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發展
(一)外貿函電寫作教材階段
外貿函電寫作教材源于上個世紀50年代,寫作教材內容以函電寫作為主,主要根據當時的外貿工作情況來設計和編寫的,當時比較熱門的教材主要是《外貿函電》,在該教材應用的基礎上,又相繼編寫了如:《國際商貿函電》、《實用商務書信》等。這些教材的編寫主要是為了滿足當時商貿工作的需求,以當時的工作需要作為教材的編寫主要角度。基于這種情況,這些教材的編寫主要以商貿活動中常用的術語和句式的應用為主要教學內容。教材的編寫以講授語言為核心,主要內容包括如何使用正確的文法、格式及專業術語撰寫商務篇章。這類教材的編寫框架完全以商務活動中的事件為主,教材的構成一般以詢價、答復、報價、推銷、運輸等具體貿易活動細節為主。在這一階段,商務英語寫作的教材主要集中在信函、電報、電傳等有限的幾種體裁。體裁種類還是以信函寫作為核心,這與當時的技術發展也有一定的關系。這一階段的教材編寫為后來商務英語學科和商務英語寫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對外貿函電寫作的學習,人們逐漸意識到商務英語寫作的獨特之處,包括對商務詞匯、結構和語言特點的認識等。
(二)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教材階段
在90年代中末期至21世紀初,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主要以“應用文寫作為主”,這些教材包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商務英語應用文寫作翻譯》、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應用文寫作》、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商務寫作高級教程》、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國際商務英語寫作》等。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在該階段發展迅速,這些教材主要以在國際貿易中出現的常見體裁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教材的編寫主要是為了應對工作場合中出現的各種寫作。這些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不僅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使用,同時也作為經管專業學生使用,也是商務領域工作人員的自學或培訓教材。這些教材中的寫作體裁以信函為主,涵蓋種類較多,比50年代教材中的體裁更加豐富,除了信函外增加了報告和備忘錄等。章節內容以英語為主,必要的地方也加入適當的漢語作為講解,便于不同程度的學習者學習。教材內容主要是對范文進行學習,分析文章中的語言和結構特點,概括語言的寫作策略,引導學習者針對不同的交際目的選擇合適的商務體裁并撰寫正確的商務文書。除此之外,每個章節還有相應的商務詞匯方面內容的專門講解并附帶常用商務詞匯表。每章節后面都有總結并設計相應的聯系供學習者操練。這一時期,也有一些教材的內容包括:段落的主題句和段落的提綱、段落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求職信和留學申請信等具體體裁寫作,也包括一些日常生活往來的寫作,如便條、通知等。教材編寫者也會設計一些商務事件,為學習者模擬一個簡單的商務情境,并給出寫作中需要的相關地名、人名及一些固定句式。這些商務事件總的來說,都是比較簡單的內容,很少涉及專業知識,為了防止學習者對商務英語術語的困惑,一些教材如《國際商務寫作高級教程》還會對給出的寫作范文附有翻譯,供學習者以此為范本來使用。與之前的教材編寫相比,這個階段的教材內容開始涵蓋更多領域,如經濟、法律、金融等。隨著教材涵蓋領域的拓展,商務英語寫作教學也開始發生變化,人們開始意識到商務專業知識在寫作中的意義。但這個時期的教材還是以語言為核心,重點培養語言的使用,寫作體裁較之前有所增加。寫作學習還是以學習語言策略,強調語言本身的使用為核心目標。
(三)商務溝通教材階段
21世紀初至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商務英語寫作是促成貿易活動順利展開的潤滑劑,人們對于寫作的認識不再是語篇構成,而是把商務英語寫作視為一種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溝通活動。這一階段的教材既有引進的,也有我國自主編寫的,其中引進的教材有,如:《商務溝通》(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卓越的商務溝通》(北京大學出版社)、《實用辦公室英語》(上海教育出版社)、《商務英語寫作手冊》等。我國自主編寫的如:《商務溝通》(科學出版社)、《商務溝通實戰教程》(科學出版社)、《商務溝通(雙語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商務溝通原理與技巧》(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等。這些教材以寫作為主,還包括一些口頭表達,如:口頭報告、工作面試等,教材中介紹這些商務活動的口頭表達方式,同時也講解如何撰寫發言稿,教材的編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國外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影響。這些教材與之前的不同之處在于,有很多的篇幅內容是與社會文化、工作場景、商務事件等相關。如:溝通基本原理、商務工作環境、多元文化對溝通的影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寫作修辭差異。甚至還有一些教材以專門介紹這些內容為主,而關于語言的內容主要是以如何構思、修改、完善為主。語法、詞匯及翻譯基本沒有。這個階段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不僅探討了語篇層面的意義,更多地探討了語篇構成背后的社會、文化差異。