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興趣,引起思維。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
心理學認為,學生動機與興趣、情感、反饋、獎懲等多種因素有關,而興趣在學習動機中居核心地位,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動力源泉。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逐漸樹立創新精神、培養創造性思維,從而發展創造能力。在上《商品的基本屬性》時,問學生:“你們最熟悉的廣告詞是什么?”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踴躍回答,熱情高漲,氣氛活躍,隨即提問:你記住他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包含了經濟學的什么道理?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并主動地閱讀課本尋找答案,經過思考、議論,學生領悟到廣告詞的經濟內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法,并加以優化組合,產生整體良好的效果,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熱情。政治課教學需要教師樹立創造性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求實求新。突破自我,超越他人。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寬松的育人環境
實踐證明,沒有平等的師生關系,又沒有寬松的育人環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而有特殊的認識過程,兩個認識主體具有能動性,教學雙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師生作為教與學的施動者,始終處于能動狀態,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合作性,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的育人環境。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明主、開放的狀態,具有親和力、吸引力和滲透力,從而有效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和目標。
三、開展多樣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中突出學生主體意識,體現學生主動參與性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體驗學習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發散性、批判性、系統性的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指我們在感受知事物的基礎上,聯想起其他相關的甚至暫不相關的人、事概念的心理活動。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流暢的、獨特的變換的思維方式,它有利于培養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靈活性,對培養學生知識遷就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批判性思維以辯證思想為基礎,是指思維活動中獨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他要求學生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敢于挑戰權威,質疑權威,甚至否定權威,而不是把教科書視為“圣經”,對教師奉若神明。在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辨析式的提問,誘導學生爭論、質疑,激發學生們的思維的批判性。系統性思維是指注重各學科知識之間,學科內整體與部分之間,全程與階段之間,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相通性和內在聯系,通過分析、綜合、融會貫通,使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一種思維方式。其間包括發散和聚合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宏觀視野,構建立體的知識結構。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的教學必須堅持遵循教學規律
與形成教學個性特色有機統一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許多教師都進行了許多富有特色個性的嘗試和革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通過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談吐、瀟灑的風度儀表、穩重的行為舉止、廣博的知識閱歷、精彩教學藝術、高尚的品德修養、高雅的內在氣質等人格魅力吸引、感染和打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性成長,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是非常必要的。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生動和形象,是教師于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理論抽象內容枯燥,要想讓學生想聽、愿聽、樂聽,教師必須把抽象的知識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通俗易懂,可結合名言趣社會熱點,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增強課堂效果。總之,政治教師要主動地幫助學生迎接這一新的形式下的挑戰,并且教師們應該大膽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創新,以負責的精神、務實的作風、高昂的姿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作者:王娜娜 單位:河北滄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