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喜好,并無好與壞之分。中國高中教育是一年的通識,加上兩年的專攻。整個高中階段需要學習的課程就是只有固定的那幾門。這個相對不太自由的課程設置經常被很多人批得一文不值。無論是否對所有這些課程感興趣,學生就一定要學。但是,這種有延續性的設置,恰好給予了學生堅實的基礎。學生對這些科目的學習有一定的持續性,知識架構更加牢固,也更容易將學科知識串聯起來。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來說,學科基礎很重要。相對而言,美國高中課程就剛好相反。美國高中采用學分制。學生修滿一定的學分才能夠順利畢業。一般學校會將課程劃分成英語、數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藝術、世界語言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只要學分達標,沒有特別規定學生必須要選擇什么科目。多數美國高中提供的課程選擇在40-50種,有學年課程和學期課程。這種自由的選課方式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去了解各個領域,對感興趣的科目有所涉獵。這種方式對學生而言相對輕松,但跟中國相比,課程缺少了延續性和學科之間知識的串聯。在美國高中,可以發現美國學生可能會在別的學科懂得比中國學生多,但是一到中國學生熟悉的科目,中國學生對知識架構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上課時,美國學生的發問會摻雜一些他們本應熟知的內容,這也是源于基礎的不牢固。英國高中頭兩年要求學生從約80門課中選擇5-8門,進行兩年的學習。這個階段是普通高中階段,課程相對簡單。當進入預科階段時,只選3-4門課。預科兩年的學習相當于中國高三和大一的內容。英國學生在更年輕的時候進入了??频膶W習。這種設置讓學生更早地接觸高等教育,學生也能建立一定的基礎。但是,在高中階段就決定了以后可能的人生和職業,是否有揠苗助長的嫌疑?
二、升學
英美兩國的大學在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極大,學生在升學方面和中國有何異同呢?在中國,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是最主要的途徑。分數決定一切。在高考大流中,一分,可以對學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作出判決。以中國國情來說,這無可厚非。面對有限的教育資源,無限的競爭,可能這種方式才能夠保證絕大多數的明日之星的利益。美國有超過4000所大學。只要學生想上大學,就一定可以。高中和本科教育是美國教育的起點。在美國,高中最后一年的上學期是申請季。學生向心儀的大學提交申請,包括成績和個人陳述等。學校經過綜合考慮之后決定是否錄取。這樣的模式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雖說對于學生來說選擇多了,也相對容易了,但是能否找到一間適合自己的大學,依然是大問題。再者,雖說不是“唯分論”,但是從近年的數據上看,分數也漸漸成為了申請者必須經過的一道坎。而且,美國的高中很少會有標準考試輔導,而且平時所學與其關聯不大,這也成為很多美國學生所詬病的一點。英國的升學模式介于中美之間。英國學生在預科第二年的上半年提交申請。除了文書以外,第一年期末的標準考試成績是重要的一部分。雖不像中國分分必爭,但是考試的成績是很多學??紤]的第一要素。很多學校的官網上會明確地標明申報該校最低的成績要求。這使得很多學生開始“搶分”。也由于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多英國大學的教授發現他們的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大學教育,開始向教育部門要求進行改革。
三、結語
縱觀世界各國的高中教育,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體系。各國有著自己的方式和考慮。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中國的教育改革將何去何從,改革有何成效,都只能由時間來驗證了。
作者:陳穎杰 單位:韋伯拉漢莫森中學 < 韋伯拉漢,馬薩諸塞州,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