寫作的學習并不是從語言的學習開始,而是先從社會習俗、規約、文化、專業知識等方面展開,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的構建。對于語言策略的分析,不僅僅是語言層面上,還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好的篇章的評價標準以能夠實現有效交際目的為核心。在這個時期的寫作中,人們開始認識到商務寫作是一個社會交際過程,不僅僅包括語言的創作,還包括專業知識的運用、文化差異的敏感度、社會意識形態的認識等,人們更多地探討寫作的意義和目的。在這些教材中,商務英語寫作體裁僅僅依賴于常用的商務句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寫作的需要,寫作要根據不同的商務情境應用相應的專業知識,如金融、法律、經濟等方面的理論。這些教材雖然撰寫角度發生了轉變,更加貼進現實的商務活動,但內容大幅度增多,語言難度也大大提高,與傳統的寫作學習差別較大,尤其是國外引進的教材,學習者往往會感到難以適應。
二、國內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編寫方法
隨著我國對外經貿活動的不斷發展,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編寫也不斷與時俱進,從50年代的商務函電到現在的商務溝通,我國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編寫方法從業務流程導向編寫法過渡到涵蓋多種體裁,今天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編寫更多借鑒語用學和語言教學的一些理論,出現了基于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理論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一)業務流程導向從早期的外貿函電寫作教材,至今常見的如:《英語外貿應用文》、《實用商務英語書信》、《外企商務文案與實務寶典》等,這類較教材主要側重于業務流程,根據業務流程的順序來設計教材的內容,所針對的學習者往往是缺乏商務專業知識或缺少工作經驗,通過這些業務流程一方面向學習者介紹商務工作的情景同時將寫作內容滲透進來。這一類教材強調工作場合中的語言,主要幫助讀者盡快適應商務情境,了解商貿活動各個環節所需要的語言。(二)多種體裁混合通過對國內15本2008年至2011年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研社、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調查發現,目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主要涵蓋的體裁包括信函、簡歷及簡歷附信、會議紀要、會議日程、口頭報告、廣告、報告、年度報告、合同、問卷、項目建議書、備忘錄等。這些不斷出現的寫作體裁與經貿科技發展密切相關,編者試圖盡可能多的包含工作場合中的各種體裁,以確保學習者能夠更快的適應未來的工作。正是這些不斷出現的體裁使商務英語寫作教材開始轉向多體裁的寫作,不再局限于單一模式。(三)ESP理論指導下的教材編寫ESP教學理論主要是針對在工作場合中使用的專業語言教學,商務英語教學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也有所借鑒該理論,例如在商務英語教學中也注重對專業詞匯和專業知識的教學。王永祥在其2009年編寫的《商務英語寫作教程中》,在其前言中也專門提到了“培養商務英語交際能力為目標”。隨后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中也加入了一些語言之外的內容,如社會文化因素,基本的商務知識等,但這些教材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編寫模式和理論依據,在使用這些教材的課堂上,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的寫作課堂授課為主。
三、我國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存在的問題
貿易的繁榮增多了對商務英語的需求,因此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到2004年有四百多所本科院校辦起了商務英語方向的專業;到2007年底已有789所高職院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到2009年已有7所本科高校設立了商務英語專業,開設商務英語方向或課程的本科院校則多達近七百所。迅速擴大的教學規模推動了對高質量商務英語教材的需求,通過對我國現有國內外商務英語的編寫和使用的調查,發現現有國內編寫的教材種類和數量繁多,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編寫理論不足
教材的主要用途在于輔助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因此教材的內容、編寫模式和難易程度應與教學方法和教學大綱相吻合。一套科學的編寫理論能夠使教材與教學大綱相符合、能夠明確一門課程的培養目標。然而,我國目前教材編寫理論嚴重缺位[6],目前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編寫更多把實際商務場合的工作情況和編者的經驗作為撰寫的基礎。王立非和溫建平的一些研究也指出我國目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編寫理論少有創新,更多是直接套用或者模仿西方的寫作理論來編寫,教材缺少系統的理論框架。西方的理論更多應用于二語習得環境,在這種情境下的學習目標主要是學習者盡快適應本國的語言環境利于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而我國的語言學習環境是典型的外語學習情境,其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與外國溝通。因此,直接套用西方理論來編寫教材勢必會為學習者帶來困惑,導致學習目的模糊,影響寫作能力的培養。宗寶麟很早就已經明確指出商務英語寫作教材應具有理論性,這些理論應與我國的教學理論教學大綱一致并在此基礎上來指導教材的編寫。