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民工教育改革
1、農民工職業教育改革的原因我國現有的農民工職業教育存在質量低、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等問題,完全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市場人才的需求,也不適應城鄉統籌發展,面臨著淘汰危險。比如國內高校對農民工職業教育不重視,辦學規模過小,沒有配置相應的專業教師,導致學校無法為農民工提供高質量教學,最終造成農民工能力下降,無法滿足崗位工作需求。相關調查發現,現代農民工教育所面臨的首要難題并不是發展,而是生存。原因在于,一方面,城鄉統籌政策的頒發與實施為農民工教育發展創造了條件,所以教育發展的背景是具備的;而另一方面,農民工教育在當前所獲得的教育效果并不佳,甚至某些院校為農民工提供的教育并無效用,無法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也無法實質性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為此,農民工教育必須改革,以充分滿足和適應在城鄉統籌發展。
2、農民工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1)不重視農民工職業教育
有專家認為,農民工職業教育之所以存在發展難題的原因之一在于,社會對農民工職業教育不重視,沒有認識到農民工職業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相關部門不具備長遠意識,看不到農民工職業教育可能會給社會經濟增長、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帶來的作用。所以,我國當前的農民工職業教育存在發展缺陷,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2)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
當前農民工職業教育發展不足的另外一個表現是,教育管理機制不全。盡管有關部門及院校已經認識到了農民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教育措施不當,沒有在內部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管理機制,導致農民工教育效果不佳,甚至教育失效。另外,由于當前國內的農民工教育不具備相應的管理機構,教育所涉及到的各部門無法配合工作,從而導致教育管理質量低下,影響到教育質量,造成教育資源浪費、教育成本增加等問題。
(3)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除了以上兩點缺陷以外,農民工職業教育還存在經費不足問題。由于國家及相關部門所投入的農民工職業教育經費不足,導致農民工教育活動無法有效開展,教學器材、教學設備和教學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最終導致教學失敗。
二、農民工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措施
許多學者對如何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做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這些意見主要是從影響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兩個不同角度提出的,具體建議對策如下:
(1)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強化政府責任
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公共性,政府應該對農村的中等職業教育負主要責任,如果完全交由市場運作,政府置之不理,必定會帶來更為嚴重的問題。所以在以后的農民工職業教育教學中,務必要強化地方政府的責任,使其具備教育使命感。而政府責任強化的重點在于: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輿論導向完善政策、擴大農村職業教育的融資渠道、整合資源,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體系、統籌規劃,促進農村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這四個方面。
(2)增進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式培養
“訂單式”培養是校企合作培訓新生代農民工的另外一種重要形式,合作行業企業參與農民工培訓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全過程,企業向農民工培訓學校提供一定的經費、設備并選派部分專業教師承擔實踐教學活動,幫助培訓學校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培訓課程改革,并享有優先錄用畢業生的權利。
(3)建設兼職教師隊伍
建立健全“校企互動”的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和兼職教師動態管理體制,與生產企業緊密合作,從生產一線聘請既有實踐經驗又能勝任教學任務的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對兼職教師定期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培訓,提高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能承擔主要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任務,能參與課程建設,尤其是引領工學結合課程開發,使農民工培訓的師資隊伍成為真正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4)以供給帶動需求式培訓
政府主動以供給帶動需求,充分動員各級繼續教育學院與大中型企業結對子,利用網絡課程、職業規劃講解、繼續教育等形式送教到農民工中去。在市場哺育初期,政府應該積極動員各級繼續教育學院送教上門,在招生期間不定期舉辦各種項目介紹、職業規劃講座。幫助農民工群體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確定繼續教育學習項目。對培訓后順利拿到培訓項目合格證的員工給予精神、物質獎勵,樹立學習榜樣等。當這些形式的教育“供給”帶來更多的成功個案后,將會促進農民工群體的繼續教育市場繁榮發展。同時,知識的積累和沉淀也可以帶給農民工個體更多的創造發展機會,這對我國制造業勞動力素質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城鄉統籌發展,農民工職業教育一定要改變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優化教育管理,創新教育培訓模式,利用新的、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培訓模式來開展教育活動,為農民工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奠定基礎,并提供有利條件。在本篇文章中,筆者著重對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民工教育改革問題作了探討,分析了教育改革原因,并給出了幾點相應的教育改革措施,希望對同行工作有所幫助。
作者:劉海妹 郭領燕 常淑鳳 單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