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財務管理論文
一、醫院財務評價指標存在的問題
1.不少醫院在權重的設置上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如,整體收益指標是各家醫院最為看重的,也是占比最高的,通常都占30%甚至50%以上,比重過高,而關于醫院的償債能力上,則被輕視甚至忽視,占比不到一成,這不符合財務管理和評價的要求。又如,在評價方式上,上級評價和專家評價占比較重,而行業評價和社會評價則占比較輕;收入、支出等財務性指標占比較大,而服務等待時間減少、患者滿意度提升等的比重則較小,等等。這些,也都使得績效考核體系設置不科學。
2.忽視考核結果的運用
財務績效考核的指標設置,大多側重于已經發生的財務行為,而忽視了財務風險的預防。一方面,績效考核出來后,更多的是用于獎勵先進,沒有對考核分數較低的醫療環節和科室采取相應的懲處和提高的措施。另一方面,績效考核是與職工的收入和獎金掛鉤,有弄虛作假現象,競爭變得無序化,增加了額外的風險。這就使得考核只是一種事后考核,而沒有真正起到激勵后進、加以整改、減少潛在財務風險的作用。
二、科學設置財務考核指標的措施
1.要科學設置評價的范圍和指標
財務評價指標的設置,應該是覆蓋全醫院的各個領域、各個服務環節和各個科室。評價的方式方法要多樣,方式上要財務上級管理部門評價、專家評價、患者評價和行業評價相結合,方法上要分值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相結合。在大指標的設置上,要有償債能力、收益能力、潛在的發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履職盡責能力等構成。在指標的設置上,一方面可以按照各個科室的職能進行劃分,如臨床科室、門診科室、檢查科室、藥劑部門等,再在各科室進行指標細分;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醫療程序進行劃分,從掛號-門診-住院-手術-結算進行職能細分。細分指標上要全面,既考慮收入,也考慮支出,治愈率,滿意度。
2.要合理設置各項指標的權重
指標權重的設置是評價體系的重點,但是又因“院”而異,沒有具體的標準。比如,對于剛成立的醫院來說,償債能力的權重應大一點,防止財務風險。而對于本身各項設備齊全,投資也較大的醫院,盈利能力的指標占比會重一點,以保證醫院的正常運營。針對目前國家對于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醫院在指標設置上要更加關注成本控制能力,在業務接待、衛生品消耗、管理費用占比等指標上要傾斜。同時,指標的權重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如果當年受到的投訴較多、發生的醫療事故較多,則在下一年度的考核中,要適當加重這方面的分值,提高評價指標的針對性。
3.要提高績效指標評價結果的運用
加強結果運用,是財務績效評價的目的,也是強化財務管理的基礎。一方面,要及時的反饋財務考核信息,如在上年度中發現償債能力下降或者沒有達到相關要求時,要提請管理層及時拿出針對性的措施。另一方面,要從考核指標中增加預見性,如,從放射科的收益中得出設備的使用情況,從而決定要不要再增加人員或者設備,從而提高醫院財產的使用率,提高收益。同時,要有效地避免形成科室和職工之間的惡性競爭,弱化指標中收益在獎金和職稱評價中的比重,引導職工提高業務能力和醫風醫德。
作者:甘麗云 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