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優質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方法
1.1.1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實行全程連續的整體護理:患者入院后,要迅速的對腦出血重癥患者進行評估,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對于重癥腦出血患者成立專門的搶救小組,對患者的氣道、器械通氣、用藥反應和監護儀器仔細的觀察和護理,以減少并發癥及植入性器械導致的感染。搶救小組實行專人24h陪護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1.2夯實基礎護理,做精專科護理:提供整潔、溫馨的住院環境是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腦出血重癥患者的常規口腔、晨、晚間護理是基礎護理中的重點,而由于氣管切開患者呼吸的空氣未經鼻黏膜過濾、濕潤或患者高熱等多種原因致呼吸道干燥,痰液易形成硬痂,而發生堵管現象。更是專科護理的難點。通常采用的基礎措施,包括:環境濕化、氣切處敷濕鹽水紗布,霧化吸入等。應及時根據患者狀態應用一種或聯合應用幾種濕化氣道的方法,有效預防痰痂的形成。
1.1.3改變工作模式,實行責任分組護理工作落實到人:科室對護士分層管理,體現能級對應。根據工作能力、技術水平和溝通能力等對護理人員進行分級,安排分管不同輕重病情的患者。并實行護理組長負責的整體護理模式。針對腦出血重癥患者,實施護士床邊工作制,及時觀察患者的情況變化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患者安全。
1.1.4預防并發癥的優質護理服務:腦出血后氣管切開常見的并發癥有:出血、脫管、感染、氣道狹窄、皮下氣腫等。臨床上要掌握并發癥的臨床表現,及時發現迅速處理。
1.1.5優質護理服務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自患者入院開始到出院,期間的飲食、用藥、治療、護理、檢查、手術、健康鍛煉一系列的相關知識,護理人員要及時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使患者能夠在疾病各個階段獲得相關的健康知識。指導患者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有情況及時來醫院進行復診。
1.2評價指標
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發放自行設計的護理工作滿意度測評表,對2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在90分以上為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以下為不滿意。觀察并比較2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氣管堵塞、頸部皮下或縱隔氣腫、肺部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3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比較觀察組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
2.22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對醫院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我國自1995年以后開始實行綜合護理模式,突出生物、心理、社會的整體觀,開展了生物、心理、社會、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通過上述研究,了解到被給予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患者,術后并發癥如:早期出血、遲發性出血、堵管、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大大降低,這說明結合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的優勢,結合優質護理模式對提高重癥腦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等有著積極的作用。護理人員參與醫生查房和康復的早期介入,以嚴謹的護理態度,精湛的專科護理知識及高度的責任感,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活動,使醫護之間緊密配合,大大提高救治效果。通過深化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腦出血重癥患者得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了急診基礎護理合格率,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同時,我院的護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護理人員的形象在患者心目中有了很大的提升,本研究護理滿意度調查顯示,患者對醫院護理的滿意度大大提高,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廣。
作者:王珍玉 佟浩宇 劉國華 王興啟 單位: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醫院