教材不應拘泥于一本紙制的書本,應參考不同的教學材料角度來編寫和設計,在探討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編寫時,當前的很多研究都指出有必要以交際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為立足點編制商務寫作立體教材,這些教學材料包括視頻、音頻、網站開發、參考用書等多維度的設計,滿足學生和教師的不同需求[10]。我國目前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編寫缺少明確而有效的理論編寫框架,一些對教材的研究也主要是對直接經驗的描述和總結,缺少實證性的研究。隨著商貿環境的發展,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編寫應與的商務活動情境、商務交際目的、語境、多媒體教學技術、商務英語教學理論和我國商務英語教學大綱等的研究有效結合,從而形成系統的編寫理論。
(二)需求分析不足
雖然目前商務英語寫作教材很多依賴于編者在工作場合下的工作經驗,但這些經驗往往以個人的主觀判斷為主,缺少科學的實證論證。寫作教材的編寫不僅僅要結合教學大綱、教學理論等,教材內容和任務的設計只靠思考是不夠的,應與實際的需求分析相結合,了解教材編寫的具體目標,減少學和應用的差距。缺少需求分析就會導致教材編者無法了解真正的工作場合,是教材內容與實際應用脫軌。應用于課堂語言教學中的真實的材料即那些現實世界中真正應用于交流的材料而非特意為英語教學而準備的材料。但目前的調查的教材中,來自真實的商務活動或英語母語環境中的材料僅占有13.7%[13]。很多研究認為,目前教材缺少需求分析是因為“教材編寫者自身接觸商務文本的機會十分有限”[14],同時“許多公司不愿意讓外人旁聽他們的會議和談判”。另一方面“許多教材編寫者不知道實際工作場合溝通中使用的真實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在教材的編寫中放棄需求分析。然而需求分析的調查并不一定要全部都深入到每一個具體的商務工作中,調查人員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設計和進行問卷調查、訪談等。同時,商務英語寫作的需求分析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調查范圍也要盡可能多地涵蓋不同的工作場合、工作人員并進行跟蹤調查。
(三)重復現象較多,實際涵蓋內容有限
商務英語寫作教材體裁重復較多,但包括的寫作體裁數量卻十分有限,在對2008年-2011年出版的15本專門用于商務英語寫作課程教材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這15本教材中共涵蓋了14種體裁,沒有一本書能夠完全涵蓋這14種體裁。出現最多的為信函,幾乎所有的教材的主要內容都是信函的撰寫;其次為報告,約有三分之一的教材出現了對商務報告的講解;還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教材有專門的章節介紹如何撰寫商務合同,其他11種體裁出現較少,大部分都不到10%,個別一本書會出現一次,也不是教材中的主要內容。通過對北京、上海、黑龍江等地的外資企業商務英語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在這些地區常用的商務英語寫作體裁主要包括報告、項目建議書、年度報表、數據描述、新聞發布稿、行政摘要等。通過問卷和訪談,我們了解到大部分人認為對寫作環境、寫作目的、寫作過程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而市場上的寫作教材和之前學習使用的寫作教材在這方面的內容很少。還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寫作的主要難度是語法、詞匯量和內容的構思。
在對這些工作人員的反饋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人都把寫作視為一項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的工作。在現有的寫作教材中,很多內容比較陳舊,講解單一,例如電子郵件已經成為當今商務工作場合中的主要溝通方式,但對于電子郵件的寫作講解更多是附在信函講解之后,而對于電子郵件中所涉及的格式規范幾乎沒有講解。寫作教材中涉及的體裁也比較單一,從基礎寫作到應用寫作之間的差異并不明顯。從50年代起,課程的教材以后雖有不同程度的改變,但各種版本的教材比比皆是,基本上大同小異,基本沿用50年代《外貿函電》課本形式。蔡莉和溫建平認為商務英語教材的內容重復度高,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較為明顯。由此可見,目前的教材不僅使學習者在實際的商務工作中難以學以致用,也制約著商務英語寫作教材自身的建設與發展。針對問題,我們認為,在未來的商務英語寫作教材的發展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在教材的編寫之前應進行有效的需求分析調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了解目前的寫作需求狀況;第二,為確保教材編寫內容豐富,涵蓋更多知識,在教材編寫之前和編寫的過程中不斷收集語料,建立專門的商務英語語料庫;第三,構建教材編寫理論框架,并將該理論與我國商務英語教學大綱、當前的教學理論和我國商務英語需求狀況有效結合,在此基礎上明確商務英語寫作的本質。
最后,充分運用現代化多媒體網絡和教學技術,教材的編寫不應局限于一本紙質的教材,還應包括與教材配套使用的網站、課件等,通過現代技術的運用設計出一套立體化教材,解決當前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師批閱工作量大、師生缺少互動、學生訓練不足等。只有對這些領域的全面探討,才能夠從真正的意義上設計一套符合我國國情,適用于我國社會發展的教材,并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商務英語教學。
作者:周文萱 王瑞 石梁 單位:黑龍江大學應用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