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初中生物論文
一、自主建構學習的條件
2010年末,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怕想錯,是固定思維模式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這也是學生們缺乏信心的一種表現。在現今的課堂中,學生們不愿意提出問題,不愿意回答問題,首先生物學是非中考學科,學生們不重視是原因之一,其次學生們怕答錯也是一方面原因。據此教師們應該科學引導,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耐心啟發學生發言答題,對學生的回答予以鼓勵性評價。
二、自主建構學習的實施在教師充分認識什么是自主建構學習和學生有信心之后,又當如何開展自主學習呢?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操作:
1.以學案為主的自主學習
把課堂經營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這是我們的教學理想,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教是為了不教”,如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也是教師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的集中體現。當下,許多學校都讓教師使用導學案上課。生物學的學案包括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檢測題等內容,這樣,學生依附導學案自主預習、交流展示、反饋練習,從而自主學習知識。教師只是進行恰當的講解分析、釋疑解難。學生對于生物教材中的知識點能及時找到,對于書中的“觀察與思考”等活動能與同學合作探討解決,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自主學習了。
2.探究活動中的自主學習
自主探究活動是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探究活動是一種有利于扭轉學生被動接受局面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性學習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3.課外活動的自主開展
生物學課程目標中提出STS教育,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該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生物學課程與學生生活實際有著天然的聯系,生活中無處不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在關注和促進學生發展方面比其他學科更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進行科學選題進行研究,但對于用具、步驟等不必過多講解,讓學生自主去開展活動,引導他們自己設計,自己觀察、記錄現象,自己查閱資料解決出現的問題。如讓學生自己種植一種花卉或蔬菜等,如何保存自家的食品或藥物等。
三、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及意義
1.習慣于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雖然初中生物學各個章節均圍繞某一核心主題展開,或植物器官或動物類群,但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幾個關鍵詞:概念、結構、功能、過程、作用(或意義)等,學生可以據此按一定的邏輯次序建構知識體系。
2.習慣于獨立自主解決問題
不論是教材中安排的課后習題,還是練習冊及試卷中的習題,有很多是應用知識解決的內容。認知只是學習的初步階段,應用才是學習的價值體現。學生在答題時,首先應該想一下考的是哪種生物的有關問題,是植物還是動物;然后聯想這種生物圖,最后才是思考教材介紹的知識點,按此規律解題實踐證明更有效些。因為書中的知識也是人們先觀察和了解某種生物后,依據科學分析寫出來的,這樣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遠比單純靠記憶來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長期儲存,也有利于他們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綜合來看,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自學需要,而這種自學需要的培養正是學生主體探究精神的培養”。我們的中小學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基本目標,致力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師的正確指導和引領下,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從而生成知識、發展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孫秀平 單位:吉林省東遼縣安恕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