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道德教育論文
一、校企合作中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有利因素
1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生動的職業環境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不僅有職業操作技能的訓練,更有人與人之間思想觀念的碰撞,以及利與弊的沖突、取與舍的衡量等。正是在這種矛盾統一中,學生才能獲得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訓練。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風氣、企業氛圍、企業輿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教學中,老師傳授的職業道德理論與企業要求相融合,并迅速轉化到現實的職業行為當中,內化為學生的職業信念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實習、實訓的崗位職責、用人標準、勞動紀律既是對學生的要求和約束,也是檢驗理論學習和道德認識成果的實踐機會,為學生畢業后能較快地適應職業環境奠定基礎。
2有利于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和形成
職業道德素質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的職業責任、職業態度、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作風等。職業道德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漸進、復雜的過程,從職業道德認知到情感的培育、意志的錘煉、行為的形成,都統一貫穿于職業道德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進行著道德體驗,在真實的矛盾與沖突中會直接引起學生原有的道德認知與現實之間的不平衡,促使其能動性的產生,形成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職業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職業認知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理體驗。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學生處于共同的企業文化環境中,企業文化的影響有助于學生在情感上接受自己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產生對職業的認同、欣賞、自豪的態度,樹立敬業意識和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意志表現為職業者在追求職業道德理想過程中的心理控制能力。學生在企業工作環境的各種道德情境中,能夠廣泛深入接觸外部事物,感受客觀現實對自身的要求,從而產生職業道德需要,自覺實踐道德規范,提升精神境界。學生在不斷克服心理沖突,戰勝、超越自我中,提高解決道德問題的能力,增強克服困難和障礙的毅力,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意志品質。職業道德行為是在正確的道德意識支配下,在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勵下,表現出來的一系列有道德意義的具體行動。校企合作能為學生在崗位實踐中實現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提供條件,學生在企業工作環境中按行業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要求制定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行為。
3有利于職業道德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種理論化、知識化的、在虛擬的情境中進行的德育,這種脫離實踐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理論灌輸很難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開展校企合作,實現了從理論灌輸到實踐參與的轉變,學生在實際參與、實踐體驗中理解和認同道德規范。在崗位實踐中,通過學校指導老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引導,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要素的德育作用,充分挖掘實踐參與過程中的德育功能,加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勞動態度教育;誠實守信、團結合作、艱苦創業的職業品質教育;遵守勞動紀律、嚴格執行勞動規范、科學規范操作的行為規范教育;立足基層、在艱苦環境就業創業、建功立業的職業理想教育。通過校內外相結合、理論灌輸與實踐參與體驗相結合的職業素養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做到德育與技能共同提高,高技能和高素質共同促進,把高職學生培養成先進科學技術的直接轉化者、國家財富的直接創造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者。
二、校企合作中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舉措
1充分利用企業德育資源,共同打造職業道德教育平臺
在校企合作中,優秀的合作企業不僅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專業技能發展的平臺,也為他們提供了思想和心靈成長的空間。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管理思想、企業規章制度、企業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跡都能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學校要充分利用這豐富的德育資源,和企業開展多方面的合作。一是校企雙方共同討論制定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材安排、考核標準等事項。二是增加人員往來,企業可以吸收學校的教師到企業來學習企業對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和管理的方法。學校也可以聘用優秀的一線技術工人師傅作為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兼職教師,充實職業道德教育的師資隊伍力量。三是邀請一些企業的老總或優秀員工到學校做敬業愛崗方面的職業道德講座或報告。四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職業道德的考核標準,作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參考指標,對學生將來的就業起到積極的意義,使學生真正重視職業道德的學習。因此,職業道德教育只有在學校和企業共同合作的基礎上,采取校企互動的教育模式,才能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2成立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指導管理部門
校企合作中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需要,更是企業的需要。作為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其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有重要作用。就企業而言,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因此,校企要建立、健全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負責、齊抓共管、多管齊下的德育領導管理體制,并由學校學工處、就業實訓中心、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企業人力資源部共同組建一個職業道德教育指導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校企合作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統一協調籌劃工作,學校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調研,擔任校企合作基地的德育指導老師,一方面,獲取企業對學生表現的反饋信息,以及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定期在企業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生活困難、心理困惑、思想狀況等,幫助學生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在職業崗位實踐中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保證職業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可聘請企業優秀員工擔任德育指導老師,利用他們自身的感人事例教育、感染和激勵學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先進典型、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積極性。
3確保經費投入和完善激勵機制
校企合作中要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落到實處,校企雙方在協商制定學生實習實訓德育計劃、明確目標、制定德育實施方案和工作條例外,更重要的是要保障經費的投入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在經費方面,政府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和政策的傾斜,將德育合作管理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因為對企業來說,提高產品質量和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它們生存發展的前提,把相當數量資金投在實習學生的德育教育中,目前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都不會積極響應。當然,校企合作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畢竟是校企雙贏的事情,校企雙方有必要加大德育工作費用投入的范圍,如經常性的德育工作經費、大型宣傳教育活動經費、組織德育理論研究和實踐調研的經費,以及德育課程開設所需經費及德育工作者的待遇等。另一方面,政府、學校和企業要建立穩定的德育激勵機制,通過表彰獎勵、輿論宣傳,解決合作過程中德育系統動力的激發問題。如設立校企合作政府獎勵資金和補助資金,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促進校企德育合作快速發展。學校和企業可以采用提供獎助學金、教學金等方式,對德育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指導教師和德育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物質和精神激勵,促使校企全面、全方位、全員、全程育人氛圍和德育工作積極性的形成,激發學生提高自身德育素質的自覺性。
4完善學生德育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
通常學校的德育考評都是以檢查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情況為重點,采取筆試、平時上課表現或幾次模擬實踐為依據,考評的主體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或班級輔導員,這樣的考評具有片面性、不夠客觀,直接影響德育的有效性。在校企合作中,學生的實習、實訓多數在企業進行,企業和社會對學生德育的評價很重要。因而,高職院校要聯合合作企業,把對學生的品德考核納入校企合作管理體系,也作為企業指導老師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實現德育考評主體多元化。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期間的考評由企業的管理人員或師傅、專業實踐指導教師等共同進行,根據學生的崗位職責履行情況、崗位適應能力、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勞動紀律、工作能力、創新精神等學生德育素質進行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日常行為表現由系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給予評定。在內容上也可將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的表現和感想、企業調查報告以及其他校內外社會實踐的參與情況和心得體會、課堂答辯等內容納入考評的范疇,這樣的考評更全面,可以彌補傳統德育考評方式的不足。
作者:許會明 單位: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