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宏觀環境的變化
對于集團公司來說,宏觀環境包括了市場環境、經濟環境、資源環境、政治環境等等。這些因素雖然存在于企業之外,但是卻和企業有非常大的關系,一旦它們產生變化,將會對企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而且它們的變化也是企業無法預料的。所以,如果宏觀環境產生了變化,企業的財務也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比如,國際原油的價格上漲,這會給相關的行業,如石油、運輸等行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企業不得不增加成本,而收益也會降低。
(二)控制主體產生了局限性
控制主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管理者的經歷、時間和能力有限,不可能每次都做出完全正確的判斷。另外,控制主體受到了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若是掌握的相關信息很多,那么做出的決策就會趨于合理化。但是會受到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管理人員不可能獲得如此多的信息,這就會對財務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集團公司出現財務風險。
(三)擁有的信息不準確、不對稱
財務控制主體對客體的信息擁有量不可能是完全的,可能會接近完全,但是不可能達到完全。而且集團公司和其他的企業有所不同,集團公司有很多層的委托代理關系,委托者和代理者存在博弈的關系,而且代理者所掌握的信息永遠都多于委托者,關于競爭對手、材料供應者、產品消費者、市場情況等方面的資料和信息,代理者不可能了解和掌握。而且母公司也不可能完全的掌握和了解集團企業的所有情況。
(四)內部控制活動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內部控制活動指的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以及措施,企業通過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來避免出現財務方面的風險。但是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并沒有起到應該有的效果,這是因為企業自身的措施不到位,比如經濟活動的授權、核準以及復核都沒有分工進行,工作人員的職責不明確,一旦出現了問題,便相互推諉責任。另外,如果沒有合理的進行分工,還可能出現越俎代庖的現象,這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五)監管出現了漏洞
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企業的監管有很多的漏洞。首先,企業沒有建立全面預算的制度,下面的子公司對母公司太過于依賴。其次,集團內部風險決策的權限有問題,甚至不明確,而且管理者對子公司投資決策權也沒有嚴格進行管理,這樣就使子公司的權限過大,投資的金額會超過預算,給母公司帶來一定的壓力。
二、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理和控制的原則
(一)收益必須和風險均衡
集團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而忽視了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在進行財務控制的時候,企業必須對每一項具體的財務管理進行全面的分析,既要分析收益性,也要分析安全性。并且按照風險和收益均衡的原則和要求來決定采取何種方法。這樣才能為集團公司取得更多的利益。
(二)風險適度、限度承擔
在集團企業的財務管理當中,風險是存在的一個事實。要想避開風險,或者將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必須及時、準確的識別風險,控制風險,明確風險的最大限度。這樣才能更好的對風險進行規避,并且保證企業的安全運行。
(三)超期預警
因為財務風險的出現具有預示性,所以集團公司需要建立一個合理而科學的風險識別系統,另外還要建立預警系統和財務風險的管理系統。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及時的采取應對的措施,以便更好的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規避。
(四)分權分級管理
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必須要統一,也就是說,必須實現分積分權的管理方法,根據集團公司現有的管理體制,按照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管理。從而避免出現越俎代庖或者推卸責任的情況。
三、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的特點
(一)客觀性
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集團公司的財務活動也存在兩種可能的結果,一種是實現預期目標,另外一種則是沒有實現預期目標。因此,這也說明了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風險具有客觀性的特征。
(二)全面性
這里所說的全面性,指的是集團公司的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和過程,而且也體現在不同的財務關系中。不管是資金的籌集還是資金的運用和分配,都有可能產生財務方面的風險。
(三)共存性
所謂的共存性,指的是風險和收益是同時存在的,而且風險和收益也是成正比的。一般情況下,集團公司所進行的財務活動,獲得的收益越大,其風險也就越高。所以,如果風險投資存在比較大的風險,那么也可能因為投資而取得風險報酬。
(四)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指的是集團企業的財務風險雖然可以在事前采取措施進行控制,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因素會影響財務活動的結果。所以,在事前不能準確的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定和估計。(五)激勵性另外,財務風險還具有激勵性的特征。也就是說,雖然集團公司的財務活動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會促使管理人員盡快的采取措施,大力的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同時也促進了集團公司的發展。所以,財務風險具有激勵性。
四、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對策
(一)對財務風險進行識別
財務風險控制的第一步是要識別和了解風險,財務風險的識別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或者不熟悉財務風險,那么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措施來對其進行規避。所以,管理人員要準確的把握財務風險的信號以及產生的原因。一般情況下,識別財務風險的方法有很多,有現場觀察法,也有財務報表法。所謂的現場觀察法,指的是通過觀察集團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了解企業將面臨的一些財務風險。而財務報表法,則指的是通過對資產負債表以及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一系列的報表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企業受損失的原因,另外還要對主要指標的實際值、標準值實施比較和研究。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風險,規避風險。
(二)設置財務風險警報
集團企業要設置一個財務風險警報,在財務風險發生之前,捕捉并且監控到關于風險的一些情況。這樣就能夠在風險來臨之前,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規避。另外,集團要建立強大的信息管理系統,當發現了財務風險的信號以后,系統會自動的將信息傳遞給企業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及時的對其進行處理,避免事態不斷的擴大,對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
(三)建立有效的財務控制機制
建立有效的財務控制機制,能夠將子公司和母公司連接在一起。集團公司要適度的集權,建立權責利結合的管理機制,從企業的大局出發,針對不同的部門設置不同的管理職能,劃分不同的職責,這樣就能夠使工作人員明確工作的內容和職責。另外,集團還應該采取現代化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使財務控制更加的科學,更加的合理。同時這也加快了信息的集成化程度,確保了企業財務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四)建立財務管理部門
對于集團企業來說,建立財務管理部門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要建立財務管理部門之外,集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還要不定期的對集團財務預算的工作進行管理和監督,并且成立相關的預算委員會。對財務預算的目標進行擬定,將財務預算管理的方法落到實處。另外還要組織預算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對財務部門的預算進行審核,如果發現了問題,要提出初步調整的意見,并且將意見反饋給財務部門,督促其進行修正。最后,在預算方案擬定之后,財務預算委員會需要再將預算的措施下達給下面的部門,讓他們進行落實和執行。
(五)采取信息手段對財務進行監控
為了更好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并且避免集團企業資本結構出現問題,集團公司可以向子公司委派財務監督人員,讓財務監督人員對子公司的財務行為進行管理和督促,而且集團公司也要采取信息技術來對財務實施跟蹤,以便控制資金流。除此之外,還要通過集團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對子公司實施監控,對于監控的結果,必須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最后還要對企業的一些指標進行核算,比如流動比率、不良資產比率、現金比率、凈資產比率、資產損失比率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無效的資金占用率,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六)實施統收統支模式
實施統收統支模式,使集團企業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集中在集團資金管理部門,而且每一個分公司和子公司都不能夠單獨設立銀行賬號。子公司、母公司的資金使用權、決策權、融資權必須掌握在最高管理者、經營者的手中,將資金的三項權利全部進行集中。
五、結論
與體會如今的市場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雖然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卻使得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的激烈。也因此,集團公司在進行財務活動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風險,這些風險和企業的發展有非常大的關系。只有加強了對財務風險的預測,及時的采取了應對措施,才能夠減少企業的風險,為企業帶來收益,并且使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宋鍵 單位:浙江貝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