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循證醫學的原則、方法應用于醫學研究生的教學實踐
循證醫學更加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和途徑,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和主動參與者;循證醫學強調尋找最佳證據,將教會學生如何正確評價、綜合、應用所得到的證據,使其在有限的時間與無限知識的矛盾中實現學習的最優化;循證醫學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將在教學中營造出教、學互動的氛圍,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精神,使整個學習過程從被動獲取知識轉變為對知識的探求。
(一)在教學內容上除了一般性常規教學外,應增加循證醫學知識
主要包括循證醫學概論、文獻嚴格評價、證據檢索、臨床問題構建、臨床決策、系統評價、臨床流行病學原則、循證醫學中的生物統計學原理、臨床研究設計和研究技能改進、臨床指南評價等。讓醫學研究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思維方法。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對前人的實踐經驗要有兩重性認識:即要重視經驗的指導意義,又要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對它進行去偽存真的分析,不為它所左右,避免形而上學的機械思維造成的思想僵化,增加挑戰權威的創新精神。要強化現代信息學的學習,學會網絡搜索等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重要統計軟件的應用。唯有如此,在他們進入臨床學習后,才能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將現有的最佳研究證據應用于診療決策。這對于培養創新型、研究型醫學人才,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二)創新教學方法,在臨床實踐中提高醫學研究生的專業技能和決策能力
循證醫學倡導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即借助“真實生活”問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積極思維能力的創新型教學。循證醫學的實踐和學習必須是從病人開始,至病人結束。患者在臨床上出現的問題往往是我們尋求知識的起點,而如何找準“患者存在的、而醫務人員必須回答的臨床問題”則是實踐循證醫學關鍵的第一步。在臨床實踐中,醫學研究生面對每天接診的患者既要努力做到精心溝通、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科學決策、辨證施治,又要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應在導師的指導下在診斷、治療、預防、預后、病因各方面的臨床情況轉換為一個可以回答問題的形式。只有提出了問題,才有可能“帶著問題”去尋找證據,再根據可信度最強的證據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和病人意愿最后解決臨床問題,使患者受益。可以從典型的較簡單病例開始,逐漸深入。例如在內科實習時,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男性糖尿病患者,48歲,1年糖尿病病史,1年高血壓病史。已合并尿蛋白增多,無其他并發癥及合并病,但血糖和血壓控制不理想。提出問題:“對于這樣的患者,為控制蛋白尿的進展他的血糖和血壓控制目標怎樣來制定”。第二步是發現證據。根據所提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可以采用各種手段,例如上網查詢、訪問Co-chrane協作網、圖書館資源檢索、專家通信等,尋找可以回答上述問題的最佳證據。對已獲得的有用證據要依據循證醫學的“金標準”評價證據的正確性和臨床實用性。導師應該積極鼓勵研究生大膽思考、敢于提出個人見解,鼓勵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研究生之間進行交流和討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可以開展以討論小組的形式組織教學,要合理利用臨床設施和相應的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師生互動。導師的任務主要是組織、協調、評價學習小組的學習,回答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保證小組討論不偏離問題的正確方向,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既提高了專業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如上例,以“高血壓”、“尿蛋白”、“糖尿病病”、“隨機對照試驗”組合檢索策略進行檢索,共收索到文獻208篇。第三步,使用證據。將最佳證據應用于臨床做出醫療決策時,要努力做到“三個正確”,即使用證據時應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用正確的方法。最佳證據的使用一方面要結合導師或專家的臨床經驗以及醫學研究生本人積累的成熟經驗,做到實事求是,因人而異;另一方面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充分與患者交流,不但要考慮病情的需要,而且要考慮病人的經濟情況和將來的生活質量,根據患者的意愿和要求,應該選擇對病人利大于弊的治療手段,盡量從效果和經濟學角度決定采取哪一種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防止過度治療,做到合情合理。在證據的選擇上推薦選取證據等級高的,該案例中,我們發現UKPDS報告最有價值。將其證據應用于該患者: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最能延緩尿蛋白的進展。
二、在課題研究中,培養醫學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循證醫學為知識創新提供信息及研究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基礎;而知識創新的成果又為循證醫學的發展提供源泉,得出的新結論又為循證醫學提供新的證據。應用循證醫學研究方法指導醫學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夠充分利用循證醫學信息資源,及時把握本課題研究領域的最新動態,拓寬視野,找準方向,使所研究的問題更具有前瞻性,從而不斷調動個體的創新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臨床醫學與日益完善并走向實用化的信息學、計算機技術交叉融合。臨床醫生可通過各種電子方式獲取、傳播和使用證據,為更好的開展循證醫學提供了可能,也為醫學研究生進行醫學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科學方法。循證醫學鼓勵學生創新,任何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術都可以提出來。但是循證醫學也要求這些創新必須要有證據的支持,避免了科研過程中盲目自信、不講事實或妄加推斷。培養了研究生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研究生在科研階段面臨三大問題:科研選題、方案設計及科研實踐。臨床中的科研選題來源廣泛,通過循證醫學去偽存真。閱讀相關文獻,進行“科技查新”,了解當前某學科研究進展的情況,熟悉和知曉研究課題的背景知識,并可借鑒其論文選題的思路產生靈感,從而提煉出自己所需的選題,并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和創新性的課題。醫學研究生要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在研究設計上盡量采取證據級別高的隨機對照試驗或前瞻性的研究,評價指標應重視病人的預后及遠期療效。在對科研觀測指標的設定上應按照循證醫學要求做科學的整理及流行病學分析,以提高論文的質量和可靠性。系統評價是循證醫學證據的可靠來源,研究生在科研課題階段,可以選取當前的臨床熱點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文獻資料的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進而指導臨床科研。
三、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培養醫學研究生的醫學人文素質
循證醫學是以病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認為患者是診療的對象,同時也是診療方案的制定者,強調任何治療決策,都必須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對于疾病來說,患者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深切,并且患者的價值取向和意愿左右著他對疾病的態度。從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中可以獲得大量有價值的診療信息,將對診療過程乃至疾病的發展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努力學會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既是整個醫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的重要實踐過程。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樹立人文關愛精神,關愛患者、關愛生命
醫學研究生要努力學習和掌握人文科學及社會、心理學知識,增強與患者進行思想交流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視患者為親人,及時發現并幫助解決患者在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二)努力掌握與患者溝通的語言藝術、交流的技巧
西方一名醫生特魯多1915年墓碑上的一句名言“醫療有時是治愈,經常是幫助,卻總是撫慰”。患者來到醫院求醫問診,其身心正處于相對敏感及脆弱時期,特別是重病或久病患者,往往懷著一顆迷惘求助的心態,不僅僅想緩解身體上的病痛,還希望在心理上能得到醫生的關心和撫慰。醫學研究生對待病人要從問診體檢開始,到疾病確診、選擇治療方案、實施治療等每個環節,都要主動與患者溝通,詳細了解病情,認真分析病因,實際體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為患者分憂解難。
(三)樹立對患者的高度責任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隱私權、享有的治療護理權,維護患者的利益,把關愛之情體現在具體行動中。
四、結束語
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的醫學模式,適應了當今醫學發展的新趨勢。使醫學研究更加注重人體的整體性以及人與社會、自然的整體性;更加注重理論與診療技術、臨床思維的綜合。作為國家高級臨床醫學人才的臨床醫學研究生,應首當其沖成為推動循證醫學普及和發展的主力軍。因此,必須在醫學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循證醫學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提高醫學研究生的主動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醫學觀、價值觀;提高其科研創新意識,使其成為一名終身的自我教育者。
作者:韓立坤 張天資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