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數學論文
一、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教材與考試制度方面的因素
當前所使用的高中數學教材和考試制度本身也會促使“學困生”的形成。目前,就高中數學教材而言,許多練習題較為簡單,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相對較為單一,難度大、綜合性強的習題非常少,而在平時的考試中,所涉及的數學題通常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一部分學生不能適應這樣的考試,成績較低,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高中數學的興趣,自然成為了“學困生”。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
事實上,目前我國的高中教育還是“精英教育”,部分學校和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一部分教師的教學往往脫離學生的實際心理接受能力,使得部分學生難以接受部分知識;一部分教師忙于趕進度,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時出現了“消化不良”“跟不上”等現象;一部分教師忙于優等生的培養,忽視“學困生”的數學學習,無疑拋棄了部分學生,極大地挫傷了這些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二、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基于以上關于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的調查與分析,筆者下面提出如下幾點關于高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重要措施。
(一)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
眾所周知,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是最重要的“教師”,學生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教師應主動多和家長溝通交流,尤其是“學困生”的家長,讓他們明白自己平時的行為言語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明白教育好學生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明白忙于自己的事業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教育;明白學生在家中學習時不能看電視、不能打麻將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明白教育學生時要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明白平時要多鼓勵學生上進,要多督促學生認真學習;明白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二)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高中數學這門課感興趣、帶著興趣去學數學,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最大化地激發,數學才能學好。受考試制度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高分和理想的名次,如果他們在考試中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和好的名次,那么勢必會造成學生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結合學科特點、學生實際情況,主動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不因為學生一兩次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就大加指責,給學生潑涼水,而是應多與這些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探討數學學習困難的癥結,最大程度地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內部動力,培養他們不怕困難、敢于向困難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三)給予學困生學法指導,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出現學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習方法不科學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優秀教師教學的目的其實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如何學習,作為教師應針對高中數學的特點,在學習方法上對學生加以指導,指導他們如何課前預習、如何上課聽課、如何上課作筆記、如何思考、如何課后復習等。
(四)結合實際,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于高中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教學內容等的實際,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情境,積極營造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的教學環境,堅決防止“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要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到深,教學設計要做到“目標分層、學生分層、課堂分層、練習分層、作業分層”的原則,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動腦、動手、動筆、合作交流,從而保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高效課堂模式的形成和落實,真正達到因材施教。(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三、總結
總之,隨著高中教育的逐漸普及和中考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中數學學困生人數不斷增加,大批高中數學學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了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正視的問題,高中數學教師應具有高中數學新課改的緊迫改、使命感,認真分析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對策,借助高中數學新課改,對學困生進行有效轉化,使他們都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作者:趙興全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