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教育論文
一、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適當的懲罰
學校是一個集體,是一個縮小的社會。大家知道,社會上的規章制度可是比學校的多很多,因此,學生在學校能適應,那么等學生長大走向社會,會很快融入其中。小學生在班級里,不僅要遵循班級的規章制度,還要遵守學校的校規和小學生守則。當學生違反的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懲罰,會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自己的舉止。此外,懲罰使學生產生不愉快的羞恥感,對學生產生負強化的作用,從而讓犯錯誤的概率降到最低。通過懲罰,從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知道哪些界限不可逾越,明白有些權威不可侵犯,樹立紀律觀、法律觀,最終讓這種意識強化成學生的內需,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二、懲罰為學校秩序護航
學校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學校就要有良好的校風和紀律。為此,學校制定了校規和班訓,來保證正常的日常教學。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沒有接觸過、甚至不知道紀律這個詞,沒有基本的集體主義觀,并且最重要的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的學生嬌縱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違反紀律,破壞校規,挑戰權威。此時,我們如果再把賞識教育當作法寶,對學生一味地賞識,不僅會助長學生囂張的氣焰,還讓學校的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如果我們用懲罰進行教育,會讓學生有所忌和收斂,從而樹立校規校紀的權威,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當學生違反了紀律,我們需要給學生適當的懲罰,并通過說服教育,使其知道自己的錯誤,防止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有了懲罰為學校保駕護航,學校的秩序更為良好,學生的成長發展更為科學。
三、懲罰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實施科學合理的懲罰前提是教師和學生有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教師之所以為教師,是因為其有他本身的權威性,能夠正常有權利行使懲罰,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能夠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懲罰,并能接受教訓,對所犯錯誤進行改正。時下,師生關系由原來的“師道尊嚴”漸漸地變成師生民主平等,注重維護學生尊嚴,保護學生權利,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好的趨勢,但在現實中往往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面對學生犯錯時,就不能很好的管制,不僅教師無威信無尊嚴,還可能導致教師的責任心越來越差。所以,讓教師行使懲罰權,不僅是對教育教學負責,更是讓學生科學健康成長的保證。教師在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和公正,讓學生知道自己對他們的關懷和責任心,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賞識教育不能解決教育中的所有問題,而教育懲罰也不是全都是負面和消極的。正常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懲罰,并且合理地運用懲罰,會讓師生關系更加健康和融洽。本文對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能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導。
作者:韓廣軍 單位:河北省沙河市白塔學區章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