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幼兒教育論文
一、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品德教育
例如教師每天在門口迎接幼兒入園,見到孩子面帶微笑問聲早上好,這時孩子會微笑回敬等小環節,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使幼兒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逐漸演變成個人習慣行為。因此,通過教育的實踐與思考,我們深刻感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我們應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弘揚德育滲透育人的特殊作用,從而促進每位幼兒健康、持續的發展。
二、在游戲教學中滲透德育
游戲是兒童喜歡的形式,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也是進行幼兒教育的最好方式。設計完整的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也對幼兒社會形為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實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表達的能力,使身心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1.游戲活動能夠提高語言的交往能力。幼兒在游戲中不是簡單的對話,而是學習用組合的方式把語言作為思想和行動的工具。
2.利用體育游戲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體育游戲符合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我們應根據一定的游戲規則,通過跑、跳、舉、抓等體育動作來進行游戲活動,產生一定的游戲結果。例如貼人游戲、老鷹抓小雞、撈魚等都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承受挫折的能力、與小朋友團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很好地培養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頑強拼搏以及不怕苦的奮斗精神。
3.德育在智力游戲中的作用。智力游戲是根據一定的智育任務設計的一種有規則的游戲。有趣的智力游戲能激發幼兒的情緒,促使幼兒有意控制自己的行為,誠實遵守游戲規則,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完成任務的持久性,有利于幼兒意志品質的形成。因此,幼兒需要游戲,同樣也需要德育,在幼兒游戲的同時也要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這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三、做好家園共育,強化德育教育
教師應做好家庭、幼兒園、社區之間的相互聯系,做到一致性。如果在幼兒園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無法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教師與家長完全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孩子培養好,因此,我們要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冊等,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從而達到幼兒教育的最終目的。
1.教師要對幼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實踐,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的表率,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和利用教師自身素質所具有的德育作用,尤其注重專業理念和師德。教師應努力做到用幼兒的思想、幼兒的語言、幼兒的行為、幼兒的情感來教導幼兒,及時與孩子的家長溝通孩子的近況,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狀況,反映孩子在學校的情況,這樣能很好地促進孩子的德育教育。
2.家長要督促幼兒,經常與幼兒溝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認可幼兒在幼兒園所受的教育,并要注意幫助其鞏固下來。同時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及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3.家園雙方應共同分擔教育責任,努力提升合作共育能力,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發展水平上的多方面發展,這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雙方合作共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認真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情況,以便于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使雙方加強了解,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只有這樣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才能盡快養成。家園合作的出發點是獲得家長的配合,充分調動家長資源,實現雙方共育,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礎,因此幼兒階段應該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培養孩子的品行。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德育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到幼兒德育的重要性,多關心幼兒的德育教育,把孩子培養成勇探究、勇敢自信、有責任感的人,就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任務。
作者:趙青倩 單位:河北省柏鄉縣職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