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
(一)尊重學生成長規律
對于小學生來說,這個學習階段是其一生的道德觀培養的初級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積極思考,科學教學,做好榜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二)適時指導,利用課堂教學進行德育穿插
學校是一個學生求學成長的大環境,學生在這里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學習如何為人處世,因此一個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的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小學生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對事物的認知方面都還處于一個模糊的階段,并沒有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因而教師應在這一階段給予適時的指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教會學生一種思維方式,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明辨是非,并遵守一定的道德規范。因為課堂教學在德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德育教學要成功實施就必須走進課堂。教師應該緊握機會,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運用科學思維合理安排各種學習計劃。同時,在教學中,不僅要充分利用德育課堂的教學機會,還要將這種教學穿插到其他學科的相關教學中去。在其他學科中,教師一樣要注重把握機會,于本學科教學中穿插相關德育教學。
(三)開展活動,豐富德育教學
在小學課堂里,學校每周都會設置相應的班會或者少先隊小隊等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德育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便利條件,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德育實踐,將其在課堂中理解吸收的理論更好地聯系并落實到實踐中。如:學生的學習成績通常會有較大差距,教師可以開展“一幫一”活動,組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相對落后的學生結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輔導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助人為樂,而成績差的學生則能更好地感受到人文關懷,所有學生在幫助與被幫助的過程中培養了團結互助的精神。又如:我們可以在空余時間或者是節假日組織大家去福利院,給孤寡老人講故事,表演節目,從現實做起,奉獻自己的愛心,從小培養學生的尊老愛幼的意識。
二、結論
小學的德育教學比較容易被忽視,而真正實施了的德育教學也沒有從實質上得以提高,這無論是對于學生個人還是對于社會的長期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因而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這不僅需要全社會予以關注,還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這樣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社會將成為一個真正和諧文明的社會。
作者:李洪信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膠西鎮百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