的大帝國。
隨著帝國的建立和壯大,在阿拉伯半島孕育起來的伊斯蘭文明由萌芽趨向成熟。阿拉伯民族變多神教為信奉一神的伊斯蘭教不是偶然的,而是半島社會制度發生巨大變革時期的產物,它是阿拉伯人急需尋求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和社會組織形式,來替代行將崩演和解體的氏族經濟和氏族社會的需要相適應的。伊斯蘭文化的孕育、誕生和成長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阿拉伯半島的經濟、政治、文化、種族、語言、地域等因素的制約下脫胎成型的。如果單從文化的角度看,伊斯蘭文化則是在古代閃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如希臘、羅馬、拜占庭、敘利亞、波斯、印度、中國等古代文化的營養,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有機結合的產物。伊斯蘭裝飾藝術同樣如此。
二、伊斯蘭裝飾藝術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隨著穆斯林的征戰而孕育散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第一、多元而統一是伊斯蘭裝飾藝術,甚至是整個伊斯蘭文明最顯著的特點。在伊斯蘭世界演進的歷史中,東西方各種早已高度復雜化的古代文明都成為后進社會的阿拉伯人不得不跨越的屏障。八世紀初形成的阿拉伯帝國,將伊斯蘭教傳播到中亞、西亞、北非、和西歐的廣大地區。此后的幾個世紀,各個不同民族的穆斯林由于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之間產生了血緣和精神的融合。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敘利亞人、埃及人、阿富汗人、印度人、貝貝爾人、西班牙人促使著這些文明向前發展。他們除了妥協調和之外別無選擇。但是伊斯蘭教的發展方向是相當明確的,在格守樸素的伊斯蘭基本信仰的基礎上,對可調和的東西采取包容的態度。他繼承波斯薩珊王朝優秀的藝術傳統,吸取西方希臘、羅馬、拜占庭的藝術甚至東方印度、中國的藝術精華,使其為伊斯蘭的宗教信仰服務。
就以伊斯蘭裝飾藝術的典型代表伊斯蘭建筑而言,在具有基本的共同的伊斯蘭特點之下,由于各個民族復雜、自然環境和地方傳統有較大差異,因此各個地區的建筑風格也不盡相同,各具特色。例如法國巴黎清真寺,把圓形的拱頂變成了梭形拱頂。
菲律賓馬尼拉清真寺,造型別致精巧,猶如碧海微波中的一葉輕舟。非洲馬里的杰內大清真寺,沒有高聳人云的光塔,沒有令人仰慕的巨大圓拱頂,更沒有華麗的裝飾,全是用生土(土塊)建起的清真寺,外向粗獷,是非洲原始宗教和伊斯蘭結合在建筑藝術上的反映。圖一格拉夫“紅堡”上的一座角樓,說明了圓頂在印度的發展,在這里圓頂已變成倒扣的花冠。
第二、伊斯蘭裝飾藝術中的工藝門類繁多,制作材料多樣。裝飾常常都用陶瓷、馬圖一賽克或花磚、灰泥、木材、大理石、巖石或赤陶等裝飾物完全包覆起來,并且所用的裝飾材料通常不止一種。伊斯蘭裝飾藝術本身而言,因為地區廣闊,吸收的各地藝術門類的緣由,除發展了伊斯蘭特有的裝飾藝術外,還把大量的工藝技術豐富并兼容使用。金屬器、玻璃、象牙、木刻、陶瓷、織毯、細密畫等各種裝飾藝術的制作技藝和藝術水準均登峰造極。
雕塑和繪畫藝術在伊斯蘭世界從未象在若干其他文化中那樣充分發展;這種情況,再加上普遍喜好裝飾,促使伊斯蘭工匠的技藝在另夕卜些領域達到了極高的水平。這些裝飾藝術有的甚至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就伊斯蘭陶瓷為例,是古代陶瓷和中世紀陶瓷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古埃及人掌握的上釉技術和美索不達米亞人懂得如何低溫燒制彩色釉陶或馬略爾卡陶,均為伊斯蘭工藝者采用,并配合也總裝飾手法雕刻,包括多彩拉毛粉飾法,即刮擦陶器表面涂層以顯示下部涂層;在泥釉層即陶坯表面的奶油色涂層上進行裝飾;厚涂彩釉,即涂上很粘稠的的涂料而是陶器表面凹凸不平。他們還采用新型的裝飾方法,包括雕版搪筑、鏤雕;特別是從八世紀開始采用的上釉技術,所使用的釉料具有美麗的金屬光澤,其色普范圍從赤金色指導橄欖綠色。
第三、伊斯蘭裝飾紋樣也獨具風格。一方面,極盡繁瑣華麗、抽象性的裝飾;另一方面,發展了獨特的、讓世人矚目的伊斯蘭紋樣品類。伊斯蘭裝飾紋樣通常稱之為阿拉伯圖案的抽象藝術,它廣泛應用于建筑物表面裝飾、書籍裝幀、陶瓷、雕刻、紡織物等各個方面。有時單獨使用,有時和繪畫結合,發揮了重要裝飾作用。
幾乎在所有能進行裝飾的地方都盡可能進行了裝飾,繁瑣的程度幾近為裝飾而裝飾的地步。伊斯蘭建筑中一個最具有特色的因素石鐘乳體最能說明這一點。最初的石鐘乳體只是在方的基礎上砌圓屋頂或多邊形屋頂時砌筑內角拱,這完全是結構上的需要。后逐漸發展,增加內角拱的數量,又在每一個尖角上鑿一個凹坑,使之產生柔和感,并將他們成串的連接起來,創造出華麗的裝飾效果。到后來運用到一切向外挑圖二出的部位。后經各地建筑師的不斷發揮,鐘乳體的變化愈來愈多,形式愈趨復雜的纖巧,結構因素演變為純粹的裝飾因素。還有用于建筑的外墻面的彩色瓷磚,起初僅用于裝飾墻的下半部,后來到十四世紀末,帖木爾王朝時期,力求豪華中,使其遍及整堵墻壁,甚至整個建筑物,不留一點空白,甚至還有將晶瑩明亮的鏡片鑲在圖案中,真是金碧輝煌,璀璨奪目。
伊斯蘭裝飾圖案完全排斥寫實的生物形象而以阿拉伯式圖案為主。這固然是由于教規的禁忌,但是琉璃磚飾面在工藝上不適于表現寫實形象也是因素之一。在伊斯蘭世界,傾向于純粹的抽象圖案是游牧社會的藝術的表現,在諸如這類小塊毯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同一類抽象圖案以重復出現的方式布滿整個裝飾面。圖三這塊地毯中最突出的清真寺中的米海拉布,它是作為半抽象裝飾而被運用的。這件作品體現出伊斯蘭藝術的幾個基本特性:華麗、半抽象化裝飾;游牧民族的審美遺產;已達到精美藝術水平的技藝;視覺上的不同變化成分的混合,在對米海拉布的描繪中顯示出來的華美裝飾的創造性。伊斯蘭裝飾中,發展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裝飾紋樣,這些圖案以差不多是無限延續的方式被應用,并且其形狀變化也是無窮無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