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學前教育論文
一、發展性教學模式
第一,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最近發展”。學生的思維過程正在形成,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啟發幫助下經過一番努力就能完成任務。聲樂教學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也不是遠遠高于個體現有的水平,而應稍稍高于學生原有的水平。聲樂教師要重視觀察和反思,了解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教學處于“最近發展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第二,挖掘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中職聲樂教學的立足點和核心為學生的自主發展、主動發展。沒有學生的自主、主動的發展作基礎,其結果必然停留在學生發展的表面的、淺層的、不可持續的、不能深入學生內心深處的層面上。聲樂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以學生為根本,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目標,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研究,克服種種困難,學會體驗、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自覺主動地獲得發展。
第三,提升素質,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審美教育和聲樂技能教學,使學生了解聲樂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提高聲樂表演的實踐與創新能力,為今后能勝任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工作,成為合格的優秀的幼兒園教師,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第四,運用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聲樂教學的過程性評價不只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教學評價不再是僅僅為了選拔甄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關注學生成長進步的狀況,并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促進學生發展。在評價中不斷強化技能技巧,提升音樂素質。
二、發展性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重視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充分肯定學生的強項與優勢,使絕大多數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自信,走向成功。從發展性教學模式的特點出發,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的定位、教材的取舍、學生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有效實踐。
1.分析學生現狀,確定分層目標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初進校門時文化成績相對薄弱,音樂、舞蹈上的藝術素養知識能力也各有差異。通過3年的學習,引導學生沿著“樂學→學會→會學—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活潑。在教學目標上,把“發展”列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分析學生狀況和各自差異,在原有基礎上傳授知識、發展智能,激發潛能,強化發展。根據學生不同的基礎和對今后的職業預期,我們分別對學生提出了聲樂技能各個不同層次的訓練目標:
(1)幼兒園合格師資。這類學生有自卑心理,文化課基礎較差或一般,聲樂學習能力較弱或一般。教學策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克服自卑心理,具有戰勝困難的意志、毅力;對聲樂感興趣,熱愛幼兒教育事業,學會基本的技能,提高聲樂實踐和教學能力,為今后從事幼教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培養幼兒園合格師資是聲樂教學的主要目標。
(2)就業中堅力量。這類學生文化成績一般,但專業素質較好,聲樂學習上能力較強。教學策略: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了解聲樂課程的目的、意義及教育功能、價值,鞏固專業思想,增強育人意識和獻身幼兒教育事業的自覺性。
(3)高職學前教育和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這類學生在聲樂上有較好的感悟力和靈性,文化成績較好,綜合條件好。教學策略:了解聲樂理論知識,培養音樂欣賞水平及教學能力,鞏固規范聲樂基本動作,具有較好的表現能力和綜合的活動能力,恰當進行高難度高速度訓練。
2.優化整合教材,確定教學內容
(1)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根據培養目標,適當增加或刪減已有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更符合人才的培養。如:對于面向就業的同學來說,主要是強化從事幼兒教育的職業訓練,掌握聲樂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聲樂的基本技能,適當增加聲樂教學理論和音樂教學方法的內容,組合訓練時注意音樂種類的豐富多樣,聲樂技能技巧難度適中,達到學以致用的基本目標,刪減過難及與幼兒音樂教學無關的內容。因此,選擇教材可增加難度,注重知識面的廣度和精度。組合訓練時,提高難度,教材選擇向技術化、專業化靠近。
(2)教材選擇上確保聲樂知識的準確性、嚴格性和系統性。內容設計上應以“聲樂理論、聲樂表現和實際運用能力”三個層面的內容作為課程基礎。在訓練中遵循從氣息———控制———音準,從單一到組合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年級以聲樂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訓練為主,二年級以聲樂表現為主要教學內容,三年級以聲樂知識、音樂教學法為重點,以適應學生縱向發展的需要。
3.激發學習興趣,促進自主發展
興趣能增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耐性和記憶力,還能發展思維和想象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此,我們采用了如下一些教學方法和策略。
(1)游戲法。以生動的內容、活潑的形式、趣味性的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主動參與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培養技能,達到了寓教于樂、寓教于趣的效果,并對今后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的具體方法有虛擬游戲與競猜游戲等。例如,我們的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幼兒園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點兵點將”的游戲,點到誰就由誰演唱或用歌聲來競猜,或者在學會唱歌后進行分角色表演游戲等等。
(2)情境表演法。通過趣味性的表演和開場音樂設計,如新知識點的切入或者是在復習課的回顧練習中,讓學生通過自我表演、有趣生動的圖片以及開場旋律來揭示主題。導入自然巧妙,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和熱情,營造了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輕松的音樂、活潑的表演、歡快的笑聲,既滿足了學生自主表演的欲望,又為下一個環節掌握音樂知識起了良好的銜接過渡的作用,增強了音樂教學的魅力和吸引力。例如,老師或學生在現場做啞劇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由教師在投影屏幕上播放有關情境表演等,這些都可以提高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的教學效益,使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情趣。
4.激發創新思維,培育學習能力
如果學生不了解學習的過程,那她們只能機械地模仿和生硬地發音,她們的發展將受到極大的限制,她們很難體驗到學習聲樂的樂趣。因而,在促進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把握自己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影響未來發展區”,得到人的自主的發展,激發創新思維,培育學習能力。
(1)觀察體驗法。它對啟發學生更快地領悟發音要領,更深地理解音樂內涵,準確地表達音樂韻味,促進思維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激發創新思維的首要步驟。例如,學生在學習聲樂曲《那就是我》時,學生首先觀察思考老師是如何發聲,如何運用行腔技巧,如何處理節奏關系,再請同學自己來學習這首歌曲,談談在學習本首歌曲時遇到的困難。通過觀察體驗交流,讓學生不再只是簡單地模仿,而是用心地去感受歌曲,表達歌曲的思想情感。
(2)想象模擬法。人的思維活動離不開想象聯想,它是培養激發創造性與開放性思維的源頭活水。思維和想象尤其是學生對歌詞的正確理解、認識和分析,能生動地表達出來。例如,學生在學習《在那遙遠的地方》時,可以先播放一段關于詞曲作者在青海創作此曲時的壯麗景觀和美麗故事,學生一下子被這情景所吸引,激發想象的欲望,在音畫交融、視聽互補中,想象思維不斷得到升華。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法。主要是采用學生自主觀察體驗,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學習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學習,將學習過程與幼兒音樂、舞蹈教育需要實際聯系起來,在活動中全面提高音樂素質和幼兒教育、教學能力。通過“音樂賞析課”和“音樂即興練習課”,既能豐富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聲樂表現,提高聲樂技能,又能讓學生學會體驗、探究、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總結
使學生從自卑到自信,從內向到外向,從被動到主動,這些可貴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甚至對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發展性教學模式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中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為幼兒園等單位培養了一批教育、教學骨干,在幼兒教師和其他崗位中釋放了才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超群 單位:浙江省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